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执业到3000+小时,我逐渐开始允许自己接待有诊断的来访者。我从他们身上听到了一个普遍现象。来自自我、社会or医生?许多有精神科就医经验的来访者,有些会和我分享他们就医的体验。我从这些体验中发现一个共同的地方。这个点说出来一点不新鲜:病耻感。哪怕是身边的从业者们,我们都不那么愿意承认,我在见精神科医生,更别谈普罗大众,他们面对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圈子,能够理解心理疾病是什么,精神科医生在做什么的更是少之又少。这种误解产生的可能性,产生了巨大的解释成本。很多人会说,我不知道怎么和我爸妈解释这件事;我不清楚周围人会如何看我。我很能理解这种解释的困难。在我全职执业的早期,我也遇到这样的困难,每当理发的tony老师,爱唠嗑的北京出租车司机,社牛的按摩师傅问起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时候,我都面露难色。我怎么向一个完全不了解心理咨询的人解释,我是做什么的呢?于是,每当你处于要和一个陌生人相处一段时间的服务中时,我都有些紧张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被提出来:你是做什么的呀?我最早期的答案是:我是做教育的。后来的答案是,我是做自媒体的。这些人畜无害的回答,让我避免了解释成本,他们一听就大概知道那是什么。这两年,我逐渐开始和社牛的师傅们坦白,我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大多数人会带着好奇和偏见,追问你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有一次一位按摩师傅听到这个回答后,和我侃侃而谈起他了解的心理咨询,从荣格到催眠,从前世今生到塔罗牌,我倾听他叨叨了半天,最后哭笑不得地说:你说的那是“另一种心理咨询”,我不会那些。那位师傅说:那你还得继续学习呀。我点点头说,是的是的。我的遭遇,何尝不是那些被诊断心理疾病的患者们的遭遇呢。他们的境况只会更加恶劣,因为他们处于某种程度的脆弱中,正是需要他人理解和支持的时候,而这种理解太难以获得了。不过,在所有、所有这些艰难中,我发现,最重要、也最难获得的理解,来自精神科医生。来自权威的“否定”我不止听到一位就诊的来访者和我说,他们从医生那里听到了这样一句话:「当你处于抑郁/焦虑/强迫发作的时候,你的认知/想法是错误的」。当来访者们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们的感受是复杂的、矛盾的、双重的。一方面,他们感觉到解脱,开心,有时甚至是欣喜。因为,这句来自专业医生的判断,解答了我内心的困惑——我之所以一直以来,那么、那么的痛苦,原因是在这里啊!是因为,我的认知/想法是错误的!太棒了!我终于找到了我问题的症结。似乎,我的痛苦有办法解决了。可是,另一方面,这种欣喜和开心持续不了多久,他们逐渐开始自我怀疑。医生说,我的认知/想法是错误的。那我刚刚这个想法是不是错误的呢?这种自我怀疑逐渐开始蔓延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今天好烦啊,我想马上辞职,可是,医生说我的想法是错误的,所以这个想辞职的想法是错误的吧。我应该反思一下,我为什么想辞职,我哪里想错了。啊啊啊,更想辞职了!我今天好想哭,全世界都抛下了我。不行,我不能哭,医生说我的想法是错误的,我想错了,对吧,事情不是这样的。可是我还是好想哭啊,好痛苦啊。……这种自我怀疑的蔓延,会逐渐滋生出一种全面的溃败,内化为一种自卑。我好差劲啊,我怎么想都不对。于是,来自权威的这一句判断,既是解药,又是毒药。你有一瓶解药、一瓶毒药,你要救谁、毒谁?于是,要怎么理解精神科医生的那句:「你的认知/想法是错误」,决定了这瓶药,在产生疗愈,还是在释放毒性。一位来访者在遭遇到情感危机后,向好朋友求助,朋友的第一反应是:「你别急,先把眼下的工作处理好,你看到对方的反应也未必是你想的那样。」来访者跟我说,那一刻ta特别憋屈和难过,ta不想听朋友说这些操蛋的X话,这些话一直以来,ta都在向自己说,通过这样的话让自己要做一个理智的成年人。可是在最痛苦的那一刻,内心的情绪逼迫ta做一个撒泼打滚、歇斯底里的孩子。而理智的成年人带着冷漠和成熟的姿态告诉孩子:「你要处理好眼下的事情,以及,你的认知可能是错误的,对方未必是你想的那样哦」。可是那个歇斯底里的孩子只想得到一句回应:「被那样对待,真的好受伤哦」。某种程度上,这两个姿态都是真实的。在成年人的现实原则下,那个歇斯底里的情绪扭曲了现实,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一句话,或许没有太大的恶意、太多的情绪投注。但在孩童的快乐原则中,那个眼神、那个举动、那句话,让我的快乐消失了,它就是剥夺了我最心爱的玩具!我那一刻疯了似的想要找回那个心爱的感觉,可是……而这部分,正是难以被看见、被理解的地方。起初,它难以被一个忽视的母亲看见、理解;后来,它难以被萍水相逢的理发师、出租车司机看见、理解;最后,它甚至不被专业、权威的精神科医生“看见、理解”……但其实,精神科医生能“看见、理解”,他们只说出了前半句话:「你的认知/想法是错误的」,他们忘了告诉你后半句话:「你的情绪、感受是正确的」。