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找到我,坐下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觉得,我心理好像有点问题。”带着强烈的自我怀疑。36岁的她,至今都没办法好好谈一段恋爱。事业有成的她,身边不乏优质的男性,也有不少互生好感的。可每一次关系往更深发展时,她就会开始排斥,以冷暴力结束关系。吊诡的是,哪怕她能照顾好自己,把自己生活安排得很精彩。“好想有人陪,有人爱”的念头却还是时不时冒出来,牵动她的情绪。 “就好像被诅咒了,每次都这样,忍不住渴望,又没办法长久。”为什么她会有这种既渴望爱,又拒绝爱的“亲密恐惧”?它因何而生,又该如何克服?不妨继续往下看。我就想逃跑?在陌陌的讲述里,最令她困惑的是:随着关系逐渐深入,她本该和对方越来越亲近。但她的感觉却是,越靠近越惶恐。这些年来,她谈过最长的一段恋爱也不到1年。这段最长的恋爱里,她也没试过和男友太靠近。初次约会,男友想牵手,还被她条件反射般直接甩开。每次有身体接触,她都会本能地抗拒,下意识想躲开。明明爱着面前这个人,却不敢靠近,不敢让关系再进一步。当被问到什么时候“抗拒”的感觉最强烈时,她脱口而出:“只要他提出想要关系进一步时,我就会非常想逃跑。”然后,找各种借口逃避,慢慢冷掉这段感情。迄今为止,她的每段感情,都会经历这种循环。她也因此认定自己“有毛病”,觉得自己不适合任何亲密关系。其实,回避亲密的背后,是她深埋内心的恐惧。恐惧,首先来源于曾经被伤害的经历。心理咨询师Trillion Small在她的TED演讲《克服对爱的恐惧》中说:“你拒绝一件东西,往往是因为,过去的经历告诉你,这个东西是不好的。”对陌陌来说,就是如此。打从她记事起,父母就在无休止地吵架、冷战,彼此伤害。初中时他们终于离婚了,父亲转头就再婚了,留下她和母亲一起生活。和父亲为数不多的接触,就是要钱的时候。陌陌的成长记忆里,几乎都是要钱时继母甩的脸色,和妈妈不曾停过的抱怨和唠叨。“你知道我一个人养你长大有多辛苦吗?”“男人全都靠不住!”……这样的话,一句句“砸向”陌陌。从客体关系的角度看,养育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行为举止,会给孩子未来的认知行为埋下种子。比如,他们如何看待、处理亲密关系,会影响孩子未来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陌陌父母之间紧张的关系,时刻指向对方的恶意,让陌陌常处于恐惧和忧虑中。久而久之,她便形成对亲密关系失望和恐惧。所以,长大以后,无论家人怎么催,她都没法好好地恋爱。因为她太害怕了。害怕自己进入更亲密的关系后,会像父母一样,互相折磨,最后以痛苦收场。所以,宁愿主动给这段感情划上句号。如果你也有着跟陌陌相似的经历或痛苦,请允许我先给你一个拥抱。我想告诉你:过去的经历或许很糟糕,但这从不意味着你很糟糕。这些经历都是个别的、过去的、暂时的。它们终会翻篇,而你,也始终值得被爱。但我更怕被伤害在亲密恐惧的人群中,除了像陌陌这样,因父母的「不良关系模式」而回避、恐惧外。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群,是因为回避型依恋:因婴儿期的不安全依恋,对亲密关系产生疏离和回避。比如美国动画《马男波杰克》里的波杰克。求爱永不满足,一出问题就只会逃避的他,总把亲密关系搞得一团乱。可他不是不爱,而是不会爱,甚至不知道“爱”是什么样子。他出生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从没有得到过父母满足的爱。父母都觉得他是个累赘,高兴时还有好脸色,不高兴时,对他极其恶毒。难得被妈妈主动关心,还是有要求的:“你希望得到妈妈的爱,就去外面给他们表演唱那该死的歌。”久而久之,他只能把情感需求压抑在内心,不去向父母表达。很多回避型的人也是这样。他们不是不需要爱,相反,他们的内心非常渴望被关心和疼爱。就像波杰克,拍喜剧红了之后,满心欢喜地请妈妈来看。