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读者爱锵锵在评论中提到,一位叫朱大可的先生认为,新加坡经济衰退和实力下降是因为没有保留住中华文化的精华,同时也没有学到欧美文化的精华。 我来自中国,在新加坡已经生活十多年,对这个话题当然会感兴趣,所以搜索了一下找到这篇文章。我的第一个感觉是,专家得出来的结论,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怎么就相差这么远呢? 原文比较长,下面是起这个关于新加坡的这段文字。 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强调GDP的弊端,我在这里不想多讲,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例证就是文化沙漠——新加坡。 新加坡一直被认为是华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杆,但是跟台湾相比,它就是一个文化沙漠。这些年来,新加坡都在说一个谎言,自称是“儒家国家”,其实新加坡根本不允许华夏文明存在,它长期排斥华语,社会中上层人才都由英语学 校提供,而从华语学校毕业的那些人、也就是“华校生”,在新加坡是永无出头之日的,他们只能是最底层的、地位卑微的蓝领。华校生的反抗遭到了严厉的镇压, 他们的领袖被捕入狱,有的流亡异国他乡。这种文化专制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李光耀突然发现,利用“儒家社会”这个概念,可以重新打造国家形象,并跟中国政府及其市场套个近乎。这时他开始宣称新加坡是儒家文化国家。 但我们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一方面,英语占主导地位,但却是最肤浅表层的英语文化,基督教的核心精神根本没有扎根,另一方面,华语和华夏文化遭到打压,这种双重的肤浅化,导致新加坡的文学、电影、电视、戏剧都呈现为沙漠形态。新加坡华文作协主席写出来的东西,甚至还不如我们大学中文系培养的学生。这和台湾 真有天壤之别。新加坡确实有过很强的经济实力,一度号称“亚洲四小龙”之一。但它的后续发展已经面临问题,新加坡的实力正在衰退,这是因为它失去了可持续 发展的文化动力。近年来它在中国大陆到处招募文化人才,试图改变这种沙漠化状况,但为时可能已经太晚。任何人文种籽的生长,都需要漫长的时间。 新加坡确实可以说是个文化沙漠。除了宗教文化保留得比中国完整,其他方面与中国无法相提并论。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新加坡并不是排斥中华文化。 我以前打工的公司是新加坡最大的展览公司,曾经参与制作一个大型爱国主义教育展览“新加坡故事”(是的,新加坡也有爱国主义教育)。我本人也完整读过英文版的李光耀传,所以对那段历史多少有些了解。 新加坡的确曾经排斥过华校生,原因并不在于中华文化,而是害怕当年革命输出和红色主义的蔓延。二战时,我党领导的游击队在东南亚抗击日本时有汗马功劳,势力及威望不小。所以,五六十年代,红色组织在新马一带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马共结束游击战,走出深山,与政府和解,还只是二十年前的事情而已。 说华校生只能是最底层,地位卑微的蓝领与事实出入挺大。新加坡第一位民选总统王鼎昌就是华校生,我也认识几个在大公司担任要职的华校生(老的,上一代人的,不是我这个岁数的)。当然数量并不多,但是要知道华校生本身数量就不多。 英语文化在新加坡也并没有扎根,因为骨子里新加坡人还是华人。 所以总体上说,朱先生讲新加坡是文化沙漠一点没错。 但我实在看不出新加坡后续发展面临问题,实力衰退与文化沙漠有什么直接关系?不知道怎么会得出没有持续发展的文化动力导致新加坡面临瓶颈? 新加坡几十年来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金融,电子制造,化工,炼油,饭店管理,造船,转口贸易等。近些年新加坡经济确实面临寻找新的增长点的困境,但是和文化动力没什么关系。原因在于新加坡过去几十年的经济成长点全部是硬造出来的,没有一样是靠新加坡得天独厚的资源。 新加坡没有任何自然资源可以卖可以依靠,唯一有的就是几百万人口。而且这几百万人的素质和教育水平并不属于世界一流。对此李光耀有清醒的认识,他曾经和邓小平说,新加坡大部分人都是当年在中国南方活不下去逃难到南洋的,是社会最底层的人。 我在新加坡这些年也感受到新加坡人的文化底蕴,教育,创意等很多方面并不比中国人强,可能整体水平还要比中国很多城市要低一些。