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想作,可我真的忍不住,想去试探老公到底有多爱我……”“明明是他先招惹我的,为什么现在又冷着我,他怎么可以那么渣!”“明明我也喜欢他,可他刚一表白,我就马上想拉开距离,为什么?”在咨询室里,我接待过不少这样的来访者。身处亲密关系中的他们,总是倍感困扰,不是单方面受挫,就是彼此互相伤害。为什么维持一段稳定、健康的亲密关系,会这么难。今天,我将和你分享两位来访者的故事。通过她们的故事,也许我们可以解决这个疑惑。我紧紧抓住身边的他却还是像握不住的流沙第一位来访者小丽,今年30岁,刚结婚两年。她跟老公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老公性格开朗,人缘很不错。恋爱不到一年,两人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但婚后的生活,远不像恋爱时那么顺利。 似乎越是身在幸福中,就越害怕失去。两年的婚姻里,小丽越来越疑神疑鬼。老公下班回来几分钟,她就怀疑老公是不是在跟女同事搭讪;老公和同事出差或应酬,她都会以“送惊喜”为借口追过去;哪怕老公给她看聊天记录,内容都很正常,她还是疯狂吃醋;……一开始,老公还试图跟她证明自己的清白,然而在小丽的步步紧逼下,他干脆开始变得不爱回家,加班和出差越来越频繁。意识到自己可能逼得太紧后,她跟老公道了歉。但道歉不代表改变,她逐渐陷入一种“求关注”模式:开始用“生病”、“受伤”等行为来唤起老公的关注;用“假装有人送花”、“在老公面前和别人有说有笑”来试探老公。老公崩溃不已,提出了“暂时分开”,好好冷静一下。你或许也能感觉到:小丽对感情,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 这种不安全感的根源,在于她潜意识里不安全的依恋关系——焦虑型依恋:使她陷入了“你好我不好”的关系模式。始终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他人持久关注和喜欢,所以常常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和嫉妒心;特别容易察觉出感情生活中的细微波动,对恋人的情绪和行为非常敏感。同时,把自我评价建立在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上。“别人怎么评价我”“他会不会抛弃我”,这些都影响着她对自己的看法。因为太在意他人,所以更容易在关系中丢失自我。跟她一起回溯过去时,我发现,小丽在关系中重复了小时候的策略:在她的原生家庭当中,父母总是对她时冷时热:只有成绩好,或是身体都不舒服的时候,才能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而成绩不好的时候,就会很冷淡,让她“一边去”。依恋关系的本质,其实是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与主要抚养者之间形成的关系模式。小丽在过去的经历中,与父母形成了“焦虑型依恋”这一种稳定而且长期持续的互动风格。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也就下意识地在亲密关系中重复着这一模式。我很想爱他只是理智在吵架另一位来访者小玲,也是不安全型的依恋。与小丽不同的是,她理性、独立、善于自我安抚。但她同样没办法好好享受一段感情。她生活、工作的能力都很强。导致大家都不会讨厌她,却也没法跟她亲近。她自己能搞定的事情从不麻烦别人,似乎自己就能过得挺好。但其实,她只是在保护那个害怕进入依恋的自己。而这个保护,恰恰无意识下妨碍了她感情的发展。哪怕她遇到了现在这个很理想的伴侣,她也会在潜意识下破坏这段关系:在她遇到了难关,心情不好时,她都不会求助对方,而是一个人独自消化;有时候伴侣特地为她准备惊喜,带来温暖,她也没什么热情的反馈;就连两个人吵架,她都是更冷静的那个,用冷战来应对一切……她的伴侣一直很奇怪,不只一次地问她,“为什么你连难过的时候,都不找我分担?”但她也答不上来。其实,这些行为的背后,是她对关系破裂的恐惧。 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如果得到又失去,还不如从来就没有过那些。