“一吵架就说分手,直到对方妥协让步时才肯和好;对方不如自己意时拒绝沟通,沉默不语,实施冷暴力;赌气时不管不顾,做一些让对方丢脸或尴尬的事情来报复对方;……”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总能看到这些“相爱相杀”的行为,两人可以爱得很深,但互相伤害时也毫无手软,仿佛对方不是自己的爱人而是仇人一般。吵架时威胁分手,赌气时和别人暧昧,轻易地做出一些攻击、破坏关系的行为,好像这段关系对他们来说无足轻重。在心理学上,这种通过操纵或伤害关系来达到伤害关系伴侣的行为被称为“浪漫关系攻击”。关系攻击在亲密关系中很常见,相区别于肢体与言语的显性攻击。关系攻击主要伤害对方的社会关系,包括当下两人的关系。在亲密关系中,最常见到的形式便是冷战,也被研究人员称为“爱的撤回”。在与伴侣冲突时,收回情感和支持,没有热恋时的黏黏糊糊,也没有殷殷切切的嘘寒问暖,甚至威胁对方要解除这段关系。“我要收回我曾经付出的那些,让你知道错!”大部分发起关系攻击的人心里企图以这样的方式来报复对方,留住对方。此外,还有另一种间接的关系攻击方式——“社交破坏”。指的是关系中的一方散播另一方的流言或八卦,或者说服局外人在两人的冲突中偏袒自己。例如在两人的共同好友面前说对方坏话;拉另一个人来站队,孤立对方。关系攻击来源于心理学家对儿童时期同伴关系的研究中。我们自己小时候可能也是关系攻击的发起者,例如跟其他小朋友说“你要是跟XXX好了,我就不理你了”或是“我们不要跟XXX玩”。而亲密关系是同伴关系的延伸,无论男女,都可能成为关系攻击的发起者。事实上,浪漫关系攻击对关系造成的伤害,一点也不比显性攻击少。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式,对于受到攻击的一方来说,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他们会不自觉地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所以ta才会这样对待我”,然后在失去对方的焦虑中选择满足对方的需求来换取关系的稳定。冷战、忽视往往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一段随时会解除的关系也无法给伴侣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而这些正是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核心依恋需求。长期处于这样的亲密关系中,伴侣常常会感到自己不被爱了或者自己不被对方所接受,产生沮丧、愤怒的情绪,也会常常感到这段关系过于脆弱、失去信心,关系最终走向破裂。而攻击方大部分时候都不会有胜利者的喜悦,因为他们心中更想要继续这段关系,也往往是更加渴求亲密关系的那一方,关系破裂的局面他们更不想看到。电影《不再说分手》中阿森和小岚便是经常出现闹分手的情侣。在两人的恋爱关系中阿森是“一定错先生”,小岚是“永远对小姐”。相恋八年的他们用以维持感情的方法便是“闹分手”,一旦两人吵架了,小岚便会提分手,因为她知道只要她提出分手,阿森就会百依百顺的哄她开心,小岚原谅后就不分手了,然后继续得寸进尺。提出分手是为了让对方挽留自己,并不是真正的想分手。而维系“永远对”与“一定错”消耗的是爱情,维系100次分手与相守消耗的是爱情,当爱情消耗到临界点,小岚看到的是阿森独自行走的背影。关系破裂,两人都是输家。既然如此,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人们选择了关系攻击呢?1、关系中的权力浪漫关系中的权力能够对个体的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一段权力不平衡的浪漫关系中会发生更多的相互攻击。有研究表明,在浪漫关系中的权力越大,则越有可能使用关系攻击。浪漫关系中的高权力者掌握着关系的主动权,因为对方更加依赖自己,更加需要自己的照顾,那么自己也能随时收回这些爱和照顾,在双方有冲突时让对方妥协让步。小岚总是照顾着阿森,觉得阿森像个小孩一般,而阿森也依赖着小岚。在两人的关系中,小岚显然是那个掌握着更高权力的人,她希望阿森能改变爱玩乐的性格,变得成熟一点,改掉“坏习惯”,所以总是以分手为要挟,让阿森做出改变让步。她心中觉得阿森离不开自己,这是他的软肋,所以肯定会为了不分手而做出改变,成为自己心中希望的那个样子。频繁说分手,是想让对方让步认错。2、依恋类型研究表明,无论男性女性,不安全依恋能够显著预测他们在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也就是说,不安全依恋类型的人,更倾向于在亲密关系中使用关系攻击。当个体在关系中感到不安全时,他们的关系更有可能出现问题。当不安全依恋的个体知觉到关系受到威胁,为了维持在关系中的安全感,他们就可能产生功能失调愤怒,并进而转换成对伴侣的攻击。依恋焦虑的个体既希望能与伴侣保持很亲密的关系,但内心又潜藏着被抛弃的恐惧。关系攻击更像是他们在试探这段关系的底线,确认关系的绝对性——“即使这样,ta也不会放弃我,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抱着这样的想法,不断地发起关系攻击,直到对方选择离去。而关系破裂又再一次反馈和确认他们内心“我终究会被抛弃”的念头,进入恶性循环中。而依恋回避的个体总是回避拒绝关系中的那些亲密行为,想与伴侣保持距离,这样的动机驱使下也会对伴侣发起关系攻击。例如在伴侣有冲突时选择回避,拒绝沟通,让伴侣感觉ta好像要放弃这段关系;对亲密信号的忽视也让伴侣对这段关系感到焦虑不安,没有安全感。电影《志明与春娇》系列中,男主张志明在亲密关系中始终是被动的,不愿主动向春娇伸手,总是一幅随意的态度,“你觉得好就好咯,你说怎样就怎样咯!”,让春娇常常感到心累,也失去了勇气,两人纠纠缠缠多年。最后,尽管多数“关系攻击”的真正目的,往往都不是破坏这段关系。