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在女生寝室里,和舍友八卦讨论。“未来我的男朋友,他的生命只能有我一个女人。”A陶醉地说。“啊,但我希望他有点故事,能读懂女人心(轻柔)。”B提出异议。“但他只对我动过心,多么忠贞(大声)多么浪漫啊!”A继续沉浸在幻想中。“有过经历的男人才能体察我的冷暖~”B抱了抱自己。“他的过往女性不多又不少,和我的经历相似或匹配就行(平静)。”C表态。“照我看,经历过于丰富的话,很难不渣(笃定)。”D说完就退出群聊了。你怎么看待?在考虑对方是否适合做对象时,照着自己的爱情观,可以考量各种因素:三观匹配度、性格合适度或讨喜度、才华能力、外貌身材等等,这些你都可以根据客观标准做出自己满意的评估。但是,当目标对象对你说:“我曾有三四个男朋友,他们使我成长了许多。”或者“我曾很爱过一个女孩,但其实我们并不合适,后来我发现你才是我最棒的选择。”,你会怎么处理?或许置之不理,但在夜深人静时又辗转反侧……不用担心!心理学家早就帮我们想过了,他们从这些情景中剥离出了“过往恋爱经历和个体交往意愿的关系”问题。没错,心理学家们早就在性吸引力、恋爱经历、个体评判、接受度等角度展开了缜密和八卦(bushi)的研究!我们去搜挖信息吧~你更希望和拥有哪种恋爱经历的人交往?如果ta有恋爱史,你会如何看待ta这个人?情感丰富、有性渴望、有异性青睐的品质或才能、能更理解自己?还是花心、游戏爱情、快餐式恋爱?这些思虑都会影响着交流是否要更进一步的决策。费孝通曾说:人的“当前”中包含着“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你看待ta,总忍不住去窥见ta的过去,动态空间朋友圈翻个底朝天。于是心理学家们问:恋爱经历的多少,会不会影响我们与特定个体的交往意愿强度?在恋爱史和交往意愿的关系话题里,最本质的应该是恋爱史和吸引力的联系。研究者发现:对象越有吸引力,与之发生性联系(包括交往、恋爱)的个体意愿会越强。这也符合我们的直觉,那么,恋爱史会影响TA对你的吸引力嘛?1.一个人的恋爱史对其吸引力有什么样的影响请大家设想以下情境:若是空白的恋爱史,你会不会对ta的吸引力产生怀疑?还是把恋爱经验的匮乏归因于ta有审慎、负责和忠贞的品质?是不容易堕入爱河或许下承诺?若有生动的、长篇小说般的恋爱史,你会不会认为ta具备很强的魅力和神秘感?于是产生了交往的初步憧憬……若是太长太长的恋爱史,你会不会对ta的人品和爱情观产生怀疑忧虑?“我会不会也只是ta生命的一个小插曲?”当ta对你的吸引力降低,你会不会打消交往念头?2.一些恋爱史给魅力加分他人认知的吸引力会增加交往意愿。A发现其他人也觉得B有魅力后,A也为认为B更有魅力了——这种具有普遍性的现象被称为mate-choice copying(直译为:配偶选择的复制)[1][2]。那么,拥有一定恋爱经历是否意味着他人对个体吸引力的一些认同?在一些婚前性行为自由的文化里,如果从无性体验、恋爱经历,个体也许会被认为缺乏特定的社交能力,经历的缺乏会使个体感到遭受偏见[3] 。某些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母胎solo者“不太好过”,不论是生活上缺乏支持安慰,在社交中也可能会感到孤立。于是我们和一些研究者推测:在至少在相对自由的文化中,相比于极少恋爱经历的个体,拥有一些(划重点,“一些”!)恋爱史的个体(他人曾与之交往意愿较强)可能会被认为更具有吸引力。在恋爱经历数量的局部范围内,存在恋爱经历增长而吸引力增加、交往意愿增强的情况。不过总体来看,交往意愿和恋爱经历数量呈现一个强负相关关系。恋爱经历和交往意愿的强负相关研究者对来自以白人群体分布为主、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物质较富裕、以个人主义为主要倾向的国家的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交往的意愿和过往性伴侣的数量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4],这意味着恋爱史越长,很大机率上个体再次进入关系的可能性越小、他人与之交往的意愿越弱。相关研究从个体评价的角度支持这一观点:在性经历(或恋爱经历)的基础上,个体会持续地做出不同的评判,相比于拥有更少放纵的性史,如果ta有更多,他们会给ta更多的负面评估[5]。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可谓是故事越多,形成负面评估的材料越多,对ta的消极印象就越强,交往意愿更弱。