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管你是已婚还是未婚,都听说过催婚,长辈们给出的理由非常直接,你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别人家孩子都会打酱油,或者是你都这么大了还不结婚,我们都没脸出门了。对于家长的催婚,年轻人是不以为然的,他们觉得结婚是个人的事情,跟年龄无关,跟他人无关,但其实随大流的生活方式,比如到了年龄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这种看上去没有主见的生活方式,可能更容易获得健康长寿的幸福生活。在《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一书中,心理学家津巴多教授提到,社会情境理论认为,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会不自觉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跟其他人一样,当我们的行为符合社会环境的期待时,我们的心理压力更小,我们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我们也更容易找到意义感,从而获得幸福。更有归属感对于那些被催婚的剩男剩女来说,年龄往往是被催婚最直接的原因。通常过了25岁,父母催婚的力度就加大了,到了30岁,催儿女结婚,更是成了很多父母的头等大事。其实,从社会心理学上来说,跟别人一样,是我们的一种生存策略。在人群当中,合群也会让我们更有归属感,更有安全感。在《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中,津巴多教授提到了自己做的一个调查,研究耶鲁大学的学生在入流程度上的变化。这里说的入流就是跟他人用一样的东西,有同样的品味。研究选择了两类人,一类是由耶鲁大学预科进入耶鲁大学本科的学生,另一类是由公立高中进入耶鲁大学本科的学生。研究结果发现,来自耶鲁大学预科的新生,比来自公立高中的新生更加入流。而到了高年级,来自预科的学生和来自公立高中的学生,入流程度差距越来越小了,也就是说到了高年级,学生们喜好品味都差不多了。这其实是说我们的品味中有很大一部分东西,不是我们自己喜欢的,而是其他人喜欢的,但是我们会通过社会从众的压力把这种喜好变成自己的。婚姻可以说是社会对一个人最直接的社会期待,当大部分都在差不多的年龄结婚的时候,不结婚的人就会面临要不要从众的压力。如果在该结婚的年龄没有结婚,父母催婚的压力,商业环境的压力比如买一赠一,第二杯半价,甚至当你想找朋友出来一起嗨的时候,他们以要陪家人的理由放你鸽子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社会并不欢迎特立独行的人,社会更欢迎合群的人,欢迎按部就班,做自己年龄该做的事情的人。你可能会说,我无所谓了,我不在乎其他人的期待,但婚姻不仅是社会的期待,也是抵挡人生风雨的命运共同体。但婚姻是提供社会支持的共同体很多研究都表明,在遇到重大压力事件的时候,比如疾病,失业等,可靠的社会支持会让人们更容易度过难关,或者从疾病中康复。而缺乏可靠的社会支持会增加人们因为疾病、自杀或事故等原因死亡的风险。在所有的社会支持中,与我们关系最紧密的就是我们的家人,是我们的伴侣。两个人结婚了,等于是把两个人的命运绑在了一起。两个人有互相扶持的义务,在一方遇到危机的时候,另一方需要竭尽全力地扶持对方。看过一则法律故事,男人得了重病,需要一大笔钱。结果父亲要求儿媳妇卖房去救儿子,理由是,他对儿子的病没有救助的义务。而儿媳妇认为,自己就一套房子,买了房子,自己和孩子住哪里,万一救不活了,自己人财两空,带着孩子将来怎么办。结果法官的判定是,儿媳妇需要卖房子去救自己的老公,因为他们是夫妻,法律规定夫妻要互相扶持。如果不想人财两空,就可以离婚了,离婚了就没有义务了。而老父亲可以不用卖房子,因为他对成年的儿子已经没有责任了。最后儿媳妇说她不想离婚,愿意卖房子救老公。这时候,老父亲非常惊讶地问儿媳妇,你不想离婚,愿意卖房。得到儿媳妇的确认后,老父亲说,那你们的房子不用卖了,卖我的房子。听上去是不是很残忍,故事可能有演绎的成分,但婚姻这种共同体,确实能够给我们提供其他的关系所不能提供的支持。比如,在婚姻中,当你生病时,对方有照顾你的义务。当你因为照顾孩子没有收入的时候,对方有提供经济支持的义务。甚至当你破产的时候,对方也有与你一起承担债务的义务。你可能会说,一直在说义务说责任,婚姻中的爱情呢,难道不是因为爱对方,才愿意为对方做这些事情吗?确实,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爱情走到了一起的,但很不幸的是,根据情感专家的研究发现,爱情的保质期只有18到30个月,也就是说,再爱的死去活来的爱情,保质期也就两年半。但在这两年半中,在养育孩子,一起建设家园的过程中,足够让爱情变成革命的友谊,变成过命的交情。就像中年夫妻常常调侃,握着老婆的手,就跟左手握右手一样,但砍一下就会疼。因为婚姻让两个人变成了共同体,是一起养育孩子,彼此扶持的经济共同体,是关心你、爱护你、愿意与你并肩战斗的命运共同体。