期待着现在有钱有名的他或许能得到妈妈的爱了。没想到,没有爱,只有羞辱:“我知道你想要幸福快乐,但你不会的。你生来就支离破碎,这是你天生的。”在这样长久的打压下,他只能藏起被爱的渴望。告诉自己:“我不能在关系里陷得太深,我不需要别人爱我,我只要自己爱自己就可以了。”这也是为什么,回避型的人总是无法走进亲密关系,甚至会无意识否定自己对爱的需求。因为太害怕失望,所以不敢让自己完全地、彻底地卸下防御,投入到一段关系中。就像我曾看到的一段倾诉:没有一个标点符号,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焦虑与恐慌。不是不爱,而是不敢。既害怕爱的存在,又害怕爱的离开。当然,除了父母的不良关系模式和回避型依恋外。我们还可能会因为经历过的很大的挫折或是创伤体验,生出对亲密的恐惧。比如,沉重的失恋、最爱的人离世、或是被身边重要的亲人持续攻击,或言语、肢体侵犯等。都可能让我们不敢再打开自己,去相信亲密关系。从某种程度来说,过往遭遇过创伤或打击的人会形成一种应激反应。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或回避,可能就是对这种应激反应的一种保护机制。它是我们一种本能的防御,会让某个阶段的我们避免遭到更大的伤害,避免去经历更痛苦的体验。但也导致了它可能会形成某种重复性的模式,一直存在于我们身上。所以,如果你也发现自己在回避被爱,恐惧亲密,在渴望与害怕间挣扎。不妨给自己一点时间去看看,这份「恐惧」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创伤。更让我幸福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爱,是一种需要练习的能力。”深以为然。我们常常会因为过去的创伤或匮乏,在“爱”的路上迷失方向。有时为了躲避这种迷茫和失控,我们还会强压下自己的渴望,恐吓自己:“爱了就会受伤”。但其实,对爱的渴望并不是软肋,而是我们最本能、最真实的需要。所以,不必强压下它,试着去练习,让自己拥有爱的能力。如果你想克服自己的亲密恐惧,勇敢地去爱:首先,不要强迫自己做出改变。对于亲密恐惧的人来说,正是因为自己在爱的能力、自我认同的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才会导致关系无法继续亲密。如果急着逼自己去改变,只会越推进越产生更多的焦虑。所以,不要急于在关系中逼自己向前、改变。先看到、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也去理解,当下的自己为什么会在关系中出现恐惧、逃离的状态。比如可能是来自童年反复的创伤、可能在爱中反复受挫的体验等等。允许自己暂时在关系中有这样的状态,接纳并更多地觉察。其次,学会自我关怀。我们除了要向外去探索关系的走向,也要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去直面过去的一些忧伤或者恐惧,倾听自己内心不同的声音,学习照顾好自我的心灵世界。在关系里,给自己预留出合适的私人空间。因为,现实生活中,不止有理想的、好的关系,还会有一些有毒、有害的关系,会对我们的内在体验造成恐惧和危险。给自己留出一个“安全基地”,保护自己的边界,在这其中积蓄更多的能量去应对外在挑战。然后,是敢于在关系中表达真实的自己。在足够安全和信任的情况下,试着向我们的另一半表达自己。关系里的议题,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双方都对自己行为有一定的认知。比如,你在关系里常常习惯性地否认或回避,时间一长可能就会形成消极的自我认知:我就是注定要孤独终老的人。这必然会给关系带来糟糕的体验。我们要觉察这一部分,并对这样的认知偏差进行纠正或重塑。试着信任我们的另一半,和他表达自己内心的恐惧、焦虑,并和他确认、弄明白彼此的关系里存在着的问题。也做好和对方一起去面对、解决的准备,一起努力去克服关系中的一些障碍。