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小时候父母不让吃零食,长大后拼命吃;小时候不让买的玩具,长大后疯狂收集;小时候没有新衣服穿,长大后天天买衣服;小时候在家里“缺爱”,长大后就在关系中拼命付出爱或者索取爱......那些童年时我们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仿佛成了我们一生的执念。于是,当我们长大有了独立能力后,就会慷慨“宴请”小时候的自己。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被称作童年报复性补偿: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内心需求被长期忽视、抑制,就可能形成心理创伤,长大后就会想尽办法不断弥补童年的缺失,来填满内心的匮乏感。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一聊: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让我们一起回到童年,抱抱那个无助的自己,然后用更好的方式爱自己。为什么会出现“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是指成年人在行为上表现出对童年时期所经历的不公、压抑、限制等负面经历的弥补和平衡。其通常表现为过度的、不成比例的行为,如支配控制、追求完美、吸引关注、反叛等。那么,为什么成年人会出现这种补偿行为呢?德国格式塔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未完成事件(unfinished business),也就是未解决的问题、未满足的需求。当我们对一件事有遗憾,或一些情感没有被充分地体验,这些“未完成事件”就会停留在潜意识里,不知不觉被带到以后的生活中。比如我的同学小A,成年后一直想学钢琴,她甚至梦过无数遍自己弹钢琴的场景。但小A已经学习大提琴多年,无暇再去学习另一种新的乐器。小A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在长大后,突然喜欢钢琴。直到有一次,她偶然和母亲聊起这件事,才想起,原来她小时候一开始是想学钢琴的,但因为父亲更喜欢大提琴,所以强迫她学了大提琴。所以,那些年少时期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以为早就忘记了,其实它已经深入骨髓。当我们每做出一些举动补偿童年的自己时,内心总会生出一种快感,好像可以填补童年的缺憾,让内心得到满足。报复性补偿的背后是一种情感上的反应、理性上的反思和行动上的尝试。这种心理现象通常涉及两个要素:被动的经历和主动的反应。在童年时期,个体经常会受到各种形式的伤害,包括父母缺席、不合理的期望、忽视和期待过高等。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这些负面情绪,它们可能会在之后不断积累,最终导致情感爆发和过度反应。于是,在后来的生活中,这些个体可能会采取过分强烈的极端行为来回应曾经的经历,以获得心理平衡。补偿心理,究其本身也是一种“防御机制”,是人在面对心理上的不安全、不舒适或不愉悦的情况时,采用的自我保护机制。它旨在通过寻找新的方式和手段,来消除原有的心理缺失或创伤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缓解压力和焦虑感。简单来讲,我们拼命补偿过去的缺失,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心安、让自己好过点罢了。一般来讲,童年报复性补偿又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物质上的报复补偿有的人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父母限制等原因,无法获得一些东西,那么长大后,这些人可能会用物质上的报复补偿,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这种补偿方式,可能表现为过度购买物品或者追求奢侈品牌,也可能是不断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2、社交上的报复补偿在童年时期缺乏足够的友谊、亲密关系和社交支持的人,在成年后可能会试图通过大量结交朋友的社交活动来弥补遗憾。这种补偿方式可能表现为频繁社交、参加各种聚会、或经常主动与朋友联系等。3、行动上的报复补偿在童年时期受到严格管控的孩子,可能会缺乏自主能力,因此在成年后会强烈追求自由、开放的生活方式。比如小时候家长不让玩的游戏,长大后就拼命玩;小时候父母管控严格,分秒必争,长大后就肆意浪费时间、报复性熬夜等。同时,童年时受到很多限制的孩子,也可能会在以后的家庭、亲密关系中表现出一些控制欲,试图通过控制他人来获得一些满足感和掌控感。难过的是,我们童年没有得到的东西,成为了一个执念根植于心,长大后拼命自我满足,只为治愈儿时的创伤。我有一个朋友,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父母重男轻女,一直苛待她。她曾经说过,自己的童年是黑暗的,常常吃不饱饭,穿的衣服也一直都是捡亲戚家孩子剩下的。好在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彻底离开了那个小山村。毕业后的她,能力出众,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外表光鲜亮丽。但童年的经历一直影响着她,她每个月一收到工资,就开始疯狂购物,看到漂亮的、可爱的东西就会立刻下单,即便她根本用不上。她家里有各种各样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堆得满满当当,有一些甚至放到过期也没有拆过包装。购物的支出,已经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但她无法控制自己。其实她每次花完钱后,也会为此感到苦恼,多次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解决办法。