到这里,也许你也看出来了,小玲属于回避型依恋:她陷入了“我好你不好”的关系模式。因为得不到稳定的关爱,她干脆放弃了要得到爱的愿望。她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两个不相信:第一,不相信有人会给予盔甲下的自己长期稳定的关爱;第二,不相信自己脱下盔甲后还有能力保护自己。回溯她的过去,我发现:小时候,她的父母就离婚了。父亲从她出生就做起了甩手掌柜。母亲为了抚养她,一直沉迷工作。从小到大,她经历最多的,就是“独守空房”,感受没有被稳定地爱的焦虑。所以在成年进入亲密关系后,一旦她陷入情绪,就会推开伴侣,回到“独守空房”的状态。聊到这段过去时,小玲还轻描淡写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没有人送伞的孩子,只能学会奔跑去躲雨。”让我无比心酸。那些看上去无比独立、懂事的孩子,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伤啊。不安全的依恋关系能走出来吗?首先,请允许我坚定地告诉你答案:可以。客观上来说,我们曾经经历的一切都是无法完全修复的。但同时,我们又是在不断成长的。我们可以试着一点点去改善,也可以在新的、安全的、稳定的关系中去获得滋养。下面,我将从焦虑型和回避型两种类型,分别与你分享其中帮助改善的方法:A. 焦虑型依恋不同于太过理性,压抑真实情感的回避型依恋。焦虑型要做的,是让洪水般的情绪有个缓冲带。可以尝试练习“情绪按钮”。这个方法适合较为轻度的焦虑型:你对自己的焦虑有所觉察,并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你可以试试闭上眼睛,去回想最近一件跟你的爱人或者亲密的朋友发生的让你很焦虑的事,唤起那种害怕、被抛弃的恐惧感(稍微想一下即可)。这时候,再想象你面前有一个开关,可以是灯的开关,也可能是一个像警铃一样的开关,都无所谓。把这个开关想象成情绪的开关,只要按下它,就可以暂停激动的情绪。然后做几次深呼吸,重复告诉自己“我的情绪可以暂停”。在情绪暂停之后,再来具体分析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你有哪些需求没被满足,才导致你如此的焦虑?你担心的事情到底是想象的居多,还是现实已经发生居多?”当你进入思考后,你就能从因“焦虑依恋”而做出的一系列冲动行为中抽离出来。另一个方法,则是跟那些对你来说有帮助的人(比如说安全型的朋友、伴侣等)多相处,多交流,在与他们真实的人际体验中,重新积累安全感。B. 回避型依恋回避型要做的,是袒露真实感受。尝试坚持写“身体信息日记”。先问一下自己: “我身边都发生了这样的事,为什么我没有一点儿感觉?为什么我的伴侣都为这件事这么难过了,我还是没啥感觉?”然后静静地坐着,闭上眼睛去体会身体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回避型的人因为压抑,情绪很难升到意识层面,但会在身体里有所体现。比如说胃不舒服、喉咙有些憋闷、后背有些酸等等,都可能是你的情绪长期压抑的结果。记录下来,把它写到你的日记里。探索身体感受,观察、记录自己身体信息的变化,对回避型的人很有帮助。当然,你也可以尝试主动在重要的人面前袒露自我,表达、消化真实情感带来的感受,从习惯性否认对爱的需求里一点一点地走出来。但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一方面,谈论的内容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一般来说,表露开心、积极的感受,比一下子暴露消极感受更轻松。另一方面,尽可能地选择一个安全、信任的人来慢慢坦露,避免受到二次伤害。一点点去改变吧!也许,你不止期盼着改善,更期盼着能更彻底地将自己的依恋类型转变为安全型。请先允许我隔空地抱抱你。这些年,你一定很辛苦。我能感受到你的恐惧与无力,害怕被抛弃、被伤害;所以拼了命地想改变,却不得其果;我也感受到了你的坚强,在过往的创伤下,孤身一人撑到现在,已经很厉害了。我要告诉你:依恋关系的形成确实与你小时候的养育者有直接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只有回到原生家庭的关系里才能够被修复。