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已经离婚的伴侣去做夫妻治疗。 先生说:“我想先跟你单独聊一聊……我怀疑我妻子的情绪有很大的障碍,我担心她有抑郁或其它病症,我想让她去医院……今天一起来就是想让你诊断下……” 妻子说,“我们都已经离婚了,可今天我愿意来,我就是想让咨询师看看,到底是我有问题还是他有问题!” “……过去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我做任何事情、他都要教我,可这么多年没有一个人能明白我……在我嫁过去后,我发现他们家没有界限,家人完完全全融合粘连在一起……我们都没有过二人世界,他从小跟他姑妈一起长大,婚后他姑妈依旧跟我们生活在一起,即使我们都两个孩子了还是这样……我的一双鞋放门边,他姑妈总去穿,我很生气,告诉她我再买一双给她,可过几天她还是会穿我的……我跟他讲了很多次,他都不能理解……” 这位妻子一边哭一边诉说着十几年夫妻关系中的诸多委屈,她压抑了很多情绪。一边的先生喃喃解释道:“在我两三岁的时候,父亲突然去世,是我姑妈把我养大的,所以我对她无比感恩,我觉得我的东西就是她的,所以我没有这样的边界……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穿一下鞋子她就能歇斯底里”…… 咨询师在与他们的互动过程中发现,他们之间有大量淤积的情绪未能表达,以至于都分手了还要找一个“第三者”去诊断到底是谁有问题”四个“看不见”,操纵着你的亲密关系NO.1亲密关系中看不见的“小事不小”引子案例中的妻子很无助,她没有被理解,同时在无助之下也非常焦虑,所以整个婚姻和生活是非常失控的状态。 在关系里面,多数争吵都是油盐酱醋、鸡毛蒜皮这些小事,比如例子中姑妈穿了妻子的鞋子。似乎爆炸性的情绪与事件本身是不成正比的,但这个小事一发生,当事人就非常暴躁…… 往往也正是这时需要双方去反思:到底是什么引发了如此巨大的情绪?事实是,这些小事只是情绪爆发的导火线而已,此前已经经历了一个积累的过程。 有一些人在情绪爆发后可以冷静下来,拥有理智去判断和澄清一些事实,比如在导火线里是否有一些误会?若确实有误会,那就去澄清这个误会;若没有误会,则是由于自身内在发生变化而引起很多猜想才导致的争吵,这就非常有必要去核实。 也有很多时候,亲密关系中的彼此生活在难以放弃掉“应该得到什么”,“必须要得到什么”这样一个非常全能和理想化的背景中。这些“应该”与“不应该”正是让彼此无法过好这一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双方在相处过程中都非常委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要求和期待,可总是每每落空……当彼此不能接受对方不同的地方包括感受时,无疑是“火星撞了地球”,数不清的导火线慢慢发酵,最终被所谓的一件“小事”点燃爆炸,于是,关系面临破裂。特别解读:亲密关系中“你应该这样对我”背后:有的人在表达需要、发出需要的邀请时,其实是特别羞耻的。当自身不能面对自己这份羞耻、不能正视这份需要时,就会把这些不能面对的东西投射给对方——“你应该这样对我”,这种方式是非常伤害关系的。NO.2看不见的“幽灵”——过去的沟通模式和需求其实在亲密关系中有一个“幽灵”,就是双方分别在原生家庭里的沟通模式,甚至是在原生家庭中被忽略掉的需要和渴求,这些往往会在亲密关系中被唤醒和点燃。 似乎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不足以让人发那么大的脾气,但为什么一触即发、大动肝火呢?实际上,他曾经是一个受伤害的孩子,需要疗愈。 往往早年的一些缺失会在亲密关系中重演,重演的开端就是大量情绪涌出来,这个过程当中很难静下来体会当下自己的状态:清楚在关系中要什么;要对方怎样对待我;不论对方是拒绝还是不拒绝,我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渴求…… 每个人过往的感受都很容易被触发出来,所谓“道理都懂,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但在关系中还是有必要有意识地建设这样一个涵容的空间——允许不同,允许对方和自己有时像受伤的孩子一样流淌情绪。NO.3看不见的“能力”——情感链接与消化 不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份亲密关系,它有没有建设性或者可持续性主要在于其是否具备了“情感消化”“、“情感链接”的功能。