也有研究者发现,更放纵的对象通常会被认为道德更差、更不传统、更不守规矩[6]。交往意愿和恋爱史的曲线关系!事实不是线性单调、简单粗暴的,研究者在交往意愿和恋爱经历数量间发现了有趣的曲线规律。研究者发现恋爱经历数量(过去性伴侣数量)在很大范围内极大地影响交往意愿,而不是简单的有或无的关系!让我们看看精确到个数的结果图(过往性伴侣数量对交往意愿的影响):我们清楚看到,在三四个过往性伴侣数量内,一开始交往意愿会随经历丰富而增加,但是恋爱经历数量到达一定的值后,在很大的区间范围内,经历的不断丰富带来的是交往意愿的迅速下降。于是,我们对曲线的变化拐点感到了疑惑:恋爱经历数量增长到一定值后,就不能以其丰富度的增加带来吸引力增加了,为什么呢?有研究者给出两种解释:(1)ta得性方面的疾病概率较高[7];(2)过往性伴侣过多,表明ta在数据上称不上一个忠实的长期伴侣[8]。很显然,得性病会让人避而远之。但为什么不能成为忠实的长期伴侣也会减损我们认知到的ta的魅力呢?有研究者推测,也许因为要助于双双共同抚育后代进而繁衍生息,我们进化形成了配对联结(pair bonding)的倾向——我们普遍期待一种可持续的,甚至一辈子的、深切的情感联结[9-12]。相对地,我们可能会发展出对不利于长期关系特质的厌恶[4]:”ta恋爱经历过多,可能意味着很难长长久久,唉,还是算了吧”。结合日常经验,我们也许可以理解太长的恋爱史会削弱魅力值。在生活中,谈及情场老手、“海王”、情圣......我们对这类人的态度往往是不屑、回避、拒绝的,“舆论”的压力似乎常常伴随较长的恋爱史。此外,太长的恋爱史或许意味着个体的心理状态需要调整,比如失恋后部分人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挫折”状态,还比如需要学会放下对某人某物难以消退的情感寄托。不过,曲线规律不是处处显灵的!这种规律被认为只适用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一种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按照自己的心理倾向和喜好去做出配偶选择的环境。而在包办婚姻或坚决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文化里,此规律无效。这样的环境中,选择没有任何恋爱史、性经历的伴侣过一生是常见的、文化默许的决策: “最好一点恋爱经历都不要有!”恋爱史与交往意愿的其他影响因素1.性别双标性别双标是什么?它内涵丰富,其中,根据性的双重标准,男孩和男人会因为与异性性接触(包括接吻、牵手、性行为等)而受到奖励和赞扬,而女孩和女人则会因为类似的行为而受到贬损和侮辱[13]。如果它是真实存在的,就意味着有较多恋爱经历的女孩,建立长期伴侣关系的失败风险比男生大。但是研究者客观搜集的数据并不能支持这个假设,这说明“性别双标”似乎并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2.短期还是长期恋爱研究者发现,在对最终交往意愿的影响因素中,长期或短期恋爱目的和性别有交互作用[4]。这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下:(1)若考虑建立长期恋爱关系(追求天长地久),潜在对象的恋爱史对于个体交往意愿的影响没有性别差异。也就是说,在想要追求幸福、找到一生挚爱的情况下,男性女性对于对象恋爱史的介意程度几乎一致:即两性都最愿意与过去有两个性伴侣的人交往,而不太愿意与过去伴侣较少或较多的人交往。(2)但若考虑建立短期恋爱关系(一场灿若烟火的恋爱,尽管短暂易逝),与女性相比,男性更能容忍曾拥有较多性伴侣的对象[4]。在此情况下,“你的过去于我没多大关系”,他可能更看中的是当下相处的快乐。不过,当历史性伴侣数量逐渐增加时,两性都表现为交往意愿降低。下图[4]清晰的表现了在长短期恋爱目的下(左图为长期,右图为短期),两性在ta曾有不同数量性伴侣下的对ta的交往意愿:(注:横坐标是过去曾有的性伴侣数量,纵坐标是交往意愿,上方曲线是男性,下方曲线是女性)结束语“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我们花了一篇文章的时间去理性地解剖恋爱史与交往意愿的关系。但是,在修炼爱情的路上并不是完成各种变量控制的实验。如果没有两颗心的双向奔赴,那么所有的恋爱史研究结论都没有存在的根基。