也许你开口的那一瞬间,对方已经期待很久了。最后,挖掘你的自身资源。做咨询这么久,我越来越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比如很多的亲密恐惧者,会在工作中表现得非常出色,或是在团队里是很好的领导者。如果我们能看到这一部分,去客观、稳定地去评价自身的价值,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关爱自己。我们就能找到更多的爱和自信,去融化我们在关系中的恐惧。或许,你会因为创伤太深,压抑过久,没有足够的力量表达自己,挖掘自己的资源。如果你愿意,可以借助专业的力量,比如心理咨询。就像陌陌一样,来到咨询室,在一段滋养的咨访关系中,看见恐惧的背后,看见自己本身的光,并收获爱的能力。对我来说,每次做咨询,我都像被来访者邀请到自己空间的提灯人。我的作用,不是找到来访,直接带他走出去。而是走到他身边,关心他“你还好吗?这里有着怎样的故事?”然后把灯递给他,陪着他去照亮、理解这个有很深的黑暗与伤痛的空间。直到他的内心有足够的自信与力量,能够自己提着这盏灯往前走时。咨询,就真正起到了作用。到那时,就算我们就此告别,他也能够带着发亮的那盏灯,去度过他的人生。最后,我想送你《大鱼海棠》里的话:“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你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如果你有幸遇上了那个对的人,试着大胆一回,勇敢去爱吧!李亚敏本文的观点和素材来自李亚敏老师的直播讲述。李亚敏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C级沙盘游戏咨询师,从业超6年,服务时长超过3700小时,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在面对不同来访者时,能够根据来访者情况,灵活使用不同方法,帮助来访者成长。李老师擅长以心理动力取向、沙盘疗法、家庭治疗、整合取向等,帮助来访者解决个人成长、婚姻家庭、亲子教育等问题。来访者评价: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扰,可以和李老师聊聊。为了鼓励求助意愿,李老师特地开通5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50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250元。点击下图,马上求助 你可能想看: 结婚前一定要聊的10件事,很多人都不敢开口 愿你的婚姻能成为滋养你的关系,让你更有力量去面对这个世界。 不要一直提醒我应该多优秀 元刻板印象又会怎么影响我们的行为表现呢? 为什么婚姻关系好的女性,事业都不会太差? 当你能学会欣赏自己的时候,你就可以用欣赏的眼光看老公和孩子了。 30岁不结婚的女人,会变成什么样? 婚姻对我来说,是一个未知的、巨大的危险。 年轻女孩谈恋爱最难想通的一件事 年轻人大概真的很难接受,你本人很普通,你爱的人也很普通,包括你们的关系,你以为独一无二的那些故事线,其实也很平庸、很普通。但…事实确实如此。 我发现身边状态很好的女生,都戒掉了这1件事 很多时候,身体的感受,是我们如何与自己、与身边人、与环境的直接感受器。 傅首尔结婚14年要离婚?女强男弱的婚姻,为何总是一地鸡毛? 女强男弱中的强弱,并不仅仅是金钱、地位上的强弱,甚至不是能力上的强弱,而是能量上的强弱! 婚姻心理学:夫妻关系再好,都不要做这件事! 好的婚姻是相互理解,相互搭台,相互夸,能够看到对方的缺点,也看到优点,而不是相互放大缺点,相互贬损,相互打压,最后成了彼此的“差评师”。 为什么很多人渴望爱,却又不敢构建亲密关系? 为什么会存在即想去构建亲密关系,但又恐惧亲密关系呢? 为什么很多人的恋情无法做到好聚好散? 带着爱往前看,让我们好聚好散。
为什么现在很多优秀的女孩,都不恋爱结婚?
