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单位: 萨尔兰大学在电视《请回答1988》中,完成了一整天枯燥乏味的学校作业后,宝拉想起了她早上告诉自己的话:“当我完成学业后,我会去跑步吃沙拉!”过了一会儿,她就开始坐在沙发上,一只手放在电视的遥控器上,另一只手放在一袋薯片里。我们如何理解这种情况?是她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不吃零食?还是她不再想施加自我控制?本研究采取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评估行为者对其现实生活中违反目标的归因行为。几个理论模型描述了将自我控制需求与随后的目标违反联系起来的两条途径。意志途径表明,这些违反目标的行为应该被解释为失败,而动机途径则建议将其解释为决策。什么是自我控制的失败?自我控制通常被定义为优先考虑长期目标而不是相互竞争的短期目标的能力。因此,当人们为了满足短期欲望而违背长期目标时,自我控制通常会失败。人们违背自己意图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有证据表明时间压力和酒精消费可以影响不健康食品的选择和消费。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a):哪些心理过程可以解释自我控制需求和随后的意图违反之间的关系。(b):这些违背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自我控制失败而不是深思熟虑的决定。研究1:假设1:采用经验抽样方法,调查早晨较高的自我控制要求是否与下午和晚上更多的违反意图有关。它还检验了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即精神疲劳和辩护过程)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了自我控制要求与随后的意图违反之间的关系。假设2:检查了先前的自我控制需求,通过心理疲劳和辩护过程调解,解释了这些归因。假设3:人们越是违背自己的意图,就越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负面评价,特别是当他们将违背意图归咎于无能而不是深思熟虑的决定时。方法:参与者对当天(下午3点到4点)的自我控制需求进行了评估。使用了工作疲劳量表中的三个项目和测量状态自我控制能力的五项量表中的三个项目来评估疲劳。当参与者表示他们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一个意图时,他们会说明他们违反意图的原因。参与者完成了四个项目,在认知上区分实际的失败和深思熟虑的决定。为了评估情感后果,有三个项目询问参与者在回顾他们的意图遵守/违反时感到后悔(重新记录),骄傲或满意的程度。数值越高表示评价越积极。结果:对违反意图的影响与假设1相反,在中午之前经历的自我控制需求并不能预测参与者在下午或晚上违背其意图的程度,b=0.05。三个中介模型通过疲劳和辩护来检验自我控制要求对违反意图的间接影响。正如预期的那样,自我控制要求导致更多的疲劳,而疲劳反过来又导致更多的违规行为(间接效应:b=0.08, β= .05, p = .005)。此外,自我控制的要求导致了更强烈的违反意图的理由。出乎意料的是,更强烈的理由反过来与更少(而不是更多)明显的实际违规行为有关。自我控制要求对违规行为的间接影响显著(b=-0.03, β=-.02, p=.016),但方向与预测相反。对无能和决定的归因的影响两个单一中介模型表明,自我控制需求增加了疲劳,增加了无能的归因(间接效应:b=0.07,β=.05, p=.005),但疲劳对决策归因没有间接影响(b=0.004,β=. 003,p = .872)。研究结果部分证实了假设2,表明自我控制需求与疲劳介导的无能归因之间存在正相关,但对决策归因或通过中介证明没有影响。对行为评价的影响与假设3一致,违规越大,参与者对违规行为的评价越不积极(表2)。此外,如果参与者将他们的违规行为归因于无能,那么他们对违规行为的评价就不那么积极,而如果他们将违规行为归因于决策,他们对违规行为的评价就会更加积极。两种归因都缓和了违规程度对其评估的影响:当将主要违规行为归因于无能时(图2a),对主要违规行为的负面评价更为负面(图2b)。无论何种归因,较小违规行为的负面评价都相似。与所有暗示自我损耗效应的模型相反,更明显的自我控制要求并没有导致当天晚些时候更多的违背意图。