真理出自实践,愿我们都能亲身地、真实地体验爱与被爱,在不断地了解自己中寻找ta。投票:恋爱倾向小调查,你会更偏好对象的恋爱史是?(单选)纯洁的白纸,想成为对方的初恋!谈过但谈得不多,一两次刚好,有点经验又能够一起成长。喜欢和成熟有经验的人相处感觉会比较省心。和自己差不多就行,这个标准是随自己的经验而变动滴。其他,欢迎留言评论~-学堂君-学堂君曾经看过一句“青春伤痛文学”,大意是:你的过去我不愿过问,那是你的事情。你的未来我希望参与,这是我的荣幸。如果真的遇到了喜欢的人,就一起携手往前看吧~ 你可能想看: 以前听ASMR助眠,现在通宵听ASMR… ASMR是一种十分神奇的体验。不过,ASMR虽好,也别贪多。 男朋友经常鸽我,现在看到他的消息就恶心|解忧杂货铺 为什么即使我们发现在这段感情中我们常感到难过和痛苦,我们却难以离开对方呢? “我曾经抑郁、焦虑、处于自杀边缘,那时旷野之息救了我。” “在游戏中过千万种人生”,这可能是拓展自我维度的一种方式,也可以丰富认知。 为什么现在很多优秀的女孩,都不恋爱结婚? 回避亲密的背后,是深埋内心的恐惧。 为什么我和伴侣总是反复争吵?| 可能有这几个原因 在重复的问题上争吵,不论这个问题是大是小,对你们的关系来说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Google企鹅更新4.0的几个特点 9月底,Google上线了企鹅更新4.0(Penguin 4.0)。综合看到的一些总结,简短记录一下Penguin 4.0的几个特点,省得以后忘了。 几个网上从来没有人提到的SEO问题 前几天一位叫Friagan的朋友给我写email,问了几个他认为是网上从来没有人提到过的SEO问题。 无聊,现代人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心理小知识 与其和无聊展开“拉锯战”,还不如接纳它,这更容易,也更有成效。 Google产品评论算法更新(更新至2023年12月,现已改名为评论更新) 2021年4月8号,Google上线所谓“产品评论更新”(product reviews update)。做英文产品测评内容网站的SEO应该关注,Google又开辟了一个新战场。 百度官方号(现在正式名称是熊掌号)与SEO 前几天在北京参加第7届SEO排行榜时,和百度工程师私下交流了一下百度官方号的问题,听到一些内部消息。进入官方号系统的页面在收录、排名、展现上都将有优势。
我曾爱过几个,现在只钟意你 | 恋爱史和交往意愿
2024-06-13 | 浏览: 20
想象在女生寝室里,和舍友八卦讨论。
“未来我的男朋友,他的生命只能有我一个女人。”A陶醉地说。
“啊,但我希望他有点故事,能读懂女人心(轻柔)。”B提出异议。
“但他只对我动过心,多么忠贞(大声)多么浪漫啊!”A继续沉浸在幻想中。
“有过经历的男人才能体察我的冷暖~”B抱了抱自己。
“他的过往女性不多又不少,和我的经历相似或匹配就行(平静)。”C表态。
“照我看,经历过于丰富的话,很难不渣(笃定)。”D说完就退出群聊了。
你怎么看待?
在考虑对方是否适合做对象时,照着自己的爱情观,可以考量各种因素:三观匹配度、性格合适度或讨喜度、才华能力、外貌身材等等,这些你都可以根据客观标准做出自己满意的评估。
但是,当目标对象对你说:“我曾有三四个男朋友,他们使我成长了许多。”或者“我曾很爱过一个女孩,但其实我们并不合适,后来我发现你才是我最棒的选择。”,你会怎么处理?或许置之不理,但在夜深人静时又辗转反侧……
不用担心!心理学家早就帮我们想过了,他们从这些情景中剥离出了“过往恋爱经历和个体交往意愿的关系”问题。没错,心理学家们早就在性吸引力、恋爱经历、个体评判、接受度等角度展开了缜密和八卦(bushi)的研究!我们去搜挖信息吧~
你更希望和拥有哪种恋爱经历的人交往?如果ta有恋爱史,你会如何看待ta这个人?情感丰富、有性渴望、有异性青睐的品质或才能、能更理解自己?还是花心、游戏爱情、快餐式恋爱?这些思虑都会影响着交流是否要更进一步的决策。
费孝通曾说:人的“当前”中包含着“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你看待ta,总忍不住去窥见ta的过去,动态空间朋友圈翻个底朝天。于是心理学家们问:恋爱经历的多少,会不会影响我们与特定个体的交往意愿强度?在恋爱史和交往意愿的关系话题里,最本质的应该是恋爱史和吸引力的联系。
研究者发现:对象越有吸引力,与之发生性联系(包括交往、恋爱)的个体意愿会越强。这也符合我们的直觉,那么,恋爱史会影响TA对你的吸引力嘛?