2024-06-13 | 浏览: 21
陌陌找到我,坐下的第一句话就是:
“我觉得,我心理好像有点问题。”
带着强烈的自我怀疑。
36岁的她,至今都没办法好好谈一段恋爱。
事业有成的她,身边不乏优质的男性,也有不少互生好感的。
可每一次关系往更深发展时,她就会开始排斥,以冷暴力结束关系。
吊诡的是,哪怕她能照顾好自己,把自己生活安排得很精彩。
“好想有人陪,有人爱”的念头却还是时不时冒出来,牵动她的情绪。
“就好像被诅咒了,每次都这样,忍不住渴望,又没办法长久。”
为什么她会有这种既渴望爱,又拒绝爱的“亲密恐惧”?
它因何而生,又该如何克服?
不妨继续往下看。
我就想逃跑?在陌陌的讲述里,最令她困惑的是:
随着关系逐渐深入,她本该和对方越来越亲近。
但她的感觉却是,越靠近越惶恐。
这些年来,她谈过最长的一段恋爱也不到1年。
这段最长的恋爱里,她也没试过和男友太靠近。
初次约会,男友想牵手,还被她条件反射般直接甩开。
每次有身体接触,她都会本能地抗拒,下意识想躲开。
明明爱着面前这个人,却不敢靠近,不敢让关系再进一步。
当被问到什么时候“抗拒”的感觉最强烈时,她脱口而出:
“只要他提出想要关系进一步时,我就会非常想逃跑。”
然后,找各种借口逃避,慢慢冷掉这段感情。
迄今为止,她的每段感情,都会经历这种循环。
她也因此认定自己“有毛病”,觉得自己不适合任何亲密关系。
其实,回避亲密的背后,是她深埋内心的恐惧。
恐惧,首先来源于曾经被伤害的经历。
心理咨询师Trillion Small在她的TED演讲《克服对爱的恐惧》中说:
“你拒绝一件东西,往往是因为,过去的经历告诉你,这个东西是不好的。”
对陌陌来说,就是如此。
打从她记事起,父母就在无休止地吵架、冷战,彼此伤害。
初中时他们终于离婚了,父亲转头就再婚了,留下她和母亲一起生活。
和父亲为数不多的接触,就是要钱的时候。
陌陌的成长记忆里,几乎都是要钱时继母甩的脸色,和妈妈不曾停过的抱怨和唠叨。
“你知道我一个人养你长大有多辛苦吗?”“男人全都靠不住!”……
这样的话,一句句“砸向”陌陌。
从客体关系的角度看,养育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行为举止,会给孩子未来的认知行为埋下种子。
比如,他们如何看待、处理亲密关系,会影响孩子未来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
陌陌父母之间紧张的关系,时刻指向对方的恶意,让陌陌常处于恐惧和忧虑中。
久而久之,她便形成对亲密关系失望和恐惧。
所以,长大以后,无论家人怎么催,她都没法好好地恋爱。
因为她太害怕了。
害怕自己进入更亲密的关系后,会像父母一样,互相折磨,最后以痛苦收场。
所以,宁愿主动给这段感情划上句号。
如果你也有着跟陌陌相似的经历或痛苦,请允许我先给你一个拥抱。
我想告诉你:
过去的经历或许很糟糕,但这从不意味着你很糟糕。
这些经历都是个别的、过去的、暂时的。
它们终会翻篇,而你,也始终值得被爱。
但我更怕被伤害在亲密恐惧的人群中,除了像陌陌这样,因父母的「不良关系模式」而回避、恐惧外。
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群,是因为回避型依恋:
因婴儿期的不安全依恋,对亲密关系产生疏离和回避。
比如美国动画《马男波杰克》里的波杰克。
求爱永不满足,一出问题就只会逃避的他,总把亲密关系搞得一团乱。
可他不是不爱,而是不会爱,甚至不知道“爱”是什么样子。
他出生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从没有得到过父母满足的爱。
父母都觉得他是个累赘,高兴时还有好脸色,不高兴时,对他极其恶毒。
难得被妈妈主动关心,还是有要求的:
“你希望得到妈妈的爱,就去外面给他们表演唱那该死的歌。”
久而久之,他只能把情感需求压抑在内心,不去向父母表达。
很多回避型的人也是这样。
他们不是不需要爱,相反,他们的内心非常渴望被关心和疼爱。
就像波杰克,拍喜剧红了之后,满心欢喜地请妈妈来看。
期待着现在有钱有名的他或许能得到妈妈的爱了。
没想到,没有爱,只有羞辱:
