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想另一半能支持自己的所做、所想、所言呢?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对于另一半是可贵的。而谈到寻找自尊——无论是和另一半相处,还是与其他人打交道时,我们都可能有敏感到过了头的时候。假如有这样一幕:你为把你们的家布置得更舒适、漂亮,已经忙活了好几周。现在,成果就在眼前。“告捷”的一刻,崭新的面貌让人眼前一亮。而另一半的反应呢?——看上去也被你的能干给折服了。没错,就在这时,你又觉得再微调一下会更好,就另加了一些装饰细节。然而,此刻,那个人非但没为你的这番用心而大加赞赏,反而认为“整个作品”全毁了。你一下子泄了气,独自躲到房间的一角,花了好几个小时平复情绪。可是,如果你不往心里去,而质疑一下另一半的品味呢?毕竟,你单枪匹马,终于大功告成,这多有成就感。而你的另一半不论喜不喜欢也只能接受,并且很可能,过后反而认为你的主意有道理,还欣赏起来了呢。寻求认可会使感情更亲密吗?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安伯·布莱斯(Amber Price)和他的伙伴们研究发现(2023),有些人由于对归属感有强烈的渴望,“或许有时会令他们去寻求他人的认可。尽管本是善意之举,却可能会削弱他们的自我意识”。如此周折,结果却是:自我噤声(self-silencing)。就是说,一个人会扼制“个人想法和感受的表达,希望以此获得对方的认可”。可想而知,你由此陷入了两难:一方面,你不断寻求认可;另一方面,这又让你陷入困境,导致你难以经营好亲密关系。如果你无法向本应与你最亲密的人袒露真实的自我,那么你们的关系无疑会遭到影响。再说回那个布置家的例子。你最后增添的装饰细节可能的确体现了你的创造力——无论为选出一个恰到好处的配色,或是想再加点别致的元素。不过,如果现在你因为没得到另一半的认可而难以自洽,那么下一次,再开始类似的“创意工程”时,你就会觉得要在每一步上先向另一半确认才行。像例子中那样——杨百翰大学的研究者们所说的“外包化自我知觉(externalized self-perception,以外部他人的观点来评判自己)”,会削弱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甚至会限制这个人发展深层次亲密关系的能力。因为害怕不被认可,你把你的想法和感受都憋在心里。在那个布置家的例子中,你可能不仅会为伴侣的反应感到很受伤,还会独守挫败感和失望而默不作声。如何影响着亲密关系的发展?基于上述推理,布莱斯和他的各位研究伙伴提出,有高度“外包化自我知觉”的人更难经营好亲密关系。他们进一步提出,促成这一切的潜在机制是:薄弱的自我意识。对被认可的需求会限制一个人发展深层次的亲密关系,却又不仅如此。低自尊的人对被认可有强烈需求,但反过来,他们又很难与其伴侣分享自己最深层的感受。共有420人接受了这项杨百翰大学的在线调研。这些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年龄区间在20岁到72岁之间),并且都有忠诚的亲密关系。从这项研究来看,对外界认可的需求由仅仅寻求伴侣的认可扩展到寻求一般人的认可。在“自我噤声量表(silencing the self scale)”中,包含这样的选项:“我往往会基于他人对我的看法来评价自我”;“我把很多时间花在琢磨别人的感受上。”在“自我意识(sense of self)”量表中,得分低的受访者同意“我弄不清自己的个性、兴趣、想法”等选项。最后,在对情感亲密度(emotional intimacy)的评估中,受访者需要给“我能够直抒胸臆,向另一半说出心底的想法、表达出深切的情感”等选项为自己打分。不出所料,在外包化自我知觉量表中,高分结果与更低的自我意识水平强相关,而更低的自我意识又预示着更低的情感亲密度水平。而因为这是相关性研究(correlational study),所以烦请牢记:通常,“相关关系并不完全等同于因果关系”。虽然无法证明高度外包化自我知觉与低情感亲密度间的因果关系,但通过建立这样的统计模型,作者还是为他们的总体理论论点提供了支持。强大内心,做你自己现在,想必你已看到:过度在意他人(包括另一半)的看法会对亲密关系造成损害。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自己如何继续前行,不再受那股总想被认可的冲动的影响?尽管,对自己说“他们的看法没那么重要”似乎很容易,然而,真要做到还是挺难的。毕竟,另一半是你人生之交中最重要的人。难道不应该做些你认为能取悦这个人的事吗?正如布莱斯和他的合著者所建议的,你不必强迫自己不再期待另一半能认可你所做的事情。你只需要“以自我的‘舒适区’为界,而不是通过‘外包化自我知觉’强求对方的欣赏。”在这个“舒适区”内,你会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自我价值都充满自信。你的一举一动都不需要基于另一半的意见。打破总想被另一半认可的执念,需要一步步来。而且,你还可以把经验延用到与其他人的关系中。