适当地补偿童年,是爱自己、治愈自己的方式,但为了治愈过去的痛苦,而补偿过度的话,也可能迎来新的痛苦,甚至会对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大部分的人,在进行童年报复性补偿时,内心的快感一闪而过,随即涌来的情绪却是空虚和无措。这是因为,童年时我们经历的不仅仅只是物质缺乏,更深层次的是情感缺失。我们所追寻却一直得不到的,是“爱”。所以让成年后的我们无法释怀的,从来都不是那个具体的东西,而是那个童年时提出需求,却从未被满足和重视的自己,是不被爱的自己。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女主角松子,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忽视,导致内心十分缺爱,童年的她,即便每天拼尽全力讨好父亲,仍然得不到太多关注。长大后的她无法释怀童年的伤痛,开始通过“报复性谈恋爱”,来补偿那个缺爱的自己。她一直都在向外界不断索取爱,她认为自己没有别人的爱,压根活不下去。为此,松子把人生的全部筹码都压在别人身上,一次次爱上不爱自己的人,最后遍体鳞伤。她看似一直在“补偿”自己,却始终不知道自己内心最缺失的,是正确爱自己的能力。童年时的我们,幼小、无助,一切都要依靠大人,如果那时我们无法在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健康的成长环境下长大,那么成年后的我们,就可能会因为缺爱,而产生没有安全感、自我价值感低等负面影响。而这些负面影响,放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艰难且沉重的。因为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得不到,长大后即便拼命去够到了,也早就变味儿了。学会爱自己,才能和过去和解幸运的人总喜欢回忆童年,而童年不幸的人,却觉得终于从噩梦中挣脱,由衷地感慨一句:“长大真好”。弥补童年的缺憾,是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要学习的课题,如果我们能尽力与自己的童年和解,就有可能迎来新生。著名心理学家埃格尔博士告诉我们:“自由的基础是具备选择的力量,而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回应我们的遭遇。”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1、理解和接纳自己的内心需求如果你是一个有“童年创伤”的人,那么我想先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一个人好好地长大,尽自己所能爱自己,你已经很棒了。所以,请你理解、接纳自己的这种补偿需求和行为,不必为此感到过度愧疚。小时候很渴望却得不到,长大后有能力了,你当然可以好好满足自己,你不需要带着太多遗憾过这一生。2、探索补偿行为背后的心理缺失但如果你发现过度消费、进食、熬夜、在关系里过度付出等行为,没有让你变得更快乐,反而更痛苦了,不妨问问自己:你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那些外在的物质?还是不被重视、不被爱、不被接纳的缺憾?你是否还有更好的方式爱自己?否则做再多事情,都填补不了内心的黑洞。3、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如果你发现,自己真正在乎的并不是那些物质,而是被忽视的情感和缺乏爱的体验。你需要认清一个事实:你已经是成年人了,不用再像孩子一样,什么事都需要听父母、长辈的,你可以自己去生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勇敢和过去的自己告别,才有机会去拥抱未来。你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时间,与童年的自己举行一场告别仪式。比如,去一次童年时想去却没能去的游乐园,从早玩到晚;回到小学门口的小卖部,把当年想吃却没钱买的零食,统统吃个遍;去见一个儿时的好朋友,和TA一起回忆过去,一起告别当年的自己;写下一封信给过去的自己,告诉自己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接受过去发生的一切,然后离开过去。我们需要平衡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不要牺牲现在的生活来弥补过去的伤痛,也不要因为过去的伤痛而忽视未来的发展。4、提升自我价值感,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爱是治愈童年创伤的良药,即便我们无法要求他人来爱我们,但我们可以选择爱自己。只有先在意识层面发生改变,相信自己值得幸福与美好,你才有机会得到这一切。然后,再慢慢试着重建“自我价值感”。你可以通过看书、旅行、体验新事物等方式,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从不断完成一件件小事开始,增加自信和满足感。一定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生活。这不是盲目自信,而是树立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标,制定为之努力的计划。把注意力放回自身,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才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时刻谨记: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认真照顾自己的身体和感受,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做一切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遵循自己的意愿生活。生活已经给我们出了很多难题,所以我们要学会放过自己。