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洽的苏诗丁《再见爱人》中的张婉婷,情绪不稳定,惹来很多人的反感,张婉婷自己也很苦恼:我怎么就这么不能自洽呢?与张婉婷的强烈张力不同,苏诗丁则是一个非常自洽的人。苏诗丁的自洽表现在她总是能站在别人角度去理解别人的诉求,能够共情别人,无论是对陈美玲,还是对张婉婷,还是对其他男嘉宾。 她的自洽还表现在内心的笃定与理智。节目第一期,她和卢歌离婚后一年多第一次见面,她与卢歌保持着一个非常客气的距离。节目第三期,夫妻角色呼唤,不得已两人第一次有了身体的亲密接触,卢歌抱着她的腰,苏诗丁一直捂着脸,她是在流泪。身体的接触激发起她曾经对卢歌身体的记忆,回到住处,她描述自己当初和卢歌相识相爱也是因为舞蹈中身体的接触,那个是让她着迷的,她到现在都能清晰的描述出对卢身体的感觉:干燥的,青草的味道。但是当张婉婷说,你还是爱的,她说,爱过了。最后环节,对于离婚还是不离婚,她依然选择了离婚。正是因为体味过你的好,所以,当你拿走之后,我是如此的痛,为了回避承受那个痛,我选择远离,我选择再也不需要。这就是回避型依恋者的特点。回避型依恋的形成Ainsworth通过陌生情境实验发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依恋模式,每个模式都对应着一个不同的母婴在家庭里互动的模式。这三种不同的依恋模式分别是: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她的学生Mary Main又作为补充提出了混乱型依恋模式。在陌生情境实验中,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和父母分离时不会哭,和父母重聚时,主动回避或忽视父母,比如,走开,转身,或着被父母抱起来时会挣脱父母的手臂。几乎或从来不与父母亲近,或者也不寻求接触,没有痛苦,也不愤怒。回应父母时没有情绪,整个过程中注意力都在玩具或者环境上。回避型依恋者的母亲,主动拒绝婴儿想要连接的请求。还有会在孩子很悲伤时候,母亲出现退缩行为。研究表明,对情绪表达的抑制,对身体接触的厌恶,以及在实际身体接触时的粗鲁唐突,都是产生回避型婴儿的抚养标志。通常,这些回避型婴儿被母亲抱在怀里的时候,不是紧紧的搂着母亲或黏在母亲身上,而是显得松软无力的样子。苏诗丁的回避从节目目前讲述的内容看,苏诗丁和卢歌都有回避型依恋的特点。卢歌回避的方式是自娱自乐,第一次见面,他像一个很会玩的大男孩,滑着自己的滑板车飞驰而来。他带着飞盘邀请宋宁锋与他一起玩,大清早起床,一个人去摄影,一个人独坐淋雨。苏诗丁说,我从小的成长经历,不坚强不行,不坚强不行背后是婴儿这样一个幻想:我只能依靠我自己,妈妈是靠不住的。所以,她不表达自己的诉求,因为她觉得自己得不到。一次次的失望帮助她建立起来一种防御机制,就是我没有需要,我没有感觉。你给不给我我都可以。这也许也是她和卢歌越南旅游时候,她作的原因,她从卢歌那里得到了自己从没有过的安全和包容照顾,现在卢歌一到大集体里就把注意力全部投注到大家身上,她被抛弃被拒绝的感觉就又回来了。但是她没有办法像张婉婷那样直接表达诉求或者情绪,只能做出卢歌认为是作的反应,让人看不出来目的的撒娇。卢歌的那个批评对于苏诗丁来说也是致命的。“你是感觉好日子过久了,你作什么作?”“作”是苏诗丁从小到大一直在回避的东西,通过撒娇获得依赖。你说我依赖?这个还了的?立马回避逃开,我要独立我要坚强。所以,那个去北京发展,潜意识里也许已经是在回避对卢歌的依赖了。恰好卢歌也是回避型依恋,他也无法表达对别人的需求。他也不会说,我看上去很大男人,但是我内心很需要你的,很需要你安慰我陪伴我的。他说不出来。内心都很想念,但我就是不说出来。一年不联系,久而久之,干脆放弃。节目中两人都说自己抑郁过。在他们两人这里,抑郁是什么,就是卢歌说的那个黑洞,想往下跳的黑洞。