“我知道你想要幸福快乐,但你不会的。你生来就支离破碎,这是你天生的。”
在这样长久的打压下,他只能藏起被爱的渴望。
告诉自己:“我不能在关系里陷得太深,我不需要别人爱我,我只要自己爱自己就可以了。”
这也是为什么,回避型的人总是无法走进亲密关系,甚至会无意识否定自己对爱的需求。
因为太害怕失望,所以不敢让自己完全地、彻底地卸下防御,投入到一段关系中。
就像我曾看到的一段倾诉:
没有一个标点符号,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焦虑与恐慌。
不是不爱,而是不敢。
既害怕爱的存在,又害怕爱的离开。
当然,除了父母的不良关系模式和回避型依恋外。
我们还可能会因为经历过的很大的挫折或是创伤体验,生出对亲密的恐惧。
比如,沉重的失恋、最爱的人离世、或是被身边重要的亲人持续攻击,或言语、肢体侵犯等。
都可能让我们不敢再打开自己,去相信亲密关系。
从某种程度来说,过往遭遇过创伤或打击的人会形成一种应激反应。
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或回避,可能就是对这种应激反应的一种保护机制。
它是我们一种本能的防御,会让某个阶段的我们避免遭到更大的伤害,避免去经历更痛苦的体验。
但也导致了它可能会形成某种重复性的模式,一直存在于我们身上。
所以,如果你也发现自己在回避被爱,恐惧亲密,在渴望与害怕间挣扎。
不妨给自己一点时间去看看,这份「恐惧」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创伤。
更让我幸福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爱,是一种需要练习的能力。”
深以为然。
我们常常会因为过去的创伤或匮乏,在“爱”的路上迷失方向。
有时为了躲避这种迷茫和失控,我们还会强压下自己的渴望,恐吓自己:“爱了就会受伤”。
但其实,对爱的渴望并不是软肋,而是我们最本能、最真实的需要。
所以,不必强压下它,试着去练习,让自己拥有爱的能力。
如果你想克服自己的亲密恐惧,勇敢地去爱:
首先,不要强迫自己做出改变。
对于亲密恐惧的人来说,正是因为自己在爱的能力、自我认同的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才会导致关系无法继续亲密。
如果急着逼自己去改变,只会越推进越产生更多的焦虑。
所以,不要急于在关系中逼自己向前、改变。
先看到、肯定自己。
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也去理解,当下的自己为什么会在关系中出现恐惧、逃离的状态。
比如可能是来自童年反复的创伤、可能在爱中反复受挫的体验等等。
允许自己暂时在关系中有这样的状态,接纳并更多地觉察。
其次,学会自我关怀。
我们除了要向外去探索关系的走向,也要回归到自己的内心。
去直面过去的一些忧伤或者恐惧,倾听自己内心不同的声音,学习照顾好自我的心灵世界。
在关系里,给自己预留出合适的私人空间。
因为,现实生活中,不止有理想的、好的关系,还会有一些有毒、有害的关系,会对我们的内在体验造成恐惧和危险。
给自己留出一个“安全基地”,保护自己的边界,在这其中积蓄更多的能量去应对外在挑战。
然后,是敢于在关系中表达真实的自己。
在足够安全和信任的情况下,试着向我们的另一半表达自己。
关系里的议题,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
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双方都对自己行为有一定的认知。
比如,你在关系里常常习惯性地否认或回避,时间一长可能就会形成消极的自我认知:我就是注定要孤独终老的人。
这必然会给关系带来糟糕的体验。
我们要觉察这一部分,并对这样的认知偏差进行纠正或重塑。
试着信任我们的另一半,和他表达自己内心的恐惧、焦虑,并和他确认、弄明白彼此的关系里存在着的问题。
也做好和对方一起去面对、解决的准备,一起努力去克服关系中的一些障碍。
