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促年轻人谈恋爱结婚,真是一个365天全年无休的差事。这不,好不容易过一个与恋爱无关的节,教育部还不忘记提醒大学生们多谈恋爱,快乐度假。一则教育部鼓励高校加强恋爱心理教育,近九成大学生支持开设恋爱课的消息,悄然热搜。诚然,加强教育和引导必不可少。但开设并上过所谓恋爱课,就真的会谈恋爱?单身就会少么?随着近年来逐年走低的结婚和生育率,不由得揣测这则消息上热搜,是有意而为之。巧合的是,一份由“育娲人口研究”早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因为“泽平宏观”今天的转载,再度火爆。文章称,2021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15,不仅低于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比严重少子老龄化的日本还低不少。城镇孩子0-17岁的平均养育成本约63万,上海、北京的平均养育成本更是分别高达102.6万和96.9万。于是乎,陷入一个怪圈。中学时,学校家长严格看管不让早恋。大学时,教育部学校鼓励勇敢恋爱。工作后,一边家长逼命式催婚催生,一边工作重压下的年轻人佛系、躺平且享受单身。所以,开设并上恋爱课,好像没啥用。因为不谈恋爱的理由,比歌神张学友的”一千个伤心的理由“还要多。不想谈:没必要、太麻烦单身自由万岁。7080后,大多从乡村城镇走向繁华都市,对浪漫爱情和都市生活有着美好向往。面对巨大的城乡差距,有着一种早点成家立业、共同拼搏奋斗的动力和信念。而当下大学生和初入涩会的年轻人,是所谓的Z世代。从小吃喝不愁、沉迷网络,大部分家长都对他们娇生惯养、玩乐管够;别说是二三线城市,即使是五六线县域小镇,由于有了同一个网络,生活水平和时尚氛围似乎也变得没那么有差距。于是,无拘无束的年轻人,不自由毋宁死。身边一位出生于一线城市的94年姑娘小A,家里房车多多,家长每天都在催婚相亲。而她自己却始终不紧不慢,拒绝任何相亲甚至与异性的社交活动,每天沉迷于追星综艺。试想,从小学习优秀、工作稳定的她,马斯洛的各层次需求早已满足,为何还要劳心费神去和现实中的人谈恋爱?如果真有必要,找一个可以随心所欲、阳光帅气的虚拟人更好。显然,谈恋爱是一件没必要且麻烦的事。不能谈:谈不起、找不到不能谈。身边00年出生的B,从小话不多,十分热爱学习。上大学,长辈们都鼓励他试着去谈恋爱,多社交,自己却沉迷于学习不能自拔。其实也不怨他。疫情这几年,一线大城市高校虽然众多,但本科、研究生竞争激烈。原本有条件和能力出国留学的优秀学子们,纷纷选择国内深造。疫情之下,就业形势严峻。本科的大学,越来越卷得像个高中。有的同学从大一开始,便研究透了保研所需的各种条件,制定计划专心学习,哪还有心思谈恋爱。谈不起。诚然,从农村小镇出来的孩子,在一线城市上大学,成本还是很高。近些年飞涨的物价,使得吃饭、约会、互送礼物等各种成本飙升。如果只呆在象牙塔里还好些。初入社会,刚入职场,把自己吃饱穿暖已属不易。如果再谈一场耗费精力财力的恋爱,确实吃不消。找不到。更有甚者,由于从小家庭角色缺失,或只专注学习,在待人接物等方面欠缺经验。当长大后春心萌动,想谈恋爱时,却发现远比想象中的要难。自以为她应该有些喜欢自己,很轻松就能拿下,结果却频频碰壁。毕竟如今的年轻男女,物质享受早已过满。想要不花心思得到芳心或青睐,实在不可能。也有的由于院校专业的限制和影响,周围要么全女全男,资源机会相对较少。不会谈:伤不起、爱乏力最后,当解决了不想谈、不能谈等一系列问题后,辛苦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却发现恋爱这个事,即使开设并上过专门课程,也都只是纸上谈兵,更多需要自己去实践。有的发现,自己对谁都没感觉,偏偏喜欢上了闺蜜的男朋友。有的发现,自己周围的男生似乎都在关注她、喜欢她,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有的发现,自己忽然不会爱了,男友要求给他独处的空间。