更不意味着因为你无法回到过去重新来过,就只能对这个不安全依恋无能为力。你可以找一个好的客体修正你的体验,从一段好的关系中获得滋养。比如,从长达5年以上的稳定的伴侣关系中创造安全型依恋。如果你要再次走进亲密关系,甚至走入婚姻的殿堂。建议你一定要找一个安全型依恋的人。与安全型依恋的人相处,你会得到他最大的支持、鼓励、包容和疗愈,照亮你身上一直被自己忽略的优势和力量。你的不安全感就能一点一点地慢慢消失。比如,求助专业人士。在规律的心理咨询中,逐渐建立安全依恋。察觉自己对哪些人、事过度敏感,训练自己客观评价的能力,学习温和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在长程的咨询中,你可能会把咨询师投射做自己重要的亲人。把经历过的或是冷漠、或是侵入、或是疏离的父母亲投射到咨询师身上,不断去测试Ta能否接纳。当咨询师稳稳抱持住你后,你就会慢慢发现:其他人并不像自己在原生家庭当中所学到的那样,会很多其他的可能性,也会真的有值得信赖的人。同时,你能学习到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去认识和看待周围的关系。当内在的亲密客体的印象被改变之后,依恋就能够被很好地重建。依恋类型不止关乎到你内心的平静,也关系到你、你的伴侣、孩子、其他家人的幸福。所以,为了你自己,也为了他们,你可以,也值得去努力。如果你也曾经历这般的恐惧与无力,希望在我的陪伴下,能让你收获爱与被爱的无限力量。魏娜魏老师以心理动力学为基础进行整合,擅长根据来访者不同特点和需求,通过叙事、短程焦点、心理绘画等专业的咨询技术,帮助来访者解决自我成长、原生家庭、人际关系和情绪障碍等议题。魏老师在咨询中温和、抱持,又不失敏锐的觉察,令人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能很好地引导来访者探索自己,收获成长。如果你也被抑郁焦虑、原生家庭创伤等困扰,对亲密关系缺乏安全感,可以找魏娜老师聊一聊。来访者真实评价:为了帮助更多人,魏老师特意开通了10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550/次的咨询,现仅需275元/次。点击下图,魏老师聊一聊 ↓ 你可能想看: 如何与缺乏安全感的伴侣建立“安全的关系”? 情感安全是一段健康关系的基石,它有助于增进亲密关系,增强情感幸福,甚至能够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 总是极度缺乏安全感该怎么办?|解忧杂货铺 建立安全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努力。 严重缺乏安全感,如何走出困境? 安全感具体是什么?为什么有的人就非常有安全感,有的人就缺乏安全感?安全是怎么建立的?缺乏安全感,我们怎么办?我们一般很难说清楚。 从确诊抑郁,到彻底痊愈,我赢在了这一点 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到你一次改变“人生剧本”的机会。 改变这一点,婚姻里的矛盾就少了一半 只有当我不再埋怨和指责,而是去探索这些问题背后的关系模式时,调整自己在关系里的位置,他的位置便自动发生了改变。 冬天喜欢和伴侣做这件事的人,比其他不做的情侣关系更长久 “一个人的体温不能抵抗冬天,两个人的体温就变成春天”。 我没安全感,你能给我吗? 安全感不是从他人身上获得,而是需要通过自己建立起来。 我和蜗牛谈恋爱:情感关系中的安全感到底有多重要? 好的恋爱关系是放松、无所顾虑的。相反,则是不安的、疑虑重重的。前者会在关系中敞开自我,后者则会包裹起来。 “婚后老公突然变了一个人,我到底要不要离婚?” 关系是由两个不完美的人,在一起互动、碰撞、塑造而成,问题的产生,不止与一个人有关。 婚后老公好像变了一个人,我到底要不要离婚?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为了试探老公,我故意被其他男人撩”:从小缺乏安全感的人,这一点很要命
2024-06-13 | 浏览: 25
“我也不想作,可我真的忍不住,想去试探老公到底有多爱我……”
“明明是他先招惹我的,为什么现在又冷着我,他怎么可以那么渣!”