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我们要以更好的姿态去迎接未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过去的不幸中告诫自己:不要总是做最受伤、最吃亏的那个人。写在最后如果有一天,能够回到过去,遇见小时候的自己,我一定会抱抱她,安慰她:“没关系,总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有能力好好爱自己。”然而我们回不到过去,所以我们要常常抱抱现在的自己,告诉自己:你不要彷徨,也不要害怕。即便我们的童年不够幸福,我们依然可以学会温柔地对待自己的内在小孩。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还是会有人在背后,默默地爱着你。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可能想看: “我总担心我爱的人,会离我而去”|遗弃图式的6个特征 如果你在恋爱关系中感到非常紧张,并且在分手时感受到巨大的痛苦和深深的丧失感,你可能会有遗弃图式。 别人都在避免犯错,但我选择故意犯错 我们应该转换思维方式,不是避免犯错,而是从错误中学习。 30岁的重生:我终于摆脱了不幸的童年……你也可以! 心理咨询是生命陪伴生命,生命影响生命的缓慢过程。 童年被情感忽视的你,可以在深度关系中疗愈 改变很难,但是值得的。 都在可怜宝钏,为什么我不建议你在亲密关系里恋爱脑? 我们究竟为什么对恋爱脑这么反感?明明看起来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为什么还是有些人会前仆后继的变成恋爱脑? 和爱的人一起睡觉,可以“补身体” 在爱情极易破碎的日子里,我们还能相拥入眠,这就是坚定不移的真爱呀。 焦虑型依恋,最擅长谈内耗式恋爱的人 Ta们总表现出来的愤怒和焦虑,其实是用来掩饰内心深处害怕被抛弃的恐惧。 为什么我们不断伤害那些我们所爱的人 这常常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是无能为力的受害者,所以也就为就为不断升级的愤怒提供了理由。 自闭症遗传度高、难以根治?国外顶级儿童医院的研究结果,会颠覆这种认知 父母学会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改善亲子关系,采取适合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更有可能尽快摘掉“自闭症”的帽子。 伴侣之间,再亲密也不要有这种幻想 很多时候,消磨掉爱情的,可能是很多我们不以为意的细小伤害。
童年缺爱的人,一生都在戒这3种瘾
2024-06-12 | 浏览: 21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那些童年时我们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仿佛成了我们一生的执念。
于是,当我们长大有了独立能力后,就会慷慨“宴请”小时候的自己。
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被称作童年报复性补偿:
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内心需求被长期忽视、抑制,就可能形成心理创伤,长大后就会想尽办法不断弥补童年的缺失,来填满内心的匮乏感。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一聊: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
让我们一起回到童年,抱抱那个无助的自己,然后用更好的方式爱自己。
为什么会出现“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
“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是指成年人在行为上表现出对童年时期所经历的不公、压抑、限制等负面经历的弥补和平衡。
其通常表现为过度的、不成比例的行为,如支配控制、追求完美、吸引关注、反叛等。
那么,为什么成年人会出现这种补偿行为呢?
德国格式塔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未完成事件(unfinished business),也就是未解决的问题、未满足的需求。
当我们对一件事有遗憾,或一些情感没有被充分地体验,这些“未完成事件”就会停留在潜意识里,不知不觉被带到以后的生活中。
比如我的同学小A,成年后一直想学钢琴,她甚至梦过无数遍自己弹钢琴的场景。
但小A已经学习大提琴多年,无暇再去学习另一种新的乐器。
小A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在长大后,突然喜欢钢琴。直到有一次,她偶然和母亲聊起这件事,才想起,原来她小时候一开始是想学钢琴的,但因为父亲更喜欢大提琴,所以强迫她学了大提琴。
所以,那些年少时期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以为早就忘记了,其实它已经深入骨髓。当我们每做出一些举动补偿童年的自己时,内心总会生出一种快感,好像可以填补童年的缺憾,让内心得到满足。
报复性补偿的背后是一种情感上的反应、理性上的反思和行动上的尝试。这种心理现象通常涉及两个要素:被动的经历和主动的反应。
在童年时期,个体经常会受到各种形式的伤害,包括父母缺席、不合理的期望、忽视和期待过高等。
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这些负面情绪,它们可能会在之后不断积累,最终导致情感爆发和过度反应。
于是,在后来的生活中,这些个体可能会采取过分强烈的极端行为来回应曾经的经历,以获得心理平衡。
补偿心理,究其本身也是一种“防御机制”,是人在面对心理上的不安全、不舒适或不愉悦的情况时,采用的自我保护机制。
它旨在通过寻找新的方式和手段,来消除原有的心理缺失或创伤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缓解压力和焦虑感。