对于回避型依恋的孩子来说,妈妈离开,就像是内心失去了一大块,就是一个黑洞,无法弥补的黑洞。发展出来回避性的适应模式,本质上就是在回避对这个黑洞的体验。苏诗丁去北京发展,把注意力都放在事业上,卢歌抑郁了,他再次体验到被妈妈拒绝被妈妈抛弃。苏诗丁后来也抑郁了,她自己解释抑郁的原因是事业受挫。也许拼命发展事业只是暂时填补了那个黑洞,当事业受挫时,这个黑洞必然会再次出现,她抑郁也就很正常了。这也是为什么回避型依恋者往往表现的非常乖懂事,非常自洽。临床中那些微笑型抑郁,阳光型抑郁的人大多是回避型依恋模式。表面看上去自娱自乐,很自洽,潜意识深处却是深深的丧失感和无助绝望。与回避型依恋者相处在陌生情境实验中,母亲的离开或者回来,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好像都明显无动于衷,出奇的漠不关心,只是不停的探索着周围环境。他们这种很明显缺乏痛苦的表现很容易被人错误的理解为平静,实际上分离场景中,他们的心率和那些看上去很痛苦的安全型依恋的同龄人一样,都是加快的。并且皮质醇水平,身体主要的压力荷尔蒙,在实验过程中前后都明显高于安全型依恋的婴儿。他们发展出防御性的适应,放弃了要求。在节目第二期中,有一个环节是夫妻角色互换表演,两个人一起想起出去旅游的情境,男生骑车载着女生。这也是两人离婚后一年多没有见面第一次见面以来第一次“被迫”身体接触。卢歌坐在苏诗丁后面双手搂着苏的腰,苏则蒙着双眼,已经有泪出来。对于回避型依恋者来讲,身体是最不会撒谎的,也是无法用意志力来控制的。我们从卢歌的表情也可以看出,虽然被张婉婷“明确指出”借机揩油。也许对卢歌来说,其实是借机再次去感受两人身体接触时砰砰心跳的感觉。如果你遇到一个回避型依恋的恋人或者朋友,当她要和你拉开距离,或者显示想要拒绝你的时候,一定不要当真,就像苏诗丁写的歌“请勿打扰”,她自己说,其实是“请来打扰。”每次吵架,他可能说,我不生气啊,不说了,都过去了,你也不要当真。不说这个,咱们可以说点别的吧,或者安静呆在你身边。或者适当拉开一点距离,给他一定空间,但是一定不要真的离开他。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其实对身体是非常渴望的,而且身体也是最敏感最不会撒谎的。就像苏诗丁讲到自己和卢歌的相识相爱,源于身体的接触,两个最渴望身体链接的人发现了那个沉睡已久的渴望。就像母亲曾经的温暖怀抱和皮肤接触是他们最美好的记忆一样,那是他们内心最初最美好的来源,那是无法用意识来防御掉的。 所以,对于回避型依恋者,爱TA,就要不吝拥抱,给TA大大的一个拥抱,一个不够,那就再给两个!直到TA不躲不避与你紧紧相拥! 你可能想看: 如何识别回避型依恋人格?回避型依恋人格的 7 种表现 回避型依恋的人往往倾向于忽略情感亲密和依赖他人的重要性,这会使亲密关系复杂化。 和回避型依恋者谈恋爱,感觉自己总被推开 学会与回避型依恋者相处。 研究发现|回避型依恋者到底在逃避什么? 依恋类型对个体的成年期发展仍会产生十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情感体验和生活质量等方面。 “明明喜欢他,却总想推开他”:回避型依恋还有救吗? 在一段健康、长久的关系中,重要的从不是“你现在是什么样的人”,而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回避型依恋真的没有感情吗? 回避型依恋真的没有感情吗? 回避型依恋的爱情观:适度依赖、各自优秀 回避型依恋的感情观其实很简单:适度依赖,各自优秀。 既不喜欢自己,也难相信别人——恐惧型依恋者该如何走出自我的牢笼? 他们总在检测亲密关系里背叛与拒绝的信号,一旦认定为“被抛弃”的信号,就立刻遁逃出这段关系。 在高焦虑和高回避中来回摇摆|恐惧型回避依恋如何建立亲密关系 恐惧型回避依恋的人,该如何处理亲密关系呢? 深度解析依恋关系:焦虑型依恋在感情中如何自处? 有这样一类人:Ta们一谈恋爱就会变得特别粘人,敏感多虑,总是害怕被拒绝被抛弃;Ta们缺少安全感;Ta们时而粘人,又时而想回避;这种人也许具有「焦虑型依恋」风格。 回避型感情中的课题分离必修课:不要对伴侣的想法负责,对自己的需求负责 只有先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负责,才能持续对自己的认知负责,最终才能对一段关系、对伴侣负责。