如此种种,让曾经单身的年轻人,实在苦恼但事后往往发现,学校的恋爱是多么的幸福和单纯。当走向社会后,会发现那些种种问题是多么不值一提。首先,象牙塔中的恋爱大都经不起初入社会的考验。当然,在大学里谈恋爱是值得鼓励的,不谈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由于象牙塔的单纯封闭,学生间的恋爱大都会聚焦在彼此的身心情感交流和满足,不会夹杂更多的家庭、社会、金钱、地位因素。可当要面对毕业升学带来的物理分离和现实考量,就可能变得易碎甚至完全消散。一般在大学恋爱成功并走向婚姻的两个人,会发现,他们两个其实在家庭关系、社会地位等复杂因素方面也会相对合适,悬殊不大。第二,健康的恋爱是一场学会自爱和爱他(她)的双向奔赴。很难再说,如今大学恋爱是彼此的初恋,因为大家都更早熟。但是,大学恋爱,必定是彼此深刻交流和朝夕相处,和此前不一样。一段高质量的恋爱,可以让你发现不一样的自己、认识真实的对方、促进彼此成长。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儿时父母教育沟通互动方式的不一致,可能在对方身上看到爸爸或妈妈的影子,可能会看到未来的自己。学会在尊重爱护自己的基础上,去关心和爱护对方,将不枉一场在青春年华奢侈的双向奔赴。第三,持续且彻底地认识自我可以避免受伤和爱乏力。很多时候恋爱会让彼此付出真心,而此时彼此付出真心的多少和深浅,是有区别的。因为,各自此前的身心成长和经验教训都大不同。可能同样是全身心投入,但各自对什么样是”全身心“的理解和实践根本不同。再加上,各种渠道充斥的影视剧和社会现实,不是狗血出轨上位,就是丧偶式婚姻。可能导致产生矛盾或对持续投入没有信心。这时,只有在不断认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才能体会和察觉对方的行为感受,在对方做出决定前后,有所准备而不至于太受伤。否则,可能会因为真爱逝去而过于心伤,进而失去了再爱的勇气和能力。好吧, 千万个理由,哪里能一下子说得完。如今的你,不谈恋爱的理由是什么呢?对于以上还有哪些补充,欢迎交流。 你可能想看: 研究发现|为什么偶像剧总会让人有一种怪怪的感觉? 性别偏见,正如许多其他偏见一样,它会如何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甚至,我们能否利用它去改善亲密关系? 年轻女孩谈恋爱最难想通的一件事 年轻人大概真的很难接受,你本人很普通,你爱的人也很普通,包括你们的关系,你以为独一无二的那些故事线,其实也很平庸、很普通。但…事实确实如此。 当代年轻人的“隐形自虐”:只搞钱,不结婚 真的不能“钱爱兼得”吗?我们该怎么建立更健康的恋爱观和金钱观? 当代年轻人的“隐形自虐”:只搞钱,不结婚 真的不能“钱爱兼得”吗?我们该怎么建立更健康的恋爱观和金钱观? 大批中国年轻人,正在成为「假性不婚族」 希望你永远都有自主选择爱或不爱的勇气,也永远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中国年轻人正在排队离婚:如果不幸福, 离开也没关系 结婚是为了幸福,不结婚也是,离婚也是。 当代年轻人“防出轨指南”|解忧杂货铺 当激情褪去怎么办? 从无话不谈到无话可说,多少婚姻死在了这一关 当我们在关系里感到痛苦,这说明双方都需要成长。 “为什么我会爱上一个不堪的人”:如何从有毒的亲密关系中走出来? 总以为感情里的自己,是自己的不够,其实真正的原因可能原因我们的原生家庭模式。 广义爱情的理论基础 我将感情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爱情阶段、依赖阶段、习惯阶段和亲情阶段。
支持开设恋爱课?年轻人有一千个不谈恋爱的理由
2024-06-13 | 浏览: 25
催促年轻人谈恋爱结婚,真是一个365天全年无休的差事。
这不,好不容易过一个与恋爱无关的节,教育部还不忘记提醒大学生们多谈恋爱,快乐度假。
一则教育部鼓励高校加强恋爱心理教育,近九成大学生支持开设恋爱课的消息,悄然热搜。
诚然,加强教育和引导必不可少。但开设并上过所谓恋爱课,就真的会谈恋爱?单身就会少么?