1.一个人的恋爱史对其吸引力有什么样的影响
请大家设想以下情境:
若是空白的恋爱史,你会不会对ta的吸引力产生怀疑?还是把恋爱经验的匮乏归因于ta有审慎、负责和忠贞的品质?是不容易堕入爱河或许下承诺?
若有生动的、长篇小说般的恋爱史,你会不会认为ta具备很强的魅力和神秘感?于是产生了交往的初步憧憬……
若是太长太长的恋爱史,你会不会对ta的人品和爱情观产生怀疑忧虑?“我会不会也只是ta生命的一个小插曲?”当ta对你的吸引力降低,你会不会打消交往念头?
2.一些恋爱史给魅力加分
他人认知的吸引力会增加交往意愿。A发现其他人也觉得B有魅力后,A也为认为B更有魅力了——这种具有普遍性的现象被称为mate-choice copying(直译为:配偶选择的复制)[1][2]。那么,拥有一定恋爱经历是否意味着他人对个体吸引力的一些认同?
在一些婚前性行为自由的文化里,如果从无性体验、恋爱经历,个体也许会被认为缺乏特定的社交能力,经历的缺乏会使个体感到遭受偏见[3] 。某些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母胎solo者“不太好过”,不论是生活上缺乏支持安慰,在社交中也可能会感到孤立。
于是我们和一些研究者推测:在至少在相对自由的文化中,相比于极少恋爱经历的个体,拥有一些(划重点,“一些”!)恋爱史的个体(他人曾与之交往意愿较强)可能会被认为更具有吸引力。
在恋爱经历数量的局部范围内,存在恋爱经历增长而吸引力增加、交往意愿增强的情况。不过总体来看,交往意愿和恋爱经历数量呈现一个强负相关关系。
恋爱经历和交往意愿的强负相关研究者对来自以白人群体分布为主、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物质较富裕、以个人主义为主要倾向的国家的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交往的意愿和过往性伴侣的数量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4],这意味着恋爱史越长,很大机率上个体再次进入关系的可能性越小、他人与之交往的意愿越弱。
相关研究从个体评价的角度支持这一观点:在性经历(或恋爱经历)的基础上,个体会持续地做出不同的评判,相比于拥有更少放纵的性史,如果ta有更多,他们会给ta更多的负面评估[5]。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可谓是故事越多,形成负面评估的材料越多,对ta的消极印象就越强,交往意愿更弱。也有研究者发现,更放纵的对象通常会被认为道德更差、更不传统、更不守规矩[6]。
交往意愿和恋爱史的曲线关系!事实不是线性单调、简单粗暴的,研究者在交往意愿和恋爱经历数量间发现了有趣的曲线规律。
研究者发现恋爱经历数量(过去性伴侣数量)在很大范围内极大地影响交往意愿,而不是简单的有或无的关系!
让我们看看精确到个数的结果图(过往性伴侣数量对交往意愿的影响):
我们清楚看到,在三四个过往性伴侣数量内,一开始交往意愿会随经历丰富而增加,但是恋爱经历数量到达一定的值后,在很大的区间范围内,经历的不断丰富带来的是交往意愿的迅速下降。
于是,我们对曲线的变化拐点感到了疑惑:恋爱经历数量增长到一定值后,就不能以其丰富度的增加带来吸引力增加了,为什么呢?
有研究者给出两种解释:(1)ta得性方面的疾病概率较高[7];(2)过往性伴侣过多,表明ta在数据上称不上一个忠实的长期伴侣[8]。
很显然,得性病会让人避而远之。但为什么不能成为忠实的长期伴侣也会减损我们认知到的ta的魅力呢?
有研究者推测,也许因为要助于双双共同抚育后代进而繁衍生息,我们进化形成了配对联结(pair bonding)的倾向——我们普遍期待一种可持续的,甚至一辈子的、深切的情感联结[9-12]。相对地,我们可能会发展出对不利于长期关系特质的厌恶[4]:”ta恋爱经历过多,可能意味着很难长长久久,唉,还是算了吧”。
结合日常经验,我们也许可以理解太长的恋爱史会削弱魅力值。在生活中,谈及情场老手、“海王”、情圣......我们对这类人的态度往往是不屑、回避、拒绝的,“舆论”的压力似乎常常伴随较长的恋爱史。
此外,太长的恋爱史或许意味着个体的心理状态需要调整,比如失恋后部分人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挫折”状态,还比如需要学会放下对某人某物难以消退的情感寄托。
不过,曲线规律不是处处显灵的!这种规律被认为只适用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一种人们可以相对自由地,按照自己的心理倾向和喜好去做出配偶选择的环境。而在包办婚姻或坚决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文化里,此规律无效。这样的环境中,选择没有任何恋爱史、性经历的伴侣过一生是常见的、文化默许的决策: “最好一点恋爱经历都不要有!”