与意志和动机途径相一致,更高的自我控制要求导致更多的疲劳,而疲劳反过来又导致更多的违背意图。更高的自我控制要求也会导致更明显的违反意图的正当理由,令人惊讶的是,这与随后更少而不是更多的违反意图有关。研究2:在研究1中,我们意外地发现,更强烈的理由(表明一个人应该得到奖励的更强烈的感觉)与更弱的,而不是更强的,随后违背意图的行为有关。与我们的预期正好相反。在研究2中,我们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在辩解与违背意图(非预登记)之间负相关中的潜在中介作用。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一个人应该得到奖励的观点(理由)和随后不一定违反意图的奖励行为(放纵)之间的联系。我们还添加了一些探索性项目,可以深入了解证明措施的有效性。结果重复研究1的意外发现,更多的理由再次与较少的后续意图违反相关,b =-0.09, pseudo-R2=.097(表3)。自我效能被证明是负相关的一个合适解释,中介了辩护和违规之间的关联(间接效应:b= - 0.07,p <.001)。扩展研究1,在一个单独的模型中,我们检查并发现更多的理由与更多的放纵行为有关,而这些行为不一定违反意图。该效应符合预期方向,但不显著,b=0.06, pseudo-R2 = .002。额外的分析为我们的论证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首先,更强的理由预测了参与者报告他们违反奖励自己的意图的程度(即,归因于奖励;b=0.38)。这一发现表明,正如预期的那样,(a)有意的自我奖励是违反意图的一个有效理由,(b)一个人在中午应该得到奖励的感觉预示着他在当天晚些时候违反意图时是否会利用这一理由。其次,正当性预测了参与者使用中午评估的四个原因(努力、成功、克制、早上的压力)来证明他们在当天晚些时候违反意图的正当性的程度(b=0.33,pseudo-R2= .251)。研究讨论和结论:面对(至少部分掌握)需求可能会触发两个相反的过程:(a)疲劳,这会导致更多的后续违反意图;(b)一个人应该得到奖励的感觉,这会导致由于自我效能的提高而导致较少的后续违反意图。在外界观察者看来,违反目标的行为可能是由于行为人无法采取其他行动(表明实际的自我控制失败)或故意的决定(表明没有自我控制失败)。因此,仅仅根据对行为的观察来推断自我控制失败是不合理的。指出区分实际的自我控制失败和表面的自我控制失败的重要性。 你可能想看: 自我披露:治疗工具还是放纵? | 反移情披露 自我披露:治疗工具还是放纵? 和TA在一起时,我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pua的本质是降低一个人的自尊,让他在某方面或者多方面感到自卑,甚至对自身感到羞耻,然后能够更好、更容易地去操纵他的情绪。 《十二夜》:我们是如何从相爱走到相看两生厌的? 有人曾经犀利地评价过林爱华的《十二夜》,说它是最写实的“爱情悲惨片”,看完以后会让观看者觉得爱情不过如此。 “我说了我很累、我不想,老公还是趴到我的身上” 性爱里的隐性攻击,带来的伤害更具致命性 你不是找不到对象,你只是不想走进让你恐惧的婚姻 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是他多了一份觉察能力,不但要觉察表层的意识,也要学会觉察深层的潜意识。找不到对象,也许就是你潜意识里恐惧婚姻。 我就是不想结婚,有错吗? 我的咨询室里走进过不少咨询“恐婚”的来访者,她们有着相似的共性:渴望爱,也渴望温暖,却很难进入一段婚姻关系。 首届论坛丨聚焦青少年抑郁症:不能大人得病,孩子吃药 “问题孩子”是遇到问题不能解决的孩子, 不能体面分手的原因,只有一个 很多东西都会变,但感情结束后,人生照样值得。 大学生智商一代不如一代,最新研究证实“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 几乎每个老师都说过的“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如今有科学依据了? 大学生智商一代不如一代,最新研究证实“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 几乎每个老师都说过的“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如今有科学依据了?
当放纵自己时,我们是不能还是不想控制?