这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似乎中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不能够哭,对那些负面的情绪非常排斥,要去批判……所以很多人未能发展出承载关系中情感的能力。 在关系中,要有能力去承载不同,消化一些让人难受、痛苦的情绪。为什么家庭生活中会有那么多的冲突,痛苦和分离?就是因为很多人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在关系破裂的那一刻就转头离开了。 不管是个别治疗、夫妻治疗,或者是团体治疗,这样的情况常常在呈现、天天在上演。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停下来,但其实这个暂停键还是挺难按下去的,需要我们去学习、觉察和意识,才能慢慢拥有承载关系中情感的能力。 NO.4看不见的“空间”——涵容差异性“当初我们不是因为相爱才在一起的吗?你说要照顾我,怎么生活在一起后,你就变了呢”——这是亲密关系中最常听到的控诉。 两个成熟的个体进到关系中,这份亲密关系才会比较长久,但同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从不同的家庭而来,每个家庭都有它自身的互动模式,比如有些家庭会更融合一些,而有些家庭更疏离、独立。组建一个新的家庭,关系里的两个人能否涵容这种差异性是非常重要的。亲密关系的三种互动模式,你是哪一种?影响亲密关系重要的一点是你是否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自身的感受、情绪以及需要。以下三种亲密关系的互动模式,你是哪一种呢?NO.1“刺猬”式表达有些家人之间有很多情绪的积累,碰在一起的每个人都像刺猬一样,把“防卫”的刺朝向对方,相互攻击,有些甚至直接付诸行动,所以大家没法好好说话……每个人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无法说事情,持续损害着亲密关系的家人间硝烟不断。NO.2“无硝烟”式表达有的亲密关系彼此是不争吵的,双方默默承受着,然后关系就破裂了,似乎都不明白为什么就离婚了。这种典型的状况会出现是因为他们在婚姻当中学会了否认——否认自己的需要,否认自己的期待。案例:特别独立的妻子 因为工作的原因,两个人很久都没有一起过生日了。一直以来,是于谦的妻子在家操持着各种事情,有时她会问自己:“是不是我不需要一个男人“?她觉得自己非常独立——能够应对所有的事,并且打理得非常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需要的,多年以后,她发现她并非真的独立,只是表面看起来独立而已。 她多么想要跟先生一起过甜蜜的二人世界,就像相恋时那些有趣的日子。节目中,妻子为于谦补过了一个生日,这个补过生日对双方来说像是在承认“我可以独立,但我不希望独立,我也想拥有跟你在一起的日子,那是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时光……我不想再否认我对你的需要……” 所以,双方都非常感动。亲密关系中常常否认,经常表现出独立、不需要关心,实际是远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这也恰恰是让我们更无法明了自己的内在需要。NO.3“病痛”式表达有的人是没有办法用言语表达情绪、满足自己需要,这部分会涉及到之前谈论过的“心身疾病“,详细请见《心身疾病是被我们创造出来的!?》(点击可阅读)案例:渴望独立空间的患癌妻子有一位妻子几十年都是与丈夫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她特别想有一个独立的空间,最后她得了癌症,在她生病后,终于单独住入了一个病房。这位妻子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获得了这样一个独立的空间。关系中表达情绪的正确方式,是三份“知觉”NO.1先知先觉寻求化解之道前,人要存有一份信念:请保有接纳的态度——要允许和容纳各种各样的存在、问题和矛盾,以及双方的情绪…… “感受出现后,不要立马用防御排到身外,而是要允许自己的情绪得以理解,逐渐让整个关系得到容纳“,这是谈论、沟通或者情绪管理的一个核心。可以审时度势做一些有弹性的回应,并非逼着自己硬着头皮去解决、面对什么。而所有这些话术或者谈判的技巧却又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在于你的内心是否去看到对方是一个真实的人。 同样,也要允许有一个空间或者容器去消化和允许这个存在。所以,情绪最重要的不是说了什么话或做了什么事,而是感觉到被接纳、被允许和被理解。