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到现在,你觉得自己的婚姻过得幸福吗?回答这个问题前,你会不会有些犹豫不决?说不幸福吧,毕竟也没有每天鸡飞狗跳,闹着离婚;可说幸福吧,又总差那么点意思:两人虽然每天同吃同睡,却始终感觉不到爱和亲近。话说得越来越少,亲密也成了例行公事。本应是最亲密的爱人,过着过着,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样的婚姻,实际上已经步入了假性亲密——用形式上的在一起,来回避真正的在一起。为什么会这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正在逐渐侵蚀婚姻的“假性亲密”。“我站在你左侧,却像隔着银河。”朋友鱼鱼和老公刚过完结婚5周年的纪念日。本以为他们还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没想到她却说:“我们之间好像没什么问题,可我真觉得好累,好像有他没他都一样……”在其他人看来,他俩一直很好:老公工资按时上交,没有不良嗜好,每个纪念日,都陪着鱼鱼一起过;鱼鱼也温柔顾家,衣食住行都给老公安排得井井有条。可只有鱼鱼知道,他们在外像“假面夫妻”,在家像“合租室友”。“每天躺在一起,对话却只有,睡了吧,关灯吧。”“过着过着,成了自己一个人过日子,晒合照、过纪念日都像例行公事。”“很多时候,我们连吵架都吵不起来。好多委屈想说,张口又觉得算了……”无论是鱼鱼还是老公,似乎都习惯了在关系里做一个“好人”。用着自己认为“好”的方式对待对方,有不满也不会轻易表达。而且,因为害怕让对方看到真实的自己,也害怕看见俩人的关系里真正存在的问题。两个人在潜意识下“共谋”,像角色扮演般,扮演着对方期待的自己。这样的两人,虽然都在努力“照顾”彼此,却也都会对对方失望。都觉得自己是一直在付出的一方,倍感委屈、不甘,继而愤怒。然后,无意识地把爱的能量消磨殆尽。明明伴侣就在身边,还是觉得孤立无援。长此以往,关系越来越远,最后,总有一方会离开。可哪怕离开了这段关系,习惯了假性亲密的人,面对一个新的人时,也还是会因要“坦露自己”而焦虑不安。然后不可避免地、无意识地扮演对方期待的角色,来掩盖真实的自己。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那我们无论辗转于多少段关系,都始终没法和别人有真正的联结。怎么就掉入假性亲密关系了?进入关系前,我们大多是满怀期待的,并不是冲着开始一段假性亲密关系去的。可为什么处着处着,关系却变“假”了呢?① 被隐藏的真实自我假性亲密,是一种在关系中逃避亲密的“防御”。习惯假性亲密的人,幼年时面对的世界常常是不稳定、不安全、甚至充满敌对感的。这样的感受,大多来源于父母对幼时的我们所表现出的焦虑、沮丧、忽视、甚至是情感虐待。为了维护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我们扮演成父母满意的模样,希望以此让父母“看见”自己。久而久之,「虚假的自我」就会通过“角色扮演”将「真实自我」埋在内心深处,来确保自己的安全。成年后,这种防御也被转移到亲密关系中。因为太害怕被伤害、太害怕失去,只能用“假我”来防御不确定带来的恐惧,反而让“真我”始终没被“看见”。② 父母相处模式的复刻在人生早期,我们就是通过观察亲近的人(主要是父母),来学习如何爱和被爱的。如果我们的父母,本身就是处在假性亲密关系中,从不主动、真诚、自发地表达爱意。那长大后,我们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复刻父母的相处模式。比如,更容易将亲密关系、婚姻和爱,看作是例行的、僵化的、程序化的互动而已。在这样的家庭下长大的我们,很难体验到,并主动创造好的亲密关系中所必需的“激情”。③ 情感禁闭情感禁闭是指,个体在情感上封闭自己,不愿意表达或分享自己的情感,保持麻木疏离的一种状态。它同样是一种防御机制,用以防御“向对方展示真实的自己后带来的种种后果”。当我们发现自己开始对对方感兴趣,并表示出关心时,大脑会接受到危险的信息。为了不被伤害,我们选择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屏蔽所有的波动情绪以及情感的付出。可是,真正的爱,是需要我们袒露自己的脆弱,并且能接纳对方的脆弱的。当关系中的双方都选择了情感禁闭,那就默认了双方都决定保持情感上的麻木。将关系停在了表面,不深入彼此,不用去面对真正亲密后的各种不可控。那关系,自然也就陷入了“假性亲密”。如何走出假性亲密关系?要从过往已经习惯了的关系模式中走出来,并不容易。但,绝不是没有可能。首先,发现并正视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已经形成的角色或期望的固定模式。比如,会因为焦虑、害怕,无意识地重复过往的固定脚本,扮演起“过度付出者”。