2024-06-12 | 浏览: 29
在电视《请回答1988》中,完成了一整天枯燥乏味的学校作业后,宝拉想起了她早上告诉自己的话:“当我完成学业后,我会去跑步吃沙拉!”过了一会儿,她就开始坐在沙发上,一只手放在电视的遥控器上,另一只手放在一袋薯片里。
我们如何理解这种情况?是她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不吃零食?还是她不再想施加自我控制?
本研究采取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评估行为者对其现实生活中违反目标的归因行为。几个理论模型描述了将自我控制需求与随后的目标违反联系起来的两条途径。意志途径表明,这些违反目标的行为应该被解释为失败,而动机途径则建议将其解释为决策。
什么是自我控制的失败?
自我控制通常被定义为优先考虑长期目标而不是相互竞争的短期目标的能力。因此,当人们为了满足短期欲望而违背长期目标时,自我控制通常会失败。人们违背自己意图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有证据表明时间压力和酒精消费可以影响不健康食品的选择和消费。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
(a):哪些心理过程可以解释自我控制需求和随后的意图违反之间的关系。
(b):这些违背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自我控制失败而不是深思熟虑的决定。
研究1:
假设1:采用经验抽样方法,调查早晨较高的自我控制要求是否与下午和晚上更多的违反意图有关。它还检验了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即精神疲劳和辩护过程)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了自我控制要求与随后的意图违反之间的关系。
假设2:检查了先前的自我控制需求,通过心理疲劳和辩护过程调解,解释了这些归因。
假设3:人们越是违背自己的意图,就越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负面评价,特别是当他们将违背意图归咎于无能而不是深思熟虑的决定时。
方法:
参与者对当天(下午3点到4点)的自我控制需求进行了评估。
使用了工作疲劳量表中的三个项目和测量状态自我控制能力的五项量表中的三个项目来评估疲劳。
当参与者表示他们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一个意图时,他们会说明他们违反意图的原因。参与者完成了四个项目,在认知上区分实际的失败和深思熟虑的决定。为了评估情感后果,有三个项目询问参与者在回顾他们的意图遵守/违反时感到后悔(重新记录),骄傲或满意的程度。数值越高表示评价越积极。
结果:
对违反意图的影响
与假设1相反,在中午之前经历的自我控制需求并不能预测参与者在下午或晚上违背其意图的程度,b=0.05。
三个中介模型通过疲劳和辩护来检验自我控制要求对违反意图的间接影响。正如预期的那样,自我控制要求导致更多的疲劳,而疲劳反过来又导致更多的违规行为(间接效应:b=0.08, β= .05, p = .005)。此外,自我控制的要求导致了更强烈的违反意图的理由。
出乎意料的是,更强烈的理由反过来与更少(而不是更多)明显的实际违规行为有关。自我控制要求对违规行为的间接影响显著(b=-0.03, β=-.02, p=.016),但方向与预测相反。
对无能和决定的归因的影响
两个单一中介模型表明,自我控制需求增加了疲劳,增加了无能的归因(间接效应:b=0.07,β=.05, p=.005),但疲劳对决策归因没有间接影响(b=0.004,β=. 003,p = .872)。
研究结果部分证实了假设2,表明自我控制需求与疲劳介导的无能归因之间存在正相关,但对决策归因或通过中介证明没有影响。
对行为评价的影响
与假设3一致,违规越大,参与者对违规行为的评价越不积极(表2)。此外,如果参与者将他们的违规行为归因于无能,那么他们对违规行为的评价就不那么积极,而如果他们将违规行为归因于决策,他们对违规行为的评价就会更加积极。两种归因都缓和了违规程度对其评估的影响:当将主要违规行为归因于无能时(图2a),对主要违规行为的负面评价更为负面(图2b)。无论何种归因,较小违规行为的负面评价都相似。
与所有暗示自我损耗效应的模型相反,更明显的自我控制要求并没有导致当天晚些时候更多的违背意图。