也许你开口的那一瞬间,对方已经期待很久了。
最后,挖掘你的自身资源。
做咨询这么久,我越来越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比如很多的亲密恐惧者,会在工作中表现得非常出色,或是在团队里是很好的领导者。
如果我们能看到这一部分,去客观、稳定地去评价自身的价值,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关爱自己。
我们就能找到更多的爱和自信,去融化我们在关系中的恐惧。
或许,你会因为创伤太深,压抑过久,没有足够的力量表达自己,挖掘自己的资源。
如果你愿意,可以借助专业的力量,比如心理咨询。
就像陌陌一样,来到咨询室,在一段滋养的咨访关系中,看见恐惧的背后,看见自己本身的光,并收获爱的能力。
对我来说,每次做咨询,我都像被来访者邀请到自己空间的提灯人。
我的作用,不是找到来访,直接带他走出去。
而是走到他身边,关心他“你还好吗?这里有着怎样的故事?”
然后把灯递给他,陪着他去照亮、理解这个有很深的黑暗与伤痛的空间。
直到他的内心有足够的自信与力量,能够自己提着这盏灯往前走时。
咨询,就真正起到了作用。
到那时,就算我们就此告别,他也能够带着发亮的那盏灯,去度过他的人生。
最后,我想送你《大鱼海棠》里的话:
“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你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如果你有幸遇上了那个对的人,试着大胆一回,勇敢去爱吧!
李亚敏本文的观点和素材来自李亚敏老师的直播讲述。
李亚敏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C级沙盘游戏咨询师,从业超6年,服务时长超过3700小时,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在面对不同来访者时,能够根据来访者情况,灵活使用不同方法,帮助来访者成长。李老师擅长以心理动力取向、沙盘疗法、家庭治疗、整合取向等,帮助来访者解决个人成长、婚姻家庭、亲子教育等问题。
来访者评价: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扰,可以和李老师聊聊。
为了鼓励求助意愿,李老师特地开通5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50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250元。
点击下图,马上求助
结婚前一定要聊的10件事,很多人都不敢开口
愿你的婚姻能成为滋养你的关系,让你更有力量去面对这个世界。
不要一直提醒我应该多优秀
元刻板印象又会怎么影响我们的行为表现呢?
为什么婚姻关系好的女性,事业都不会太差?
当你能学会欣赏自己的时候,你就可以用欣赏的眼光看老公和孩子了。
30岁不结婚的女人,会变成什么样?
婚姻对我来说,是一个未知的、巨大的危险。
年轻女孩谈恋爱最难想通的一件事
年轻人大概真的很难接受,你本人很普通,你爱的人也很普通,包括你们的关系,你以为独一无二的那些故事线,其实也很平庸、很普通。但…事实确实如此。
我发现身边状态很好的女生,都戒掉了这1件事
很多时候,身体的感受,是我们如何与自己、与身边人、与环境的直接感受器。
傅首尔结婚14年要离婚?女强男弱的婚姻,为何总是一地鸡毛?
女强男弱中的强弱,并不仅仅是金钱、地位上的强弱,甚至不是能力上的强弱,而是能量上的强弱!
婚姻心理学:夫妻关系再好,都不要做这件事!
好的婚姻是相互理解,相互搭台,相互夸,能够看到对方的缺点,也看到优点,而不是相互放大缺点,相互贬损,相互打压,最后成了彼此的“差评师”。
为什么很多人渴望爱,却又不敢构建亲密关系?
为什么会存在即想去构建亲密关系,但又恐惧亲密关系呢?
为什么很多人的恋情无法做到好聚好散?
带着爱往前看,让我们好聚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