NO.2正知正觉两个人正面交锋时,彼此都在非常高浓度、激烈的情绪状态中,那时是很难体会情绪的,也很难表达情绪,更难以体会情绪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心路历程和故事……所以,这种情况下是无法理性沟通的,都被淹没在情绪的世界中。要想彼此能够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表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回归自身。在关系当中,你有着怎样的情绪和感受?自己在哪里?要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负责任。案例:被录下来的吵架过程一对在做夫妻治疗的夫妻有一天起了冲突,两个人暴跳如雷,吵得不可开交。这位妻子有一份觉察在,“我怎么又跟他吵架了,但我确实忍不住啊……”,她想到这一点时顺手摁下了手机的录音键,然后忍不住继续跟先生吵。 第二天她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特意去听了录音,感受吵架中的双方是怎样的情绪和状态,第三天夫妻二人一同吃饭时,她播放了这段录音,她的先生特别惊讶,他们一起进行了谈论。从这个案例看,录音和回放其实是对容纳情绪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了创造,争吵过的双方像看电影一样,看看那种状况下自己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是如何“演绎”自己的。关于情绪的觉察和体验,我们经常后知后觉,若能“先知先觉,当知当觉”就更好了,但不论哪一种,有了情绪就去接纳和觉察却是最重要的。所以,对于情绪表达,有如下“三步曲”:首先要清楚当下的情绪是什么;然后清楚地体会“情绪背后的自己是怎么样的……”,尝试停下来回到自身去看看“到底要什么,要表达什么”……最后就是要“正视自己的需要”!NO.3后知后觉当情绪出来时,或崩溃或愤怒或无助,我们做不到留有一个空间,吵了闹了后该怎么办?只有三个字——接受它。不要尝试干掉这些情绪,而是先去接纳自己的状态,比如吵闹之后开始后悔,那试着停在“后悔”的这种感觉里,感受下自身是不是很内疚,是不是很想去补救,如果这个时候去补救又会怎么样……这就是一份可供觉察的空间。 在亲密关系的互动中,当你朝对方吼、有特别大的烦躁和愤怒出现时,若停下来去体会,那一定是吞噬性的情绪在表达某种深深的渴望和呐喊——“你多么忽视我,我说了这么多次你还没有听到……我更多在意的是你没那么在意我……” 若这种渴求未被觉察而是像利箭一样直接向对方发出后,那一定是一种指责的声音,然后周而复始,关系当中开始出现恶性循环。案例:一份特别的夫妻治疗作业一对在做夫妻治疗的夫妇收到了咨询师布置的特别作业——每天进行谈话,规则的:若先生开口,妻子要耐心听他讲十分钟,若妻子讲,先生也要耐心听十分钟。 两人在尝试几次后反馈给咨询师:这样的作业太难了。往往一方张口说到五分钟,甚至一两分钟时,另一方已经按捺不住要喊停了,因为实在是迫不及待要反驳和表达自己。 咨询师鼓励他们耐着性子去遵守规则、让对方把话说完。后来他们慢慢发现,这个等待的过程就是为他们涌动的情绪营造了一个“体会”和“消化”的空间。同时,这样的关注也让他们开始能够敞开心扉,彼此开始真实注意到对方是怎样一个状态,对方到底在讲什么。当互相可以有这样的心理去面对对方时,他们也就有了能力涵容和体会自己——原来自身有如此多的故事在言说。 在伴侣关系中,只要两个人一起寻求帮助,甚至只是一个人愿意去改善,那对这份亲密关系也会有非常大的扰动。有的夫妻会控诉另一方,“你看你一天天这个样子,一回家就掉着脸……是你让我不开心的……”,“是你让我变成现在的样子……“ 实际上当人的内心真正强大时,不管对方脸色好不好,自己都会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开心不开心跟对方没一点关系”……亲密关系的表达还是要回到自己内在。 慢慢你会发现我们所有的情绪反应和模式都来源于自己的成长经历。不管怎么样,我们是有能力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任的,而不是去抨击或者攻击别人,比如“正是因为你,我现在才变成这样……”,要明白对方只是触发了自身很多内在的感受,是不需要为我们的感受负责任的。