简单来讲,我们拼命补偿过去的缺失,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心安、让自己好过点罢了。
一般来讲,童年报复性补偿又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物质上的报复补偿
有的人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父母限制等原因,无法获得一些东西,那么长大后,这些人可能会用物质上的报复补偿,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这种补偿方式,可能表现为过度购买物品或者追求奢侈品牌,也可能是不断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2、社交上的报复补偿
在童年时期缺乏足够的友谊、亲密关系和社交支持的人,在成年后可能会试图通过大量结交朋友的社交活动来弥补遗憾。
这种补偿方式可能表现为频繁社交、参加各种聚会、或经常主动与朋友联系等。
3、行动上的报复补偿
在童年时期受到严格管控的孩子,可能会缺乏自主能力,因此在成年后会强烈追求自由、开放的生活方式。
比如小时候家长不让玩的游戏,长大后就拼命玩;小时候父母管控严格,分秒必争,长大后就肆意浪费时间、报复性熬夜等。
同时,童年时受到很多限制的孩子,也可能会在以后的家庭、亲密关系中表现出一些控制欲,试图通过控制他人来获得一些满足感和掌控感。
难过的是,我们童年没有得到的东西,成为了一个执念根植于心,长大后拼命自我满足,只为治愈儿时的创伤。
我有一个朋友,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父母重男轻女,一直苛待她。
她曾经说过,自己的童年是黑暗的,常常吃不饱饭,穿的衣服也一直都是捡亲戚家孩子剩下的。
好在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彻底离开了那个小山村。毕业后的她,能力出众,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外表光鲜亮丽。
但童年的经历一直影响着她,她每个月一收到工资,就开始疯狂购物,看到漂亮的、可爱的东西就会立刻下单,即便她根本用不上。
她家里有各种各样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堆得满满当当,有一些甚至放到过期也没有拆过包装。
购物的支出,已经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但她无法控制自己。
其实她每次花完钱后,也会为此感到苦恼,多次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解决办法。
适当地补偿童年,是爱自己、治愈自己的方式,但为了治愈过去的痛苦,而补偿过度的话,也可能迎来新的痛苦,甚至会对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
大部分的人,在进行童年报复性补偿时,内心的快感一闪而过,随即涌来的情绪却是空虚和无措。
这是因为,童年时我们经历的不仅仅只是物质缺乏,更深层次的是情感缺失。
我们所追寻却一直得不到的,是“爱”。
所以让成年后的我们无法释怀的,从来都不是那个具体的东西,而是那个童年时提出需求,却从未被满足和重视的自己,是不被爱的自己。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女主角松子,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忽视,导致内心十分缺爱,童年的她,即便每天拼尽全力讨好父亲,仍然得不到太多关注。
长大后的她无法释怀童年的伤痛,开始通过“报复性谈恋爱”,来补偿那个缺爱的自己。她一直都在向外界不断索取爱,她认为自己没有别人的爱,压根活不下去。
为此,松子把人生的全部筹码都压在别人身上,一次次爱上不爱自己的人,最后遍体鳞伤。
她看似一直在“补偿”自己,却始终不知道自己内心最缺失的,是正确爱自己的能力。
童年时的我们,幼小、无助,一切都要依靠大人,如果那时我们无法在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健康的成长环境下长大,那么成年后的我们,就可能会因为缺爱,而产生没有安全感、自我价值感低等负面影响。
而这些负面影响,放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是艰难且沉重的。
因为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得不到,长大后即便拼命去够到了,也早就变味儿了。
学会爱自己,才能和过去和解幸运的人总喜欢回忆童年,而童年不幸的人,却觉得终于从噩梦中挣脱,由衷地感慨一句:“长大真好”。
弥补童年的缺憾,是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要学习的课题,如果我们能尽力与自己的童年和解,就有可能迎来新生。
著名心理学家埃格尔博士告诉我们:
“自由的基础是具备选择的力量,而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回应我们的遭遇。”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1、理解和接纳自己的内心需求
如果你是一个有“童年创伤”的人,那么我想先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一个人好好地长大,尽自己所能爱自己,你已经很棒了。
所以,请你理解、接纳自己的这种补偿需求和行为,不必为此感到过度愧疚。小时候很渴望却得不到,长大后有能力了,你当然可以好好满足自己,你不需要带着太多遗憾过这一生。
2、探索补偿行为背后的心理缺失
但如果你发现过度消费、进食、熬夜、在关系里过度付出等行为,没有让你变得更快乐,反而更痛苦了,不妨问问自己:
你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那些外在的物质?还是不被重视、不被爱、不被接纳的缺憾?你是否还有更好的方式爱自己?