“明明我也喜欢他,可他刚一表白,我就马上想拉开距离,为什么?”
在咨询室里,我接待过不少这样的来访者。
身处亲密关系中的他们,总是倍感困扰,不是单方面受挫,就是彼此互相伤害。
为什么维持一段稳定、健康的亲密关系,会这么难。
今天,我将和你分享两位来访者的故事。
通过她们的故事,也许我们可以解决这个疑惑。
我紧紧抓住身边的他却还是像握不住的流沙第一位来访者小丽,今年30岁,刚结婚两年。
她跟老公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
老公性格开朗,人缘很不错。恋爱不到一年,两人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但婚后的生活,远不像恋爱时那么顺利。
似乎越是身在幸福中,就越害怕失去。
两年的婚姻里,小丽越来越疑神疑鬼。
老公下班回来几分钟,她就怀疑老公是不是在跟女同事搭讪;
老公和同事出差或应酬,她都会以“送惊喜”为借口追过去;
哪怕老公给她看聊天记录,内容都很正常,她还是疯狂吃醋;
……
一开始,老公还试图跟她证明自己的清白,然而在小丽的步步紧逼下,他干脆开始变得不爱回家,加班和出差越来越频繁。
意识到自己可能逼得太紧后,她跟老公道了歉。
但道歉不代表改变,她逐渐陷入一种“求关注”模式:
开始用“生病”、“受伤”等行为来唤起老公的关注;
用“假装有人送花”、“在老公面前和别人有说有笑”来试探老公。
老公崩溃不已,提出了“暂时分开”,好好冷静一下。
你或许也能感觉到:
小丽对感情,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
这种不安全感的根源,在于她潜意识里不安全的依恋关系——焦虑型依恋:
使她陷入了“你好我不好”的关系模式。
始终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他人持久关注和喜欢,所以常常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和嫉妒心;
特别容易察觉出感情生活中的细微波动,对恋人的情绪和行为非常敏感。
同时,把自我评价建立在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上。
“别人怎么评价我”“他会不会抛弃我”,这些都影响着她对自己的看法。
因为太在意他人,所以更容易在关系中丢失自我。
跟她一起回溯过去时,我发现,小丽在关系中重复了小时候的策略:
在她的原生家庭当中,父母总是对她时冷时热:
只有成绩好,或是身体都不舒服的时候,才能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而成绩不好的时候,就会很冷淡,让她“一边去”。
依恋关系的本质,其实是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与主要抚养者之间形成的关系模式。
小丽在过去的经历中,与父母形成了“焦虑型依恋”这一种稳定而且长期持续的互动风格。
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也就下意识地在亲密关系中重复着这一模式。
我很想爱他只是理智在吵架另一位来访者小玲,也是不安全型的依恋。
与小丽不同的是,她理性、独立、善于自我安抚。
但她同样没办法好好享受一段感情。
她生活、工作的能力都很强。
导致大家都不会讨厌她,却也没法跟她亲近。
她自己能搞定的事情从不麻烦别人,似乎自己就能过得挺好。
但其实,她只是在保护那个害怕进入依恋的自己。
而这个保护,恰恰无意识下妨碍了她感情的发展。
哪怕她遇到了现在这个很理想的伴侣,她也会在潜意识下破坏这段关系:
在她遇到了难关,心情不好时,她都不会求助对方,而是一个人独自消化;
有时候伴侣特地为她准备惊喜,带来温暖,她也没什么热情的反馈;
就连两个人吵架,她都是更冷静的那个,用冷战来应对一切……
她的伴侣一直很奇怪,不只一次地问她,“为什么你连难过的时候,都不找我分担?”