但出于过往经历以及潜意识中的模式,让人们不知觉地以为这样便能留住对方,而往往他们体验到的是关系破裂后的追悔莫及。所以,当察觉出现关系攻击时,无论是发起者还是受害者,都不要急着去攻击对方因为信任你才展现给你的软肋,学会暂停一下,也许坐下来,两人一起聊两句,尝试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都能对你们的关系有所帮助。而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进行心理咨询,避免做出无可挽回的行动,也是应对关系攻击的不错选择。 你可能想看: 解读亲密关系中的危险信号:如何识别有毒的亲密关系? 我怎么样才能判断自己是不是在一段有毒的亲密关系里? "双11购物狂潮:透射消费冲动背后的心理游戏——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家揭露背后的秘密 面对双11狂欢,我们如何做出理性选择呢?这里给出几点科学的建议。 “诚实”,有时候也会破坏亲密关系 对伴侣诚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亲密关系威胁自我? | 伴侣自我问卷:测量关系中的自我状态 即使处于一段亲密关系中,每个人都需要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即真实的自己)被了解和接受。 你或许还会偶然想起前任...|怀旧在亲密关系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也发现,一个人越放不下前任,一段时间后便会对当下亲密关系的满意度越低,就越难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当前恋爱关系中。 爱情让你更好还是更糟?——亲密关系中的自我分化 自我分化水平能够显著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甚至个体成年后的家庭婚姻关系和婚姻幸福度。 谁掌控了亲密关系中的权力? | 倾斜的天平 事实上,亲密关系的天平不平衡才是常态。更理想的状态是,亲密关系的天平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即使有不平衡的情况发生,但双方都觉得这是可以接受的。 如何克服亲密关系中的倦怠感? 把倦怠感想象成你们“关系检测”的警告灯,促使你做出改变。 亲密关系中的争吵,多数源于渴望爱 吵架,不是为了赢,而是增进彼此的了解,让彼此变得更好。 Ta的回应让我觉得心甘情愿 |亲密关系中的“牺牲评估” 你的伴侣做出怎样的回应,让你觉得为Ta牺牲是幸福的,满足的?
亲密关系中的浪漫关系攻击:攻击、破坏关系的背后
2024-06-13 | 浏览: 53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总能看到这些“相爱相杀”的行为,两人可以爱得很深,但互相伤害时也毫无手软,仿佛对方不是自己的爱人而是仇人一般。
吵架时威胁分手,赌气时和别人暧昧,轻易地做出一些攻击、破坏关系的行为,好像这段关系对他们来说无足轻重。
在心理学上,这种通过操纵或伤害关系来达到伤害关系伴侣的行为被称为“浪漫关系攻击”。
关系攻击在亲密关系中很常见,相区别于肢体与言语的显性攻击。关系攻击主要伤害对方的社会关系,包括当下两人的关系。
在亲密关系中,最常见到的形式便是冷战,也被研究人员称为“爱的撤回”。
此外,还有另一种间接的关系攻击方式——
“社交破坏”。
关系攻击来源于心理学家对儿童时期同伴关系的研究中。
我们自己小时候可能也是关系攻击的发起者,例如跟其他小朋友说“你要是跟XXX好了,我就不理你了”或是“我们不要跟XXX玩”。而亲密关系是同伴关系的延伸,无论男女,都可能成为关系攻击的发起者。
事实上,浪漫关系攻击对关系造成的伤害,一点也不比显性攻击少。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式,对于受到攻击的一方来说,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他们会不自觉地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所以ta才会这样对待我”,然后在失去对方的焦虑中选择满足对方的需求来换取关系的稳定。
冷战、忽视往往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一段随时会解除的关系也无法给伴侣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而这些正是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核心依恋需求。
长期处于这样的亲密关系中,伴侣常常会感到自己不被爱了或者自己不被对方所接受,产生沮丧、愤怒的情绪,也会常常感到这段关系过于脆弱、失去信心,关系最终走向破裂。
而攻击方大部分时候都不会有胜利者的喜悦,因为他们心中更想要继续这段关系,也往往是更加渴求亲密关系的那一方,关系破裂的局面他们更不想看到。
电影《不再说分手》中阿森和小岚便是经常出现闹分手的情侣。在两人的恋爱关系中阿森是“一定错先生”,小岚是“永远对小姐”。
相恋八年的他们用以维持感情的方法便是“闹分手”,一旦两人吵架了,小岚便会提分手,因为她知道只要她提出分手,阿森就会百依百顺的哄她开心,小岚原谅后就不分手了,然后继续得寸进尺。
提出分手是为了让对方挽留自己,并不是真正的想分手。而维系“永远对”与“一定错”消耗的是爱情,维系100次分手与相守消耗的是爱情,当爱情消耗到临界点,小岚看到的是阿森独自行走的背影。
关系破裂,两人都是输家。既然如此,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人们选择了关系攻击呢?