随着近年来逐年走低的结婚和生育率,不由得揣测这则消息上热搜,是有意而为之。
巧合的是,一份由“育娲人口研究”早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因为“泽平宏观”今天的转载,再度火爆。
文章称,2021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15,不仅低于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比严重少子老龄化的日本还低不少。
城镇孩子0-17岁的平均养育成本约63万,上海、北京的平均养育成本更是分别高达102.6万和96.9万。
于是乎,陷入一个怪圈。
中学时,学校家长严格看管不让早恋。
大学时,教育部学校鼓励勇敢恋爱。
工作后,一边家长逼命式催婚催生,一边工作重压下的年轻人佛系、躺平且享受单身。
所以,开设并上恋爱课,好像没啥用。
因为不谈恋爱的理由,比歌神张学友的”一千个伤心的理由“还要多。
不想谈:没必要、太麻烦单身自由万岁。
7080后,大多从乡村城镇走向繁华都市,对浪漫爱情和都市生活有着美好向往。
面对巨大的城乡差距,有着一种早点成家立业、共同拼搏奋斗的动力和信念。
而当下大学生和初入涩会的年轻人,是所谓的Z世代。
从小吃喝不愁、沉迷网络,大部分家长都对他们娇生惯养、玩乐管够;
别说是二三线城市,即使是五六线县域小镇,由于有了同一个网络,生活水平和时尚氛围似乎也变得没那么有差距。
于是,无拘无束的年轻人,不自由毋宁死。
身边一位出生于一线城市的94年姑娘小A,家里房车多多,家长每天都在催婚相亲。
而她自己却始终不紧不慢,拒绝任何相亲甚至与异性的社交活动,每天沉迷于追星综艺。
试想,从小学习优秀、工作稳定的她,马斯洛的各层次需求早已满足,为何还要劳心费神去和现实中的人谈恋爱?
如果真有必要,找一个可以随心所欲、阳光帅气的虚拟人更好。
显然,谈恋爱是一件没必要且麻烦的事。
不能谈:谈不起、找不到不能谈。
身边00年出生的B,从小话不多,十分热爱学习。
上大学,长辈们都鼓励他试着去谈恋爱,多社交,自己却沉迷于学习不能自拔。
其实也不怨他。疫情这几年,一线大城市高校虽然众多,但本科、研究生竞争激烈。
原本有条件和能力出国留学的优秀学子们,纷纷选择国内深造。
疫情之下,就业形势严峻。
本科的大学,越来越卷得像个高中。
有的同学从大一开始,便研究透了保研所需的各种条件,制定计划专心学习,哪还有心思谈恋爱。
谈不起。
诚然,从农村小镇出来的孩子,在一线城市上大学,成本还是很高。
近些年飞涨的物价,使得吃饭、约会、互送礼物等各种成本飙升。
如果只呆在象牙塔里还好些。
初入社会,刚入职场,把自己吃饱穿暖已属不易。
如果再谈一场耗费精力财力的恋爱,确实吃不消。
找不到。
更有甚者,由于从小家庭角色缺失,或只专注学习,在待人接物等方面欠缺经验。
当长大后春心萌动,想谈恋爱时,却发现远比想象中的要难。
自以为她应该有些喜欢自己,很轻松就能拿下,结果却频频碰壁。
毕竟如今的年轻男女,物质享受早已过满。想要不花心思得到芳心或青睐,实在不可能。
也有的由于院校专业的限制和影响,周围要么全女全男,资源机会相对较少。
不会谈:伤不起、爱乏力最后,当解决了不想谈、不能谈等一系列问题后,辛苦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
却发现恋爱这个事,即使开设并上过专门课程,也都只是纸上谈兵,更多需要自己去实践。
有的发现,自己对谁都没感觉,偏偏喜欢上了闺蜜的男朋友。
有的发现,自己周围的男生似乎都在关注她、喜欢她,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
有的发现,自己忽然不会爱了,男友要求给他独处的空间。
如此种种,让曾经单身的年轻人,实在苦恼