而且,人的感觉永远是正确的,它从不空穴来风,只是它的起源太遥远、太古老,我们逐渐听不见、看不见它来时的风了。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是和你一起去寻找那些遥远、古老的“空穴来风”,于是我们可以对自己有更多理解。 你可能想看: 张海音:一个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咨询之旅 学习心理治疗的过程也是学习手艺的过程,我们需要在这条锻打之路上不断地磨炼自己。 错误的robots文件设置对SEO的影响 对于一个新站来说,搜索引擎爬虫来抓你的网站,他们就跟大爷一样,要好吃好喝的供着,你不能让别人自己端茶倒水,把别人累个半死,你说这样他回去会跟他主子(搜索引擎)说什么好话么? 那怎么让他们吃好喝好呢?其... 原来这就是:贫穷的本质!颠覆你的认知。 有时只需要一点改变,穷人就会发现自己的力量,进而做出持续的改变。 为什么理解伴侣这么难?|“错过”伴侣的10种方式 为什么理解伴侣这么难? 无处不在的认知偏差陷阱,你躲过了吗? 偏差是人类思维的一部分,无法完全根本地消除,但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应对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真的吗?我不信丨《认知陷阱》和人们常犯的6个思维错误 人们总是容易陷入各种思维陷阱中,将一些伪科学的、不合理的、不存在的、错误的说法当做科学、合理的、真实的、正确的,并深信不疑,甚至影响生活中的行动。 人生那么长,要不,我们结个婚吧? 对于家长的催婚,年轻人是不以为然的,他们觉得结婚是个人的事情,但其实到了年龄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这种看上去没有主见的生活方式,可能更容易获得健康长寿的幸福生活。 觉得对方没那么爱,是真的不爱还是错觉? 学会共同建构出两人间“爱的解码本”。 频繁聊天产生的心动,是错觉吗? 或许亲密关系需要高频、高质量、多维度的互动,但高频聊天并不一定指向恋爱。 李子勋:心理医生只能治疗有“心理学头脑”的人 说心理治疗有效或无效,都是正确的。
怎么理解精神科医生那句:“你的认知是错误的。”
2024-06-12 | 浏览: 55
当执业到3000+小时,我逐渐开始允许自己接待有诊断的来访者。我从他们身上听到了一个普遍现象。
来自自我、社会or医生?许多有精神科就医经验的来访者,有些会和我分享他们就医的体验。我从这些体验中发现一个共同的地方。
这个点说出来一点不新鲜:病耻感。
哪怕是身边的从业者们,我们都不那么愿意承认,我在见精神科医生,更别谈普罗大众,他们面对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圈子,能够理解心理疾病是什么,精神科医生在做什么的更是少之又少。
这种误解产生的可能性,产生了巨大的解释成本。很多人会说,我不知道怎么和我爸妈解释这件事;我不清楚周围人会如何看我。
我很能理解这种解释的困难。在我全职执业的早期,我也遇到这样的困难,每当理发的tony老师,爱唠嗑的北京出租车司机,社牛的按摩师傅问起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时候,我都面露难色。我怎么向一个完全不了解心理咨询的人解释,我是做什么的呢?
于是,每当你处于要和一个陌生人相处一段时间的服务中时,我都有些紧张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被提出来:你是做什么的呀?
我最早期的答案是:我是做教育的。后来的答案是,我是做自媒体的。这些人畜无害的回答,让我避免了解释成本,他们一听就大概知道那是什么。
这两年,我逐渐开始和社牛的师傅们坦白,我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大多数人会带着好奇和偏见,追问你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有一次一位按摩师傅听到这个回答后,和我侃侃而谈起他了解的心理咨询,从荣格到催眠,从前世今生到塔罗牌,我倾听他叨叨了半天,最后哭笑不得地说:你说的那是“另一种心理咨询”,我不会那些。那位师傅说:那你还得继续学习呀。
我点点头说,是的是的。
我的遭遇,何尝不是那些被诊断心理疾病的患者们的遭遇呢。他们的境况只会更加恶劣,因为他们处于某种程度的脆弱中,正是需要他人理解和支持的时候,而这种理解太难以获得了。
不过,在所有、所有这些艰难中,我发现,最重要、也最难获得的理解,来自精神科医生。
我不止听到一位就诊的来访者和我说,他们从医生那里听到了这样一句话:「当你处于抑郁/焦虑/强迫发作的时候,你的认知/想法是错误的」。
当来访者们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们的感受是复杂的、矛盾的、双重的。
一方面,他们感觉到解脱,开心,有时甚至是欣喜。因为,这句来自专业医生的判断,解答了我内心的困惑——我之所以一直以来,那么、那么的痛苦,原因是在这里啊!是因为,我的认知/想法是错误的!