1、关系中的权力
浪漫关系中的权力能够对个体的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
一段权力不平衡的浪漫关系中会发生更多的相互攻击。
有研究表明,在浪漫关系中的权力越大,则越有可能使用关系攻击。浪漫关系中的高权力者掌握着关系的主动权,因为对方更加依赖自己,更加需要自己的照顾,那么自己也能随时收回这些爱和照顾,在双方有冲突时让对方妥协让步。
小岚总是照顾着阿森,觉得阿森像个小孩一般,而阿森也依赖着小岚。
在两人的关系中,小岚显然是那个掌握着更高权力的人,她希望阿森能改变爱玩乐的性格,变得成熟一点,改掉“坏习惯”,所以总是以分手为要挟,让阿森做出改变让步。
她心中觉得阿森离不开自己,这是他的软肋,所以肯定会为了不分手而做出改变,成为自己心中希望的那个样子。频繁说分手,是想让对方让步认错。
2、依恋类型
研究表明,无论男性女性,不安全依恋能够显著预测他们在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也就是说,不安全依恋类型的人,更倾向于在亲密关系中使用关系攻击。
当个体在关系中感到不安全时,他们的关系更有可能出现问题。当不安全依恋的个体知觉到关系受到威胁,为了维持在关系中的安全感,他们就可能产生功能失调愤怒,并进而转换成对伴侣的攻击。
依恋焦虑的个体既希望能与伴侣保持很亲密的关系,但内心又潜藏着被抛弃的恐惧。关系攻击更像是他们在试探这段关系的底线,确认关系的绝对性——“即使这样,ta也不会放弃我,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抱着这样的想法,不断地发起关系攻击,直到对方选择离去。而关系破裂又再一次反馈和确认他们内心“我终究会被抛弃”的念头,进入恶性循环中。
而依恋回避的个体总是回避拒绝关系中的那些亲密行为,想与伴侣保持距离,这样的动机驱使下也会对伴侣发起关系攻击。
例如在伴侣有冲突时选择回避,拒绝沟通,让伴侣感觉ta好像要放弃这段关系;对亲密信号的忽视也让伴侣对这段关系感到焦虑不安,没有安全感。
电影《志明与春娇》系列中,男主张志明在亲密关系中始终是被动的,不愿主动向春娇伸手,总是一幅随意的态度,“你觉得好就好咯,你说怎样就怎样咯!”,让春娇常常感到心累,也失去了勇气,两人纠纠缠缠多年。
最后,尽管多数“关系攻击”的真正目的,往往都不是破坏这段关系。但出于过往经历以及潜意识中的模式,让人们不知觉地以为这样便能留住对方,而往往他们体验到的是关系破裂后的追悔莫及。
所以,当察觉出现关系攻击时,无论是发起者还是受害者,都不要急着去攻击对方因为信任你才展现给你的软肋,学会暂停一下,也许坐下来,两人一起聊两句,尝试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都能对你们的关系有所帮助。
而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进行心理咨询,避免做出无可挽回的行动,也是应对关系攻击的不错选择。
解读亲密关系中的危险信号:如何识别有毒的亲密关系?
我怎么样才能判断自己是不是在一段有毒的亲密关系里?
"双11购物狂潮:透射消费冲动背后的心理游戏——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家揭露背后的秘密
面对双11狂欢,我们如何做出理性选择呢?这里给出几点科学的建议。
“诚实”,有时候也会破坏亲密关系
对伴侣诚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亲密关系威胁自我? | 伴侣自我问卷:测量关系中的自我状态
即使处于一段亲密关系中,每个人都需要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即真实的自己)被了解和接受。
你或许还会偶然想起前任...|怀旧在亲密关系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也发现,一个人越放不下前任,一段时间后便会对当下亲密关系的满意度越低,就越难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当前恋爱关系中。
爱情让你更好还是更糟?——亲密关系中的自我分化
自我分化水平能够显著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甚至个体成年后的家庭婚姻关系和婚姻幸福度。
谁掌控了亲密关系中的权力? | 倾斜的天平
事实上,亲密关系的天平不平衡才是常态。更理想的状态是,亲密关系的天平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即使有不平衡的情况发生,但双方都觉得这是可以接受的。
如何克服亲密关系中的倦怠感?
把倦怠感想象成你们“关系检测”的警告灯,促使你做出改变。
亲密关系中的争吵,多数源于渴望爱
吵架,不是为了赢,而是增进彼此的了解,让彼此变得更好。
Ta的回应让我觉得心甘情愿 |亲密关系中的“牺牲评估”
你的伴侣做出怎样的回应,让你觉得为Ta牺牲是幸福的,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