但她也答不上来。
其实,这些行为的背后,是她对关系破裂的恐惧。
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
如果得到又失去,还不如从来就没有过那些。
到这里,也许你也看出来了,小玲属于回避型依恋:
她陷入了“我好你不好”的关系模式。
因为得不到稳定的关爱,她干脆放弃了要得到爱的愿望。
她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两个不相信:
第一,不相信有人会给予盔甲下的自己长期稳定的关爱;
第二,不相信自己脱下盔甲后还有能力保护自己。
回溯她的过去,我发现:
小时候,她的父母就离婚了。
父亲从她出生就做起了甩手掌柜。
母亲为了抚养她,一直沉迷工作。
从小到大,她经历最多的,就是“独守空房”,感受没有被稳定地爱的焦虑。
所以在成年进入亲密关系后,一旦她陷入情绪,就会推开伴侣,回到“独守空房”的状态。
聊到这段过去时,小玲还轻描淡写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没有人送伞的孩子,只能学会奔跑去躲雨。”
让我无比心酸。
那些看上去无比独立、懂事的孩子,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伤啊。
不安全的依恋关系能走出来吗?首先,请允许我坚定地告诉你答案:可以。
客观上来说,我们曾经经历的一切都是无法完全修复的。
但同时,我们又是在不断成长的。
我们可以试着一点点去改善,也可以在新的、安全的、稳定的关系中去获得滋养。
下面,我将从焦虑型和回避型两种类型,分别与你分享其中帮助改善的方法:
A. 焦虑型依恋
不同于太过理性,压抑真实情感的回避型依恋。
焦虑型要做的,是让洪水般的情绪有个缓冲带。
可以尝试练习“情绪按钮”。
这个方法适合较为轻度的焦虑型:
你对自己的焦虑有所觉察,并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你可以试试闭上眼睛,去回想最近一件跟你的爱人或者亲密的朋友发生的让你很焦虑的事,唤起那种害怕、被抛弃的恐惧感(稍微想一下即可)。
这时候,再想象你面前有一个开关,可以是灯的开关,也可能是一个像警铃一样的开关,都无所谓。
把这个开关想象成情绪的开关,只要按下它,就可以暂停激动的情绪。
然后做几次深呼吸,重复告诉自己“我的情绪可以暂停”。
在情绪暂停之后,再来具体分析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你有哪些需求没被满足,才导致你如此的焦虑?你担心的事情到底是想象的居多,还是现实已经发生居多?”
当你进入思考后,你就能从因“焦虑依恋”而做出的一系列冲动行为中抽离出来。
另一个方法,则是跟那些对你来说有帮助的人(比如说安全型的朋友、伴侣等)多相处,多交流,在与他们真实的人际体验中,重新积累安全感。
B. 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要做的,是袒露真实感受。
尝试坚持写“身体信息日记”。
先问一下自己:
“我身边都发生了这样的事,为什么我没有一点儿感觉?为什么我的伴侣都为这件事这么难过了,我还是没啥感觉?”