回避型依恋者的自洽
2024-06-13 | 浏览: 23
《再见爱人》中的张婉婷,情绪不稳定,惹来很多人的反感,张婉婷自己也很苦恼:我怎么就这么不能自洽呢?与张婉婷的强烈张力不同,苏诗丁则是一个非常自洽的人。
苏诗丁的自洽表现在她总是能站在别人角度去理解别人的诉求,能够共情别人,无论是对陈美玲,还是对张婉婷,还是对其他男嘉宾。
她的自洽还表现在内心的笃定与理智。节目第一期,她和卢歌离婚后一年多第一次见面,她与卢歌保持着一个非常客气的距离。
节目第三期,夫妻角色呼唤,不得已两人第一次有了身体的亲密接触,卢歌抱着她的腰,苏诗丁一直捂着脸,她是在流泪。
身体的接触激发起她曾经对卢歌身体的记忆,回到住处,她描述自己当初和卢歌相识相爱也是因为舞蹈中身体的接触,那个是让她着迷的,她到现在都能清晰的描述出对卢身体的感觉:干燥的,青草的味道。但是当张婉婷说,你还是爱的,她说,爱过了。最后环节,对于离婚还是不离婚,她依然选择了离婚。
正是因为体味过你的好,所以,当你拿走之后,我是如此的痛,为了回避承受那个痛,我选择远离,我选择再也不需要。
这就是回避型依恋者的特点。
回避型依恋的形成Ainsworth通过陌生情境实验发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依恋模式,每个模式都对应着一个不同的母婴在家庭里互动的模式。这三种不同的依恋模式分别是: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她的学生Mary Main又作为补充提出了混乱型依恋模式。
在陌生情境实验中,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和父母分离时不会哭,和父母重聚时,主动回避或忽视父母,比如,走开,转身,或着被父母抱起来时会挣脱父母的手臂。几乎或从来不与父母亲近,或者也不寻求接触,没有痛苦,也不愤怒。回应父母时没有情绪,整个过程中注意力都在玩具或者环境上。
回避型依恋者的母亲,主动拒绝婴儿想要连接的请求。还有会在孩子很悲伤时候,母亲出现退缩行为。研究表明,对情绪表达的抑制,对身体接触的厌恶,以及在实际身体接触时的粗鲁唐突,都是产生回避型婴儿的抚养标志。通常,这些回避型婴儿被母亲抱在怀里的时候,不是紧紧的搂着母亲或黏在母亲身上,而是显得松软无力的样子。
苏诗丁的回避从节目目前讲述的内容看,苏诗丁和卢歌都有回避型依恋的特点。卢歌回避的方式是自娱自乐,第一次见面,他像一个很会玩的大男孩,滑着自己的滑板车飞驰而来。他带着飞盘邀请宋宁锋与他一起玩,大清早起床,一个人去摄影,一个人独坐淋雨。
苏诗丁说,我从小的成长经历,不坚强不行,不坚强不行背后是婴儿这样一个幻想:我只能依靠我自己,妈妈是靠不住的。
所以,她不表达自己的诉求,因为她觉得自己得不到。一次次的失望帮助她建立起来一种防御机制,就是我没有需要,我没有感觉。你给不给我我都可以。
这也许也是她和卢歌越南旅游时候,她作的原因,她从卢歌那里得到了自己从没有过的安全和包容照顾,现在卢歌一到大集体里就把注意力全部投注到大家身上,她被抛弃被拒绝的感觉就又回来了。
但是她没有办法像张婉婷那样直接表达诉求或者情绪,只能做出卢歌认为是作的反应,让人看不出来目的的撒娇。卢歌的那个批评对于苏诗丁来说也是致命的。“你是感觉好日子过久了,你作什么作?”