然后,从最小的事情开始,去真实地表达自己。在渴望被对方看见的时候,不要压抑不去表达,说“没事”“都可以”。也不要在脑海预演各种被对方拒绝、嫌弃的场景。把觉察放回当下,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让对方了解真实的你。同时,观察对方真实的反应。这一定会让你害怕,大脑可能也会跳出来预警,告诉你暴露真实的自己是危险的。别害怕,试着从最小的事情开始,比如“我不想吃这家饭店,太辣了”。接着,练习和对方进行不防御的沟通。首次咨询即享半价戳图立省至少200元! 你可能想看: 咨询师该如何面对来访者的流失? | 来访者放弃你,可能是因为.... 触及他人痛苦的体验才是改变的关键。 我不爱你,只是想占有你|解忧杂货铺 在爱情中我们可能会一次次尝试又失败,但只有经历这些探索,我们才能找到独属于自己的爱情。 “5年攒40万”:像老人一样生活后,我的人生越来越顺了 年轻人像老年人一样去生活,其实是TA们实现自洽的一种方式。 心理学发展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心理疾病越来越多了? 现代人的普遍痛苦在于,永远无法安心。 正在变味的现代爱情:为什么恋爱越来越难? 爱是动词,不是名词,爱是一种去爱人的能力,而非一种被爱的需求。 我可以改变我的伴侣吗?答案可能是很难 改变是复杂的,在一段关系中,责任的归属会让人感到困惑。 怎么从心里放弃一个你很爱,但是不爱你的人? 你之所以放不下那个在感情中虐你的人,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情绪。 童年被情感忽视的你,可以在深度关系中疗愈 改变很难,但是值得的。 什么都不想做?|可能是多巴胺缺乏 多巴胺会影响我们神经系统的整体兴奋性和反应性,并在各种功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满脑子都是谈恋爱?你可能是“性缘脑” 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的关系之一。但它不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唯一可能,更不是生活的唯一必需品。
伴侣越来越不爱你,可能是你教的
2024-06-13 | 浏览: 25
结婚到现在,你觉得自己的婚姻过得幸福吗?
回答这个问题前,你会不会有些犹豫不决?
说不幸福吧,毕竟也没有每天鸡飞狗跳,闹着离婚;
可说幸福吧,又总差那么点意思:
两人虽然每天同吃同睡,却始终感觉不到爱和亲近。
话说得越来越少,亲密也成了例行公事。
本应是最亲密的爱人,过着过着,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这样的婚姻,实际上已经步入了假性亲密——
用形式上的在一起,来回避真正的在一起。
为什么会这样?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正在逐渐侵蚀婚姻的“假性亲密”。
“我站在你左侧,却像隔着银河。”朋友鱼鱼和老公刚过完结婚5周年的纪念日。
本以为他们还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没想到她却说:
“我们之间好像没什么问题,可我真觉得好累,好像有他没他都一样……”
在其他人看来,他俩一直很好:
老公工资按时上交,没有不良嗜好,每个纪念日,都陪着鱼鱼一起过;
鱼鱼也温柔顾家,衣食住行都给老公安排得井井有条。
可只有鱼鱼知道,他们在外像“假面夫妻”,在家像“合租室友”。
“每天躺在一起,对话却只有,睡了吧,关灯吧。”
“过着过着,成了自己一个人过日子,晒合照、过纪念日都像例行公事。”
“很多时候,我们连吵架都吵不起来。好多委屈想说,张口又觉得算了……”
无论是鱼鱼还是老公,似乎都习惯了在关系里做一个“好人”。
用着自己认为“好”的方式对待对方,有不满也不会轻易表达。
而且,因为害怕让对方看到真实的自己,也害怕看见俩人的关系里真正存在的问题。
两个人在潜意识下“共谋”,像角色扮演般,扮演着对方期待的自己。
这样的两人,虽然都在努力“照顾”彼此,却也都会对对方失望。
都觉得自己是一直在付出的一方,倍感委屈、不甘,继而愤怒。
然后,无意识地把爱的能量消磨殆尽。明明伴侣就在身边,还是觉得孤立无援。
长此以往,关系越来越远,最后,总有一方会离开。
可哪怕离开了这段关系,习惯了假性亲密的人,面对一个新的人时,也还是会因要“坦露自己”而焦虑不安。
然后不可避免地、无意识地扮演对方期待的角色,来掩盖真实的自己。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那我们无论辗转于多少段关系,都始终没法和别人有真正的联结。
怎么就掉入假性亲密关系了?进入关系前,我们大多是满怀期待的,并不是冲着开始一段假性亲密关系去的。
可为什么处着处着,关系却变“假”了呢?