但事后往往发现,学校的恋爱是多么的幸福和单纯。当走向社会后,会发现那些种种问题是多么不值一提。
首先,象牙塔中的恋爱大都经不起初入社会的考验。
当然,在大学里谈恋爱是值得鼓励的,不谈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
由于象牙塔的单纯封闭,学生间的恋爱大都会聚焦在彼此的身心情感交流和满足,不会夹杂更多的家庭、社会、金钱、地位因素。
可当要面对毕业升学带来的物理分离和现实考量,就可能变得易碎甚至完全消散。
一般在大学恋爱成功并走向婚姻的两个人,会发现,他们两个其实在家庭关系、社会地位等复杂因素方面也会相对合适,悬殊不大。
第二,健康的恋爱是一场学会自爱和爱他(她)的双向奔赴。
很难再说,如今大学恋爱是彼此的初恋,因为大家都更早熟。
但是,大学恋爱,必定是彼此深刻交流和朝夕相处,和此前不一样。
一段高质量的恋爱,可以让你发现不一样的自己、认识真实的对方、促进彼此成长。
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儿时父母教育沟通互动方式的不一致,可能在对方身上看到爸爸或妈妈的影子,可能会看到未来的自己。
学会在尊重爱护自己的基础上,去关心和爱护对方,将不枉一场在青春年华奢侈的双向奔赴。
第三,持续且彻底地认识自我可以避免受伤和爱乏力。
很多时候恋爱会让彼此付出真心,而此时彼此付出真心的多少和深浅,是有区别的。
因为,各自此前的身心成长和经验教训都大不同。
可能同样是全身心投入,但各自对什么样是”全身心“的理解和实践根本不同。
再加上,各种渠道充斥的影视剧和社会现实,不是狗血出轨上位,就是丧偶式婚姻。
可能导致产生矛盾或对持续投入没有信心。
这时,只有在不断认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才能体会和察觉对方的行为感受,
在对方做出决定前后,有所准备而不至于太受伤。
否则,可能会因为真爱逝去而过于心伤,进而失去了再爱的勇气和能力。
好吧, 千万个理由,哪里能一下子说得完。
如今的你,不谈恋爱的理由是什么呢?对于以上还有哪些补充,欢迎交流。
研究发现|为什么偶像剧总会让人有一种怪怪的感觉?
性别偏见,正如许多其他偏见一样,它会如何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甚至,我们能否利用它去改善亲密关系?
年轻女孩谈恋爱最难想通的一件事
年轻人大概真的很难接受,你本人很普通,你爱的人也很普通,包括你们的关系,你以为独一无二的那些故事线,其实也很平庸、很普通。但…事实确实如此。
当代年轻人的“隐形自虐”:只搞钱,不结婚
真的不能“钱爱兼得”吗?我们该怎么建立更健康的恋爱观和金钱观?
当代年轻人的“隐形自虐”:只搞钱,不结婚
真的不能“钱爱兼得”吗?我们该怎么建立更健康的恋爱观和金钱观?
大批中国年轻人,正在成为「假性不婚族」
希望你永远都有自主选择爱或不爱的勇气,也永远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中国年轻人正在排队离婚:如果不幸福, 离开也没关系
结婚是为了幸福,不结婚也是,离婚也是。
当代年轻人“防出轨指南”|解忧杂货铺
当激情褪去怎么办?
从无话不谈到无话可说,多少婚姻死在了这一关
当我们在关系里感到痛苦,这说明双方都需要成长。
“为什么我会爱上一个不堪的人”:如何从有毒的亲密关系中走出来?
总以为感情里的自己,是自己的不够,其实真正的原因可能原因我们的原生家庭模式。
广义爱情的理论基础
我将感情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爱情阶段、依赖阶段、习惯阶段和亲情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