“作”是苏诗丁从小到大一直在回避的东西,通过撒娇获得依赖。
你说我依赖?这个还了的?立马回避逃开,我要独立我要坚强。所以,那个去北京发展,潜意识里也许已经是在回避对卢歌的依赖了。
恰好卢歌也是回避型依恋,他也无法表达对别人的需求。他也不会说,我看上去很大男人,但是我内心很需要你的,很需要你安慰我陪伴我的。他说不出来。内心都很想念,但我就是不说出来。一年不联系,久而久之,干脆放弃。
节目中两人都说自己抑郁过。在他们两人这里,抑郁是什么,就是卢歌说的那个黑洞,想往下跳的黑洞。
对于回避型依恋的孩子来说,妈妈离开,就像是内心失去了一大块,就是一个黑洞,无法弥补的黑洞。发展出来回避性的适应模式,本质上就是在回避对这个黑洞的体验。
苏诗丁去北京发展,把注意力都放在事业上,卢歌抑郁了,他再次体验到被妈妈拒绝被妈妈抛弃。苏诗丁后来也抑郁了,她自己解释抑郁的原因是事业受挫。也许拼命发展事业只是暂时填补了那个黑洞,当事业受挫时,这个黑洞必然会再次出现,她抑郁也就很正常了。
这也是为什么回避型依恋者往往表现的非常乖懂事,非常自洽。临床中那些微笑型抑郁,阳光型抑郁的人大多是回避型依恋模式。表面看上去自娱自乐,很自洽,潜意识深处却是深深的丧失感和无助绝望。
与回避型依恋者相处在陌生情境实验中,母亲的离开或者回来,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好像都明显无动于衷,出奇的漠不关心,只是不停的探索着周围环境。
他们这种很明显缺乏痛苦的表现很容易被人错误的理解为平静,实际上分离场景中,他们的心率和那些看上去很痛苦的安全型依恋的同龄人一样,都是加快的。并且皮质醇水平,身体主要的压力荷尔蒙,在实验过程中前后都明显高于安全型依恋的婴儿。他们发展出防御性的适应,放弃了要求。
在节目第二期中,有一个环节是夫妻角色互换表演,两个人一起想起出去旅游的情境,男生骑车载着女生。这也是两人离婚后一年多没有见面第一次见面以来第一次“被迫”身体接触。卢歌坐在苏诗丁后面双手搂着苏的腰,苏则蒙着双眼,已经有泪出来。
对于回避型依恋者来讲,身体是最不会撒谎的,也是无法用意志力来控制的。我们从卢歌的表情也可以看出,虽然被张婉婷“明确指出”借机揩油。也许对卢歌来说,其实是借机再次去感受两人身体接触时砰砰心跳的感觉。
如果你遇到一个回避型依恋的恋人或者朋友,当她要和你拉开距离,或者显示想要拒绝你的时候,一定不要当真,就像苏诗丁写的歌“请勿打扰”,她自己说,其实是“请来打扰。”
每次吵架,他可能说,我不生气啊,不说了,都过去了,你也不要当真。不说这个,咱们可以说点别的吧,或者安静呆在你身边。或者适当拉开一点距离,给他一定空间,但是一定不要真的离开他。
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其实对身体是非常渴望的,而且身体也是最敏感最不会撒谎的。
就像苏诗丁讲到自己和卢歌的相识相爱,源于身体的接触,两个最渴望身体链接的人发现了那个沉睡已久的渴望。就像母亲曾经的温暖怀抱和皮肤接触是他们最美好的记忆一样,那是他们内心最初最美好的来源,那是无法用意识来防御掉的。
所以,对于回避型依恋者,爱TA,就要不吝拥抱,给TA大大的一个拥抱,一个不够,那就再给两个!直到TA不躲不避与你紧紧相拥!
如何识别回避型依恋人格?回避型依恋人格的 7 种表现
回避型依恋的人往往倾向于忽略情感亲密和依赖他人的重要性,这会使亲密关系复杂化。
和回避型依恋者谈恋爱,感觉自己总被推开
学会与回避型依恋者相处。
研究发现|回避型依恋者到底在逃避什么?
依恋类型对个体的成年期发展仍会产生十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情感体验和生活质量等方面。
“明明喜欢他,却总想推开他”:回避型依恋还有救吗?
在一段健康、长久的关系中,重要的从不是“你现在是什么样的人”,而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回避型依恋真的没有感情吗?
回避型依恋真的没有感情吗?
回避型依恋的爱情观:适度依赖、各自优秀
回避型依恋的感情观其实很简单:适度依赖,各自优秀。
既不喜欢自己,也难相信别人——恐惧型依恋者该如何走出自我的牢笼?
他们总在检测亲密关系里背叛与拒绝的信号,一旦认定为“被抛弃”的信号,就立刻遁逃出这段关系。
在高焦虑和高回避中来回摇摆|恐惧型回避依恋如何建立亲密关系
恐惧型回避依恋的人,该如何处理亲密关系呢?
深度解析依恋关系:焦虑型依恋在感情中如何自处?
有这样一类人:Ta们一谈恋爱就会变得特别粘人,敏感多虑,总是害怕被拒绝被抛弃;Ta们缺少安全感;Ta们时而粘人,又时而想回避;这种人也许具有「焦虑型依恋」风格。
回避型感情中的课题分离必修课:不要对伴侣的想法负责,对自己的需求负责
只有先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负责,才能持续对自己的认知负责,最终才能对一段关系、对伴侣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