① 被隐藏的真实自我
假性亲密,是一种在关系中逃避亲密的“防御”。
习惯假性亲密的人,幼年时面对的世界常常是不稳定、不安全、甚至充满敌对感的。
这样的感受,大多来源于父母对幼时的我们所表现出的焦虑、沮丧、忽视、甚至是情感虐待。
为了维护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我们扮演成父母满意的模样,希望以此让父母“看见”自己。
久而久之,「虚假的自我」就会通过“角色扮演”将「真实自我」埋在内心深处,来确保自己的安全。
成年后,这种防御也被转移到亲密关系中。
因为太害怕被伤害、太害怕失去,只能用“假我”来防御不确定带来的恐惧,反而让“真我”始终没被“看见”。
② 父母相处模式的复刻
在人生早期,我们就是通过观察亲近的人(主要是父母),来学习如何爱和被爱的。
如果我们的父母,本身就是处在假性亲密关系中,从不主动、真诚、自发地表达爱意。
那长大后,我们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复刻父母的相处模式。
比如,更容易将亲密关系、婚姻和爱,看作是例行的、僵化的、程序化的互动而已。
在这样的家庭下长大的我们,很难体验到,并主动创造好的亲密关系中所必需的“激情”。
③ 情感禁闭
情感禁闭是指,个体在情感上封闭自己,不愿意表达或分享自己的情感,保持麻木疏离的一种状态。
它同样是一种防御机制,用以防御“向对方展示真实的自己后带来的种种后果”。
当我们发现自己开始对对方感兴趣,并表示出关心时,大脑会接受到危险的信息。
为了不被伤害,我们选择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屏蔽所有的波动情绪以及情感的付出。
可是,真正的爱,是需要我们袒露自己的脆弱,并且能接纳对方的脆弱的。
当关系中的双方都选择了情感禁闭,那就默认了双方都决定保持情感上的麻木。
将关系停在了表面,不深入彼此,不用去面对真正亲密后的各种不可控。
那关系,自然也就陷入了“假性亲密”。
如何走出假性亲密关系?要从过往已经习惯了的关系模式中走出来,并不容易。
但,绝不是没有可能。
首先,发现并正视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已经形成的角色或期望的固定模式。
比如,会因为焦虑、害怕,无意识地重复过往的固定脚本,扮演起“过度付出者”。
然后,从最小的事情开始,去真实地表达自己。
在渴望被对方看见的时候,不要压抑不去表达,说“没事”“都可以”。
也不要在脑海预演各种被对方拒绝、嫌弃的场景。
把觉察放回当下,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让对方了解真实的你。
同时,观察对方真实的反应。
这一定会让你害怕,大脑可能也会跳出来预警,告诉你暴露真实的自己是危险的。
别害怕,试着从最小的事情开始,比如“我不想吃这家饭店,太辣了”。
接着,练习和对方进行不防御的沟通。
首次咨询即享半价
戳图立省至少200元!
咨询师该如何面对来访者的流失? | 来访者放弃你,可能是因为....
触及他人痛苦的体验才是改变的关键。
我不爱你,只是想占有你|解忧杂货铺
在爱情中我们可能会一次次尝试又失败,但只有经历这些探索,我们才能找到独属于自己的爱情。
“5年攒40万”:像老人一样生活后,我的人生越来越顺了
年轻人像老年人一样去生活,其实是TA们实现自洽的一种方式。
心理学发展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心理疾病越来越多了?
现代人的普遍痛苦在于,永远无法安心。
正在变味的现代爱情:为什么恋爱越来越难?
爱是动词,不是名词,爱是一种去爱人的能力,而非一种被爱的需求。
我可以改变我的伴侣吗?答案可能是很难
改变是复杂的,在一段关系中,责任的归属会让人感到困惑。
怎么从心里放弃一个你很爱,但是不爱你的人?
你之所以放不下那个在感情中虐你的人,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情绪。
童年被情感忽视的你,可以在深度关系中疗愈
改变很难,但是值得的。
什么都不想做?|可能是多巴胺缺乏
多巴胺会影响我们神经系统的整体兴奋性和反应性,并在各种功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满脑子都是谈恋爱?你可能是“性缘脑”
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的关系之一。但它不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唯一可能,更不是生活的唯一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