恋爱史与交往意愿的其他影响因素1.性别双标
性别双标是什么?它内涵丰富,其中,根据性的双重标准,男孩和男人会因为与异性性接触(包括接吻、牵手、性行为等)而受到奖励和赞扬,而女孩和女人则会因为类似的行为而受到贬损和侮辱[13]。
如果它是真实存在的,就意味着有较多恋爱经历的女孩,建立长期伴侣关系的失败风险比男生大。但是研究者客观搜集的数据并不能支持这个假设,这说明“性别双标”似乎并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2.短期还是长期恋爱
研究者发现,在对最终交往意愿的影响因素中,长期或短期恋爱目的和性别有交互作用[4]。这是什么意思呢?
接下来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下:
(1)若考虑建立长期恋爱关系(追求天长地久),潜在对象的恋爱史对于个体交往意愿的影响没有性别差异。也就是说,在想要追求幸福、找到一生挚爱的情况下,男性女性对于对象恋爱史的介意程度几乎一致:即两性都最愿意与过去有两个性伴侣的人交往,而不太愿意与过去伴侣较少或较多的人交往。
(2)但若考虑建立短期恋爱关系(一场灿若烟火的恋爱,尽管短暂易逝),与女性相比,男性更能容忍曾拥有较多性伴侣的对象[4]。在此情况下,“你的过去于我没多大关系”,他可能更看中的是当下相处的快乐。不过,当历史性伴侣数量逐渐增加时,两性都表现为交往意愿降低。
下图[4]清晰的表现了在长短期恋爱目的下(左图为长期,右图为短期),两性在ta曾有不同数量性伴侣下的对ta的交往意愿:(注:横坐标是过去曾有的性伴侣数量,纵坐标是交往意愿,上方曲线是男性,下方曲线是女性)
结束语“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
我们花了一篇文章的时间去理性地解剖恋爱史与交往意愿的关系。但是,在修炼爱情的路上并不是完成各种变量控制的实验。如果没有两颗心的双向奔赴,那么所有的恋爱史研究结论都没有存在的根基。
真理出自实践,愿我们都能亲身地、真实地体验爱与被爱,在不断地了解自己中寻找ta。
-学堂君-学堂君曾经看过一句“青春伤痛文学”,大意是:你的过去我不愿过问,那是你的事情。你的未来我希望参与,这是我的荣幸。
如果真的遇到了喜欢的人,就一起携手往前看吧~
以前听ASMR助眠,现在通宵听ASMR…
ASMR是一种十分神奇的体验。不过,ASMR虽好,也别贪多。
男朋友经常鸽我,现在看到他的消息就恶心|解忧杂货铺
为什么即使我们发现在这段感情中我们常感到难过和痛苦,我们却难以离开对方呢?
“我曾经抑郁、焦虑、处于自杀边缘,那时旷野之息救了我。”
“在游戏中过千万种人生”,这可能是拓展自我维度的一种方式,也可以丰富认知。
为什么现在很多优秀的女孩,都不恋爱结婚?
回避亲密的背后,是深埋内心的恐惧。
为什么我和伴侣总是反复争吵?| 可能有这几个原因
在重复的问题上争吵,不论这个问题是大是小,对你们的关系来说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Google企鹅更新4.0的几个特点
9月底,Google上线了企鹅更新4.0(Penguin 4.0)。综合看到的一些总结,简短记录一下Penguin 4.0的几个特点,省得以后忘了。
几个网上从来没有人提到的SEO问题
前几天一位叫Friagan的朋友给我写email,问了几个他认为是网上从来没有人提到过的SEO问题。
无聊,现代人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心理小知识
与其和无聊展开“拉锯战”,还不如接纳它,这更容易,也更有成效。
Google产品评论算法更新(更新至2023年12月,现已改名为评论更新)
2021年4月8号,Google上线所谓“产品评论更新”(product reviews update)。做英文产品测评内容网站的SEO应该关注,Google又开辟了一个新战场。
百度官方号(现在正式名称是熊掌号)与SEO
前几天在北京参加第7届SEO排行榜时,和百度工程师私下交流了一下百度官方号的问题,听到一些内部消息。进入官方号系统的页面在收录、排名、展现上都将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