否则做再多事情,都填补不了内心的黑洞。
3、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如果你发现,自己真正在乎的并不是那些物质,而是被忽视的情感和缺乏爱的体验。
你需要认清一个事实:你已经是成年人了,不用再像孩子一样,什么事都需要听父母、长辈的,你可以自己去生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勇敢和过去的自己告别,才有机会去拥抱未来。
你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时间,与童年的自己举行一场告别仪式。
比如,去一次童年时想去却没能去的游乐园,从早玩到晚;回到小学门口的小卖部,把当年想吃却没钱买的零食,统统吃个遍;去见一个儿时的好朋友,和TA一起回忆过去,一起告别当年的自己;写下一封信给过去的自己,告诉自己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接受过去发生的一切,然后离开过去。
我们需要平衡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不要牺牲现在的生活来弥补过去的伤痛,也不要因为过去的伤痛而忽视未来的发展。
4、提升自我价值感,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爱是治愈童年创伤的良药,即便我们无法要求他人来爱我们,但我们可以选择爱自己。
只有先在意识层面发生改变,相信自己值得幸福与美好,你才有机会得到这一切。
然后,再慢慢试着重建“自我价值感”。
你可以通过看书、旅行、体验新事物等方式,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从不断完成一件件小事开始,增加自信和满足感。
一定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生活。这不是盲目自信,而是树立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标,制定为之努力的计划。
把注意力放回自身,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才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时刻谨记: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认真照顾自己的身体和感受,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做一切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遵循自己的意愿生活。
生活已经给我们出了很多难题,所以我们要学会放过自己。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我们要以更好的姿态去迎接未来。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过去的不幸中告诫自己:
不要总是做最受伤、最吃亏的那个人。
写在最后如果有一天,能够回到过去,遇见小时候的自己,我一定会抱抱她,安慰她:
“没关系,总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有能力好好爱自己。”
然而我们回不到过去,所以我们要常常抱抱现在的自己,告诉自己:
你不要彷徨,也不要害怕。
即便我们的童年不够幸福,我们依然可以学会温柔地对待自己的内在小孩。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还是会有人在背后,默默地爱着你。
世界和我爱着你。
“我总担心我爱的人,会离我而去”|遗弃图式的6个特征
如果你在恋爱关系中感到非常紧张,并且在分手时感受到巨大的痛苦和深深的丧失感,你可能会有遗弃图式。
别人都在避免犯错,但我选择故意犯错
我们应该转换思维方式,不是避免犯错,而是从错误中学习。
30岁的重生:我终于摆脱了不幸的童年……你也可以!
心理咨询是生命陪伴生命,生命影响生命的缓慢过程。
童年被情感忽视的你,可以在深度关系中疗愈
改变很难,但是值得的。
都在可怜宝钏,为什么我不建议你在亲密关系里恋爱脑?
我们究竟为什么对恋爱脑这么反感?明明看起来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为什么还是有些人会前仆后继的变成恋爱脑?
和爱的人一起睡觉,可以“补身体”
在爱情极易破碎的日子里,我们还能相拥入眠,这就是坚定不移的真爱呀。
焦虑型依恋,最擅长谈内耗式恋爱的人
Ta们总表现出来的愤怒和焦虑,其实是用来掩饰内心深处害怕被抛弃的恐惧。
为什么我们不断伤害那些我们所爱的人
这常常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是无能为力的受害者,所以也就为就为不断升级的愤怒提供了理由。
自闭症遗传度高、难以根治?国外顶级儿童医院的研究结果,会颠覆这种认知
父母学会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改善亲子关系,采取适合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更有可能尽快摘掉“自闭症”的帽子。
伴侣之间,再亲密也不要有这种幻想
很多时候,消磨掉爱情的,可能是很多我们不以为意的细小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