当你静下心来想一想时,你是否会害怕向你生活中所在意的人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是否让你感到沮丧,并难以和他们亲密起来呢?总而言之,无论是为了能不再执着于被认可,还是为了能有主见地和另一半经营出又亲密、又经得住考验的关系,强烈的、遵从内心的自我认同感都是“最佳蜜方”。我们可以从方方面面体会到在一段关系中的满足,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相信自己。 你可能想看: 摆脱这3种根深蒂固的恐惧,你才可能收获美好恋情 我们和伴侣相处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矛盾不断,关系紧张,影响了亲密关系的质量。那么,这些冲突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呢?或者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 婚前感到焦虑恐惧,我应该怎么办? 要与自己的另一半做好沟通。 应对死亡焦虑的恐惧管理理论:世界观、自尊和亲密关系 恐惧管理理论在宏观层面的核心观点是,当意识到自身的必死性时,人们会产生一系列的防御行为,来缓解死亡焦虑。 应对死亡焦虑的恐惧管理理论:世界观、自尊和亲密关系 恐惧管理理论在宏观层面的核心观点是,当意识到自身的必死性时,人们会产生一系列的防御行为,来缓解死亡焦虑。 应对死亡焦虑的恐惧管理理论:世界观、自尊和亲密关系 恐惧管理理论在宏观层面的核心观点是,当意识到自身的必死性时,人们会产生一系列的防御行为,来缓解死亡焦虑。 微情绪如何影响自发思维? 情绪在许多类型的自发想法中起着关键作用。 舆论如何影响认知|我每天看到网上那些评论,都快以为是真的了... 网络的匿名性更是降低了发言者的责任感与羞耻心,进而增强了网络言论的攻击性。 精神障碍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在多个区域的功能有所不同。据认为,这可能会导致决策问题。 春节氛围如何影响我们的心情 让我们通过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团圆如何在心理层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春节氛围如何影响我们的心情 让我们通过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团圆如何在心理层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总在寻求对方的认可”|不被认可的恐惧,如何影响关系的发展
2024-06-13 | 浏览: 22
谁不想另一半能支持自己的所做、所想、所言呢?
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对于另一半是可贵的。
而谈到寻找自尊——无论是和另一半相处,还是与其他人打交道时,我们都可能有敏感到过了头的时候。
假如有这样一幕:
可是,如果你不往心里去,而质疑一下另一半的品味呢?
毕竟,你单枪匹马,终于大功告成,这多有成就感。
而你的另一半不论喜不喜欢也只能接受,并且很可能,过后反而认为你的主意有道理,还欣赏起来了呢。
寻求认可会使感情更亲密吗?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安伯·布莱斯(Amber Price)和他的伙伴们研究发现(2023),有些人由于对归属感有强烈的渴望,“或许有时会令他们去寻求他人的认可。尽管本是善意之举,却可能会削弱他们的自我意识”。
如此周折,结果却是:
自我噤声(self-silencing)。
就是说,一个人会扼制“个人想法和感受的表达,希望以此获得对方的认可”。
可想而知,你由此陷入了两难:
一方面,你不断寻求认可;另一方面,这又让你陷入困境,导致你难以经营好亲密关系。
如果你无法向本应与你最亲密的人袒露真实的自我,那么你们的关系无疑会遭到影响。
再说回那个布置家的例子。你最后增添的装饰细节可能的确体现了你的创造力——无论为选出一个恰到好处的配色,或是想再加点别致的元素。
不过,如果现在你因为没得到另一半的认可而难以自洽,那么下一次,再开始类似的“创意工程”时,你就会觉得要在每一步上先向另一半确认才行。
像例子中那样——杨百翰大学的研究者们所说的“外包化自我知觉(externalized self-perception,以外部他人的观点来评判自己)”,会削弱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甚至会限制这个人发展深层次亲密关系的能力。
因为害怕不被认可,你把你的想法和感受都憋在心里。在那个布置家的例子中,你可能不仅会为伴侣的反应感到很受伤,还会独守挫败感和失望而默不作声。
如何影响着亲密关系的发展?基于上述推理,布莱斯和他的各位研究伙伴提出,有高度“外包化自我知觉”的人更难经营好亲密关系。他们进一步提出,促成这一切的潜在机制是:薄弱的自我意识。