但新加坡人的认真、努力要超过中国人。 新加坡赖以生存的那些行业,都是靠这些劳动力生生制作出来的。当别人也开始涉入这些行业时,新加坡就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所以才有了近几年的发展亚洲媒体中心,建赌场,生物科技等尝试。同样,还是要在没有积累,没有传统的情况下硬造出几个产业来。 文化当然很重要,生活在这里也时时感受到文化的缺失。但是也不能什么都和文化联系起来,不然按照朱先生的逻辑,最后能持续发展的国家就只剩中国而已了,咱文化底子最厚啊。 美国有什么传统文化吗?美国现在是有特有文化了,还渗透全世界了。可那是先有了经济实力,才有了美国文化的。 你可能想看: 新加坡的风格 上星期刚写了新加坡的话题,与SEO无关,还有点上瘾,今天再聊聊新加坡。 低自尊、文化差异、择偶思考——亲密关系线下分享(下) 分清楚眼前人是否是良人,能够获得一段健康且滋养你的关系,我想这是一个人一生都需要学习并尝试的重要命题。 揭秘美国降息周期:经济复苏信号与全球影响的深度解析 历史上,美国经历了多次降息周期,每一次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目的比如1984-1986年,为了抑制美元过快上行,降息幅度达到了5.625%而2001-2003年,面对科网股泡沫和经济衰退,降息幅度为5.5... 专访柳智宇:中国心理学在世界心理学体系里应该有自己的声音丨创始人说 我来到这个世间就是走过这一生,我把天地赋予我的使命尽可能去完成,不留下遗憾就可以了。 中国夫妻无性婚姻高达30%?无性婚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无性婚姻能坚持到最后吗? 大批中国年轻人,正在成为「假性不婚族」 希望你永远都有自主选择爱或不爱的勇气,也永远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中国式妻子的“哺乳型”婚姻,能走多远? 为什么你会被“妈宝男”吸引?带你看透“妈宝男”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中国年轻人正在排队离婚:如果不幸福, 离开也没关系 结婚是为了幸福,不结婚也是,离婚也是。 Google回归中国对SEO们意味着什么? 上个星期搜索相关行业最大的新闻莫过于Google回归中国的传言。SEO行业也经常有人怀念Google,觉得有Google才有SEO的春天。 9月14号北京第7届中国SEO排行榜大会见 9月14号我会回北京参加Netconcepts组织的第7届中国SEO排行榜大会。报名时可以用SEO每天一贴读者专用折扣码:zac001,可以打八折,
新加坡经济与中国文化
2024-07-04 | 浏览: 69
前天读者爱锵锵在评论中提到,一位叫朱大可的先生认为,新加坡经济衰退和实力下降是因为没有保留住中华文化的精华,同时也没有学到欧美文化的精华。
我来自中国,在新加坡已经生活十多年,对这个话题当然会感兴趣,所以搜索了一下找到这篇文章。我的第一个感觉是,专家得出来的结论,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怎么就相差这么远呢?
原文比较长,下面是起这个关于新加坡的这段文字。
新加坡确实可以说是个文化沙漠。除了宗教文化保留得比中国完整,其他方面与中国无法相提并论。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新加坡并不是排斥中华文化。
我以前打工的公司是新加坡最大的展览公司,曾经参与制作一个大型爱国主义教育展览“新加坡故事”(是的,新加坡也有爱国主义教育)。我本人也完整读过英文版的李光耀传,所以对那段历史多少有些了解。
新加坡的确曾经排斥过华校生,原因并不在于中华文化,而是害怕当年革命输出和红色主义的蔓延。二战时,我党领导的游击队在东南亚抗击日本时有汗马功劳,势力及威望不小。所以,五六十年代,红色组织在新马一带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马共结束游击战,走出深山,与政府和解,还只是二十年前的事情而已。
说华校生只能是最底层,地位卑微的蓝领与事实出入挺大。新加坡第一位民选总统王鼎昌就是华校生,我也认识几个在大公司担任要职的华校生(老的,上一代人的,不是我这个岁数的)。当然数量并不多,但是要知道华校生本身数量就不多。
英语文化在新加坡也并没有扎根,因为骨子里新加坡人还是华人。
所以总体上说,朱先生讲新加坡是文化沙漠一点没错。
但我实在看不出新加坡后续发展面临问题,实力衰退与文化沙漠有什么直接关系?不知道怎么会得出没有持续发展的文化动力导致新加坡面临瓶颈?