是其他关系不能代替的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我自己也能养好孩子,我赚了足够多的钱,我可以承担照顾自己的责任,我不要一地鸡毛的婚姻。但婚姻所带来的意义感,是帮助我们抵御孤独,确认自身价值和存在的最后的堡垒。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人生的意义,而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人生最重要的意义来自于,跟某个人,跟某些人建立起来的关系。比如我们常说,我努力工作,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哪怕为此我要起早贪黑的工作。比如,给另一半买了一件很贵的礼物,花了我大半月的工资,但看到他开心的样子,即使接下来要吃土,我也会感到有意义。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结,通过我的努力付出和我的家人,我的孩子联系起来,意义就产生了。我们大部分人的意义感都在跟家人的连接中。特别是一些长辈们常说,我这辈子都是为了孩子而活着。他们的一生可以说是,养大了孩子,再继续养孙子。如果不让他劳动,他就会觉得自己是没用的,是没有价值的。在辛苦的劳动中,他是自豪的,他能够确定自己的人生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他的心是充实的。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需要婚姻带来的亲密关系把我们拉到意义的道路上,在忙忙碌碌,鸡飞狗跳的烟火气中,让我们的付出、我们的努力、我们自己都有了存在的意义。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幸福的定义有很多,但一段婚姻无疑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意义。你可以选择单身,也可以选择婚姻,但如果可以,建议你选择婚姻,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情,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我们少承担一些社会的压力。同时,婚姻还可以帮我们抵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是帮助我们扛过人生低谷,从疾病中康复,共同应对生活难题的共同体。而婚姻最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某种程度上可以定义我们的价值,我们存在的意义,帮助我们抵抗心理上的孤独。《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的作者津巴多教授曾说,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这也是津巴多教授很多研究项目的主题,用心理学来帮助人们获得成长和幸福。这本《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便是津巴多教授在斯坦福大学教授普通心理学三十五年的结晶,现在已经出到了第八版,中文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将在近期上市。希望我们都能够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在婚姻这个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你可能想看: “我只是没有努力而已,要不然早就成功了” 大部分的研究认为,自我妨碍行为虽然能使个体当前免受负面评价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会降低个体的自信心,增加个体的焦虑。 得知某人的对象出轨了,要不要告诉ta呢? 基本上来说,你知道的信息越详细,去告诉被劈腿的倒霉蛋的可能性就越大。 33岁离婚我的人生毁了吗?不,前所未有的精彩 幸福的关键不是避免疼痛,而是在疼痛来临时舔舐伤口,治愈自己。 怎么理解精神科医生那句:“你的认知是错误的。” 人的感觉永远是正确的,它从不空穴来风,只是它的起源太遥远、太古老,我们逐渐听不见、看不见它来时的风了。 “如果他看到最真实的我,一定会离开我吧?” 恐惧亲密关系的人,如何摆脱“我不值得被爱”的信念? 我们...好像并没那么合适?|5个信号,识别危险关系模式 这里有五件事需要提醒创伤幸存者注意,帮助他们识别不对劲的危险信号,以及帮助他们与觉察出的关系破坏者发展良性关系。 出轨是因为不爱了吗?不,他们会一边爱一边出轨 出轨是满足他多重欲望的一种方法——他爱伴侣,想和伴侣继续在一起,想要单偶制带来的社会认可,同时,他也想要和其他人发生性关系。 “有娃后感情破裂,我要不要离婚?” 很多时候,改变自己,就能改变关系。 “有娃后感情破裂,我要不要离婚?” 很多时候,改变自己,就能改变关系。 “婚后老公突然变了一个人,我到底要不要离婚?” 关系是由两个不完美的人,在一起互动、碰撞、塑造而成,问题的产生,不止与一个人有关。
人生那么长,要不,我们结个婚吧?