然后静静地坐着,闭上眼睛去体会身体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回避型的人因为压抑,情绪很难升到意识层面,但会在身体里有所体现。
比如说胃不舒服、喉咙有些憋闷、后背有些酸等等,都可能是你的情绪长期压抑的结果。
记录下来,把它写到你的日记里。
探索身体感受,观察、记录自己身体信息的变化,对回避型的人很有帮助。
当然,你也可以尝试主动在重要的人面前袒露自我,表达、消化真实情感带来的感受,从习惯性否认对爱的需求里一点一点地走出来。
但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
一方面,谈论的内容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
一般来说,表露开心、积极的感受,比一下子暴露消极感受更轻松。
另一方面,尽可能地选择一个安全、信任的人来慢慢坦露,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一点点去改变吧!也许,你不止期盼着改善,更期盼着能更彻底地将自己的依恋类型转变为安全型。
请先允许我隔空地抱抱你。
这些年,你一定很辛苦。
我能感受到你的恐惧与无力,害怕被抛弃、被伤害;所以拼了命地想改变,却不得其果;
我也感受到了你的坚强,在过往的创伤下,孤身一人撑到现在,已经很厉害了。
我要告诉你:
依恋关系的形成确实与你小时候的养育者有直接的关系。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只有回到原生家庭的关系里才能够被修复。
更不意味着因为你无法回到过去重新来过,就只能对这个不安全依恋无能为力。
你可以找一个好的客体修正你的体验,从一段好的关系中获得滋养。
比如,从长达5年以上的稳定的伴侣关系中创造安全型依恋。
如果你要再次走进亲密关系,甚至走入婚姻的殿堂。
建议你一定要找一个安全型依恋的人。
与安全型依恋的人相处,你会得到他最大的支持、鼓励、包容和疗愈,照亮你身上一直被自己忽略的优势和力量。
你的不安全感就能一点一点地慢慢消失。
比如,求助专业人士。
在规律的心理咨询中,逐渐建立安全依恋。
察觉自己对哪些人、事过度敏感,训练自己客观评价的能力,学习温和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在长程的咨询中,你可能会把咨询师投射做自己重要的亲人。
把经历过的或是冷漠、或是侵入、或是疏离的父母亲投射到咨询师身上,不断去测试Ta能否接纳。
当咨询师稳稳抱持住你后,你就会慢慢发现:
其他人并不像自己在原生家庭当中所学到的那样,会很多其他的可能性,也会真的有值得信赖的人。
同时,你能学习到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去认识和看待周围的关系。
当内在的亲密客体的印象被改变之后,依恋就能够被很好地重建。
依恋类型不止关乎到你内心的平静,也关系到你、你的伴侣、孩子、其他家人的幸福。
所以,为了你自己,也为了他们,你可以,也值得去努力。
如果你也曾经历这般的恐惧与无力,希望在我的陪伴下,能让你收获爱与被爱的无限力量。
魏娜魏老师以心理动力学为基础进行整合,擅长根据来访者不同特点和需求,通过叙事、短程焦点、心理绘画等专业的咨询技术,帮助来访者解决自我成长、原生家庭、人际关系和情绪障碍等议题。
魏老师在咨询中温和、抱持,又不失敏锐的觉察,令人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能很好地引导来访者探索自己,收获成长。
如果你也被抑郁焦虑、原生家庭创伤等困扰,对亲密关系缺乏安全感,可以找魏娜老师聊一聊。
来访者真实评价:
为了帮助更多人,魏老师特意开通了10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550/次的咨询,现仅需275元/次。
点击下图,魏老师聊一聊 ↓
如何与缺乏安全感的伴侣建立“安全的关系”?
情感安全是一段健康关系的基石,它有助于增进亲密关系,增强情感幸福,甚至能够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
总是极度缺乏安全感该怎么办?|解忧杂货铺
建立安全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努力。
严重缺乏安全感,如何走出困境?
安全感具体是什么?为什么有的人就非常有安全感,有的人就缺乏安全感?安全是怎么建立的?缺乏安全感,我们怎么办?我们一般很难说清楚。
从确诊抑郁,到彻底痊愈,我赢在了这一点
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到你一次改变“人生剧本”的机会。
改变这一点,婚姻里的矛盾就少了一半
只有当我不再埋怨和指责,而是去探索这些问题背后的关系模式时,调整自己在关系里的位置,他的位置便自动发生了改变。
冬天喜欢和伴侣做这件事的人,比其他不做的情侣关系更长久
“一个人的体温不能抵抗冬天,两个人的体温就变成春天”。
我没安全感,你能给我吗?
安全感不是从他人身上获得,而是需要通过自己建立起来。
我和蜗牛谈恋爱:情感关系中的安全感到底有多重要?
好的恋爱关系是放松、无所顾虑的。相反,则是不安的、疑虑重重的。前者会在关系中敞开自我,后者则会包裹起来。
“婚后老公突然变了一个人,我到底要不要离婚?”
关系是由两个不完美的人,在一起互动、碰撞、塑造而成,问题的产生,不止与一个人有关。
婚后老公好像变了一个人,我到底要不要离婚?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