太棒了!我终于找到了我问题的症结。似乎,我的痛苦有办法解决了。
可是,另一方面,这种欣喜和开心持续不了多久,他们逐渐开始自我怀疑。医生说,我的认知/想法是错误的。那我刚刚这个想法是不是错误的呢?这种自我怀疑逐渐开始蔓延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这种自我怀疑的蔓延,会逐渐滋生出一种全面的溃败,内化为一种自卑。我好差劲啊,我怎么想都不对。
于是,来自权威的这一句判断,既是解药,又是毒药。
你有一瓶解药、一瓶毒药,你要救谁、毒谁?于是,要怎么理解精神科医生的那句:「你的认知/想法是错误」,决定了这瓶药,在产生疗愈,还是在释放毒性。
一位来访者在遭遇到情感危机后,向好朋友求助,朋友的第一反应是:「你别急,先把眼下的工作处理好,你看到对方的反应也未必是你想的那样。」
来访者跟我说,那一刻ta特别憋屈和难过,ta不想听朋友说这些操蛋的X话,这些话一直以来,ta都在向自己说,通过这样的话让自己要做一个理智的成年人。
可是在最痛苦的那一刻,内心的情绪逼迫ta做一个撒泼打滚、歇斯底里的孩子。而理智的成年人带着冷漠和成熟的姿态告诉孩子:「你要处理好眼下的事情,以及,你的认知可能是错误的,对方未必是你想的那样哦」。
可是那个歇斯底里的孩子只想得到一句回应:「被那样对待,真的好受伤哦」。
某种程度上,这两个姿态都是真实的。
在成年人的现实原则下,那个歇斯底里的情绪扭曲了现实,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一句话,或许没有太大的恶意、太多的情绪投注。但在孩童的快乐原则中,那个眼神、那个举动、那句话,让我的快乐消失了,它就是剥夺了我最心爱的玩具!我那一刻疯了似的想要找回那个心爱的感觉,可是……
而这部分,正是难以被看见、被理解的地方。
起初,它难以被一个忽视的母亲看见、理解;后来,它难以被萍水相逢的理发师、出租车司机看见、理解;最后,它甚至不被专业、权威的精神科医生“看见、理解”……
但其实,精神科医生能“看见、理解”,他们只说出了前半句话:「你的认知/想法是错误的」,他们忘了告诉你后半句话:「你的情绪、感受是正确的」。
而且,人的感觉永远是正确的,它从不空穴来风,只是它的起源太遥远、太古老,我们逐渐听不见、看不见它来时的风了。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是和你一起去寻找那些遥远、古老的“空穴来风”,于是我们可以对自己有更多理解。
张海音:一个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咨询之旅
学习心理治疗的过程也是学习手艺的过程,我们需要在这条锻打之路上不断地磨炼自己。
错误的robots文件设置对SEO的影响
对于一个新站来说,搜索引擎爬虫来抓你的网站,他们就跟大爷一样,要好吃好喝的供着,你不能让别人自己端茶倒水,把别人累个半死,你说这样他回去会跟他主子(搜索引擎)说什么好话么? 那怎么让他们吃好喝好呢?其...
原来这就是:贫穷的本质!颠覆你的认知。
有时只需要一点改变,穷人就会发现自己的力量,进而做出持续的改变。
为什么理解伴侣这么难?|“错过”伴侣的10种方式
为什么理解伴侣这么难?
无处不在的认知偏差陷阱,你躲过了吗?
偏差是人类思维的一部分,无法完全根本地消除,但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应对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真的吗?我不信丨《认知陷阱》和人们常犯的6个思维错误
人们总是容易陷入各种思维陷阱中,将一些伪科学的、不合理的、不存在的、错误的说法当做科学、合理的、真实的、正确的,并深信不疑,甚至影响生活中的行动。
人生那么长,要不,我们结个婚吧?
对于家长的催婚,年轻人是不以为然的,他们觉得结婚是个人的事情,但其实到了年龄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这种看上去没有主见的生活方式,可能更容易获得健康长寿的幸福生活。
觉得对方没那么爱,是真的不爱还是错觉?
学会共同建构出两人间“爱的解码本”。
频繁聊天产生的心动,是错觉吗?
或许亲密关系需要高频、高质量、多维度的互动,但高频聊天并不一定指向恋爱。
李子勋:心理医生只能治疗有“心理学头脑”的人
说心理治疗有效或无效,都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