2024-06-13 | 浏览: 21
相信不管你是已婚还是未婚,都听说过催婚,长辈们给出的理由非常直接,你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别人家孩子都会打酱油,或者是你都这么大了还不结婚,我们都没脸出门了。
对于家长的催婚,年轻人是不以为然的,他们觉得结婚是个人的事情,跟年龄无关,跟他人无关,但其实随大流的生活方式,比如到了年龄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这种看上去没有主见的生活方式,可能更容易获得健康长寿的幸福生活。
在《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一书中,心理学家津巴多教授提到,社会情境理论认为,我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会不自觉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跟其他人一样,当我们的行为符合社会环境的期待时,我们的心理压力更小,我们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我们也更容易找到意义感,从而获得幸福。
更有归属感对于那些被催婚的剩男剩女来说,年龄往往是被催婚最直接的原因。通常过了25岁,父母催婚的力度就加大了,到了30岁,催儿女结婚,更是成了很多父母的头等大事。
其实,从社会心理学上来说,跟别人一样,是我们的一种生存策略。在人群当中,合群也会让我们更有归属感,更有安全感。
在《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中,津巴多教授提到了自己做的一个调查,研究耶鲁大学的学生在入流程度上的变化。这里说的入流就是跟他人用一样的东西,有同样的品味。
研究选择了两类人,一类是由耶鲁大学预科进入耶鲁大学本科的学生,另一类是由公立高中进入耶鲁大学本科的学生。
研究结果发现,来自耶鲁大学预科的新生,比来自公立高中的新生更加入流。而到了高年级,来自预科的学生和来自公立高中的学生,入流程度差距越来越小了,也就是说到了高年级,学生们喜好品味都差不多了。
这其实是说我们的品味中有很大一部分东西,不是我们自己喜欢的,而是其他人喜欢的,但是我们会通过社会从众的压力把这种喜好变成自己的。
婚姻可以说是社会对一个人最直接的社会期待,当大部分都在差不多的年龄结婚的时候,不结婚的人就会面临要不要从众的压力。
如果在该结婚的年龄没有结婚,父母催婚的压力,商业环境的压力比如买一赠一,第二杯半价,甚至当你想找朋友出来一起嗨的时候,他们以要陪家人的理由放你鸽子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社会并不欢迎特立独行的人,社会更欢迎合群的人,欢迎按部就班,做自己年龄该做的事情的人。
你可能会说,我无所谓了,我不在乎其他人的期待,但婚姻不仅是社会的期待,也是抵挡人生风雨的命运共同体。
但婚姻是提供社会支持的共同体很多研究都表明,在遇到重大压力事件的时候,比如疾病,失业等,可靠的社会支持会让人们更容易度过难关,或者从疾病中康复。而缺乏可靠的社会支持会增加人们因为疾病、自杀或事故等原因死亡的风险。
在所有的社会支持中,与我们关系最紧密的就是我们的家人,是我们的伴侣。
两个人结婚了,等于是把两个人的命运绑在了一起。两个人有互相扶持的义务,在一方遇到危机的时候,另一方需要竭尽全力地扶持对方。
看过一则法律故事,男人得了重病,需要一大笔钱。结果父亲要求儿媳妇卖房去救儿子,理由是,他对儿子的病没有救助的义务。而儿媳妇认为,自己就一套房子,买了房子,自己和孩子住哪里,万一救不活了,自己人财两空,带着孩子将来怎么办。
结果法官的判定是,儿媳妇需要卖房子去救自己的老公,因为他们是夫妻,法律规定夫妻要互相扶持。如果不想人财两空,就可以离婚了,离婚了就没有义务了。
而老父亲可以不用卖房子,因为他对成年的儿子已经没有责任了。
最后儿媳妇说她不想离婚,愿意卖房子救老公。这时候,老父亲非常惊讶地问儿媳妇,你不想离婚,愿意卖房。得到儿媳妇的确认后,老父亲说,那你们的房子不用卖了,卖我的房子。
听上去是不是很残忍,故事可能有演绎的成分,但婚姻这种共同体,确实能够给我们提供其他的关系所不能提供的支持。
比如,在婚姻中,当你生病时,对方有照顾你的义务。
当你因为照顾孩子没有收入的时候,对方有提供经济支持的义务。
甚至当你破产的时候,对方也有与你一起承担债务的义务。
你可能会说,一直在说义务说责任,婚姻中的爱情呢,难道不是因为爱对方,才愿意为对方做这些事情吗?