新加坡几十年来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金融,电子制造,化工,炼油,饭店管理,造船,转口贸易等。近些年新加坡经济确实面临寻找新的增长点的困境,但是和文化动力没什么关系。原因在于新加坡过去几十年的经济成长点全部是硬造出来的,没有一样是靠新加坡得天独厚的资源。
新加坡没有任何自然资源可以卖可以依靠,唯一有的就是几百万人口。而且这几百万人的素质和教育水平并不属于世界一流。对此李光耀有清醒的认识,他曾经和邓小平说,新加坡大部分人都是当年在中国南方活不下去逃难到南洋的,是社会最底层的人。
我在新加坡这些年也感受到新加坡人的文化底蕴,教育,创意等很多方面并不比中国人强,可能整体水平还要比中国很多城市要低一些。但新加坡人的认真、努力要超过中国人。
新加坡赖以生存的那些行业,都是靠这些劳动力生生制作出来的。当别人也开始涉入这些行业时,新加坡就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所以才有了近几年的发展亚洲媒体中心,建赌场,生物科技等尝试。同样,还是要在没有积累,没有传统的情况下硬造出几个产业来。
文化当然很重要,生活在这里也时时感受到文化的缺失。但是也不能什么都和文化联系起来,不然按照朱先生的逻辑,最后能持续发展的国家就只剩中国而已了,咱文化底子最厚啊。
美国有什么传统文化吗?美国现在是有特有文化了,还渗透全世界了。可那是先有了经济实力,才有了美国文化的。
新加坡的风格
上星期刚写了新加坡的话题,与SEO无关,还有点上瘾,今天再聊聊新加坡。
低自尊、文化差异、择偶思考——亲密关系线下分享(下)
分清楚眼前人是否是良人,能够获得一段健康且滋养你的关系,我想这是一个人一生都需要学习并尝试的重要命题。
揭秘美国降息周期:经济复苏信号与全球影响的深度解析
历史上,美国经历了多次降息周期,每一次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目的比如1984-1986年,为了抑制美元过快上行,降息幅度达到了5.625%而2001-2003年,面对科网股泡沫和经济衰退,降息幅度为5.5...
专访柳智宇:中国心理学在世界心理学体系里应该有自己的声音丨创始人说
我来到这个世间就是走过这一生,我把天地赋予我的使命尽可能去完成,不留下遗憾就可以了。
中国夫妻无性婚姻高达30%?无性婚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无性婚姻能坚持到最后吗?
大批中国年轻人,正在成为「假性不婚族」
希望你永远都有自主选择爱或不爱的勇气,也永远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中国式妻子的“哺乳型”婚姻,能走多远?
为什么你会被“妈宝男”吸引?带你看透“妈宝男”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中国年轻人正在排队离婚:如果不幸福, 离开也没关系
结婚是为了幸福,不结婚也是,离婚也是。
Google回归中国对SEO们意味着什么?
上个星期搜索相关行业最大的新闻莫过于Google回归中国的传言。SEO行业也经常有人怀念Google,觉得有Google才有SEO的春天。
9月14号北京第7届中国SEO排行榜大会见
9月14号我会回北京参加Netconcepts组织的第7届中国SEO排行榜大会。报名时可以用SEO每天一贴读者专用折扣码:zac001,可以打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