与意志和动机途径相一致,更高的自我控制要求导致更多的疲劳,而疲劳反过来又导致更多的违背意图。更高的自我控制要求也会导致更明显的违反意图的正当理由,令人惊讶的是,这与随后更少而不是更多的违反意图有关。
研究2:
在研究1中,我们意外地发现,更强烈的理由(表明一个人应该得到奖励的更强烈的感觉)与更弱的,而不是更强的,随后违背意图的行为有关。与我们的预期正好相反。在研究2中,我们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在辩解与违背意图(非预登记)之间负相关中的潜在中介作用。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一个人应该得到奖励的观点(理由)和随后不一定违反意图的奖励行为(放纵)之间的联系。我们还添加了一些探索性项目,可以深入了解证明措施的有效性。
结果
重复研究1的意外发现,更多的理由再次与较少的后续意图违反相关,b =-0.09, pseudo-R2=.097(表3)。自我效能被证明是负相关的一个合适解释,中介了辩护和违规之间的关联(间接效应:b= - 0.07,p <.001)。扩展研究1,在一个单独的模型中,我们检查并发现更多的理由与更多的放纵行为有关,而这些行为不一定违反意图。该效应符合预期方向,但不显著,b=0.06, pseudo-R2 = .002。
额外的分析为我们的论证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首先,更强的理由预测了参与者报告他们违反奖励自己的意图的程度(即,归因于奖励;b=0.38)。这一发现表明,正如预期的那样,(a)有意的自我奖励是违反意图的一个有效理由,(b)一个人在中午应该得到奖励的感觉预示着他在当天晚些时候违反意图时是否会利用这一理由。
其次,正当性预测了参与者使用中午评估的四个原因(努力、成功、克制、早上的压力)来证明他们在当天晚些时候违反意图的正当性的程度(b=0.33,pseudo-R2= .251)。
研究讨论和结论:
面对(至少部分掌握)需求可能会触发两个相反的过程:(a)疲劳,这会导致更多的后续违反意图;(b)一个人应该得到奖励的感觉,这会导致由于自我效能的提高而导致较少的后续违反意图。在外界观察者看来,违反目标的行为可能是由于行为人无法采取其他行动(表明实际的自我控制失败)或故意的决定(表明没有自我控制失败)。
因此,仅仅根据对行为的观察来推断自我控制失败是不合理的。指出区分实际的自我控制失败和表面的自我控制失败的重要性。
自我披露:治疗工具还是放纵? | 反移情披露
自我披露:治疗工具还是放纵?
和TA在一起时,我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pua的本质是降低一个人的自尊,让他在某方面或者多方面感到自卑,甚至对自身感到羞耻,然后能够更好、更容易地去操纵他的情绪。
《十二夜》:我们是如何从相爱走到相看两生厌的?
有人曾经犀利地评价过林爱华的《十二夜》,说它是最写实的“爱情悲惨片”,看完以后会让观看者觉得爱情不过如此。
“我说了我很累、我不想,老公还是趴到我的身上”
性爱里的隐性攻击,带来的伤害更具致命性
你不是找不到对象,你只是不想走进让你恐惧的婚姻
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是他多了一份觉察能力,不但要觉察表层的意识,也要学会觉察深层的潜意识。找不到对象,也许就是你潜意识里恐惧婚姻。
我就是不想结婚,有错吗?
我的咨询室里走进过不少咨询“恐婚”的来访者,她们有着相似的共性:渴望爱,也渴望温暖,却很难进入一段婚姻关系。
首届论坛丨聚焦青少年抑郁症:不能大人得病,孩子吃药
“问题孩子”是遇到问题不能解决的孩子,
不能体面分手的原因,只有一个
很多东西都会变,但感情结束后,人生照样值得。
大学生智商一代不如一代,最新研究证实“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
几乎每个老师都说过的“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如今有科学依据了?
大学生智商一代不如一代,最新研究证实“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
几乎每个老师都说过的“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如今有科学依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