确实,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爱情走到了一起的,但很不幸的是,根据情感专家的研究发现,爱情的保质期只有18到30个月,也就是说,再爱的死去活来的爱情,保质期也就两年半。但在这两年半中,在养育孩子,一起建设家园的过程中,足够让爱情变成革命的友谊,变成过命的交情。
就像中年夫妻常常调侃,握着老婆的手,就跟左手握右手一样,但砍一下就会疼。因为婚姻让两个人变成了共同体,是一起养育孩子,彼此扶持的经济共同体,是关心你、爱护你、愿意与你并肩战斗的命运共同体。
是其他关系不能代替的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我自己也能养好孩子,我赚了足够多的钱,我可以承担照顾自己的责任,我不要一地鸡毛的婚姻。
但婚姻所带来的意义感,是帮助我们抵御孤独,确认自身价值和存在的最后的堡垒。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人生的意义,而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人生最重要的意义来自于,跟某个人,跟某些人建立起来的关系。
比如我们常说,我努力工作,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哪怕为此我要起早贪黑的工作。
比如,给另一半买了一件很贵的礼物,花了我大半月的工资,但看到他开心的样子,即使接下来要吃土,我也会感到有意义。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结,通过我的努力付出和我的家人,我的孩子联系起来,意义就产生了。
我们大部分人的意义感都在跟家人的连接中。特别是一些长辈们常说,我这辈子都是为了孩子而活着。他们的一生可以说是,养大了孩子,再继续养孙子。如果不让他劳动,他就会觉得自己是没用的,是没有价值的。在辛苦的劳动中,他是自豪的,他能够确定自己的人生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他的心是充实的。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需要婚姻带来的亲密关系把我们拉到意义的道路上,在忙忙碌碌,鸡飞狗跳的烟火气中,让我们的付出、我们的努力、我们自己都有了存在的意义。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幸福的定义有很多,但一段婚姻无疑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意义。
你可以选择单身,也可以选择婚姻,但如果可以,建议你选择婚姻,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情,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我们少承担一些社会的压力。
同时,婚姻还可以帮我们抵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是帮助我们扛过人生低谷,从疾病中康复,共同应对生活难题的共同体。
而婚姻最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某种程度上可以定义我们的价值,我们存在的意义,帮助我们抵抗心理上的孤独。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的作者津巴多教授曾说,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这也是津巴多教授很多研究项目的主题,用心理学来帮助人们获得成长和幸福。
这本《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便是津巴多教授在斯坦福大学教授普通心理学三十五年的结晶,现在已经出到了第八版,中文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将在近期上市。
希望我们都能够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在婚姻这个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我只是没有努力而已,要不然早就成功了”
大部分的研究认为,自我妨碍行为虽然能使个体当前免受负面评价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会降低个体的自信心,增加个体的焦虑。
得知某人的对象出轨了,要不要告诉ta呢?
基本上来说,你知道的信息越详细,去告诉被劈腿的倒霉蛋的可能性就越大。
33岁离婚我的人生毁了吗?不,前所未有的精彩
幸福的关键不是避免疼痛,而是在疼痛来临时舔舐伤口,治愈自己。
怎么理解精神科医生那句:“你的认知是错误的。”
人的感觉永远是正确的,它从不空穴来风,只是它的起源太遥远、太古老,我们逐渐听不见、看不见它来时的风了。
“如果他看到最真实的我,一定会离开我吧?”
恐惧亲密关系的人,如何摆脱“我不值得被爱”的信念?
我们...好像并没那么合适?|5个信号,识别危险关系模式
这里有五件事需要提醒创伤幸存者注意,帮助他们识别不对劲的危险信号,以及帮助他们与觉察出的关系破坏者发展良性关系。
出轨是因为不爱了吗?不,他们会一边爱一边出轨
出轨是满足他多重欲望的一种方法——他爱伴侣,想和伴侣继续在一起,想要单偶制带来的社会认可,同时,他也想要和其他人发生性关系。
“有娃后感情破裂,我要不要离婚?”
很多时候,改变自己,就能改变关系。
“有娃后感情破裂,我要不要离婚?”
很多时候,改变自己,就能改变关系。
“婚后老公突然变了一个人,我到底要不要离婚?”
关系是由两个不完美的人,在一起互动、碰撞、塑造而成,问题的产生,不止与一个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