对被认可的需求会限制一个人发展深层次的亲密关系,却又不仅如此。低自尊的人对被认可有强烈需求,但反过来,他们又很难与其伴侣分享自己最深层的感受。
共有420人接受了这项杨百翰大学的在线调研。这些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年龄区间在20岁到72岁之间),并且都有忠诚的亲密关系。
从这项研究来看,对外界认可的需求由仅仅寻求伴侣的认可扩展到寻求一般人的认可。
在“自我噤声量表(silencing the self scale)”中,包含这样的选项:
在“自我意识(sense of self)”量表中,得分低的受访者同意“我弄不清自己的个性、兴趣、想法”等选项。
最后,在对情感亲密度(emotional intimacy)的评估中,受访者需要给“我能够直抒胸臆,向另一半说出心底的想法、表达出深切的情感”等选项为自己打分。
不出所料,在外包化自我知觉量表中,高分结果与更低的自我意识水平强相关,而更低的自我意识又预示着更低的情感亲密度水平。
而因为这是相关性研究(correlational study),所以烦请牢记:
通常,“相关关系并不完全等同于因果关系”。
虽然无法证明高度外包化自我知觉与低情感亲密度间的因果关系,但通过建立这样的统计模型,作者还是为他们的总体理论论点提供了支持。
强大内心,做你自己现在,想必你已看到:过度在意他人(包括另一半)的看法会对亲密关系造成损害。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自己如何继续前行,不再受那股总想被认可的冲动的影响?
尽管,对自己说“他们的看法没那么重要”似乎很容易,然而,真要做到还是挺难的。
毕竟,另一半是你人生之交中最重要的人。
难道不应该做些你认为能取悦这个人的事吗?
正如布莱斯和他的合著者所建议的,你不必强迫自己不再期待另一半能认可你所做的事情。你只需要“以自我的‘舒适区’为界,而不是通过‘外包化自我知觉’强求对方的欣赏。”
在这个“舒适区”内,你会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自我价值都充满自信。你的一举一动都不需要基于另一半的意见。
打破总想被另一半认可的执念,需要一步步来。而且,你还可以把经验延用到与其他人的关系中。
当你静下心来想一想时,你是否会害怕向你生活中所在意的人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是否让你感到沮丧,并难以和他们亲密起来呢?
总而言之,无论是为了能不再执着于被认可,还是为了能有主见地和另一半经营出又亲密、又经得住考验的关系,强烈的、遵从内心的自我认同感都是“最佳蜜方”。
我们可以从方方面面体会到在一段关系中的满足,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相信自己。
摆脱这3种根深蒂固的恐惧,你才可能收获美好恋情
我们和伴侣相处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矛盾不断,关系紧张,影响了亲密关系的质量。那么,这些冲突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呢?或者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
婚前感到焦虑恐惧,我应该怎么办?
要与自己的另一半做好沟通。
应对死亡焦虑的恐惧管理理论:世界观、自尊和亲密关系
恐惧管理理论在宏观层面的核心观点是,当意识到自身的必死性时,人们会产生一系列的防御行为,来缓解死亡焦虑。
应对死亡焦虑的恐惧管理理论:世界观、自尊和亲密关系
恐惧管理理论在宏观层面的核心观点是,当意识到自身的必死性时,人们会产生一系列的防御行为,来缓解死亡焦虑。
应对死亡焦虑的恐惧管理理论:世界观、自尊和亲密关系
恐惧管理理论在宏观层面的核心观点是,当意识到自身的必死性时,人们会产生一系列的防御行为,来缓解死亡焦虑。
微情绪如何影响自发思维?
情绪在许多类型的自发想法中起着关键作用。
舆论如何影响认知|我每天看到网上那些评论,都快以为是真的了...
网络的匿名性更是降低了发言者的责任感与羞耻心,进而增强了网络言论的攻击性。
精神障碍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在多个区域的功能有所不同。据认为,这可能会导致决策问题。
春节氛围如何影响我们的心情
让我们通过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团圆如何在心理层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春节氛围如何影响我们的心情
让我们通过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团圆如何在心理层面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