技能彩蛋巴林特小组中关于亲密关系的“讲事实,不带攻击“有一个理念——请所有的话以“我”为开头,比如我听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什么,当我听到或者看到时,我感受到我是怎么了,我是怎么样的感觉…… 这样说话的人就只是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也会清楚地知道,“当对方什么样时,我有了什么样的感觉,我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而非对方让我变成了这样子……”相关了解:“巴林特”公益网络小组补录组员招募问答:Q:我曾尝试过以“我”开头去表达,但是对方也不一定能听懂,好好说话是想让对方知道我的需求,但他不接,我还能怎么好好表达呢?许新颜:你尝试以“我”开头时,其实有一个特别重的期待在:原来我说的你听不懂,那我现在换一个更耐心、更nice的方式,你这下肯定听懂了吧……在表达的过程中,是要允许沟而不通的……为什么要一遍一遍地让对方听懂呢?你有听懂你自己吗?很多女人一遍遍地唠叨,其实她的话连自己都没真正去确认过,所以她需要在关系中通过对方的确认来确认自身。当你没有让对方听懂时,你感受到挫败、伤心、失望和难过,那是因为你的以“我”为开头带着很多功利和控制,并没有真正去表达真实的自己。带着期待去表达、没有回到自身的感受中,对方听不懂是正常的,对方听不懂也是非常有权利的。张红云:我们带着期待用新方法与对方沟通,对方还是听不懂……其实听得懂、听不懂都没关系。当你一定要他听懂的时候,你有一个强烈的期待在:希望他懂,这也正是你们成为一对亲密的恋人的原因。但请允许他听不懂,因为你们是两个人。要允许沟而不通,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个可以沟通的氛围和空间,若一定要“沟通便通“,那对方是很害怕的。 你可能想看: 没学过心理学,可以做心理咨询师吗?|《心理咨询师执业之路》 与不少人轻松宜人的想象不同,心理咨询是一个在情绪和智力上都有较高强度的行业。 “婚后老公突然变了一个人,我到底要不要离婚?” 关系是由两个不完美的人,在一起互动、碰撞、塑造而成,问题的产生,不止与一个人有关。 婚后老公好像变了一个人,我到底要不要离婚?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结婚后要不要跟父母住一起 | 浅谈原生家庭干涉 虽然原生家庭干涉对婚姻有很多的消极影响,但寻找原生家庭与婚姻的平衡点仍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我们和家庭一起成长的好机会! 李亚敏:从新手到年度优秀咨询师,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养成记 咨询就是两颗心灵的碰撞,当两个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架起来,疗愈也就开始慢慢的发生。 不是一群人坐在一起聊天!关于团体心理咨询,你需要知道这些 加入一个团体缓解了他们的孤单感和羞耻感,让能量开始涌动。 “我的心理咨询是否还奏效?”|如何评估心理咨询的进展 判断心理咨询是否取得了进展,取决于问题是否正在被解决,并且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 心理咨询指南:心理咨询到底靠什么在起效? 心理咨询提供的是一个新的体验,通过咨访关系这个新的客体关系实现。 青少年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室中,那些被疯狂内卷后累垮了的孩子 大家还记得自己在中小学时课间的十分钟是如何度过的吗?是到不同班级找同学串班,是在操场上和伙伴开心的奔跑,是与好友玩各自课间小游戏,踢毽子、翻花绳、跳房子......回想起来,那十分钟里充满了欢笑和热... 第一批结婚的00后,开始离婚了? 大部分的婚姻,之所以会不幸福,是因为从结婚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
离婚后,我们一起去找了心理咨询师……
2024-06-13 | 浏览: 22
一对已经离婚的伴侣去做夫妻治疗。
先生说:“我想先跟你单独聊一聊……我怀疑我妻子的情绪有很大的障碍,我担心她有抑郁或其它病症,我想让她去医院……今天一起来就是想让你诊断下……”
妻子说,“我们都已经离婚了,可今天我愿意来,我就是想让咨询师看看,到底是我有问题还是他有问题!”
“……过去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我做任何事情、他都要教我,可这么多年没有一个人能明白我……在我嫁过去后,我发现他们家没有界限,家人完完全全融合粘连在一起……我们都没有过二人世界,他从小跟他姑妈一起长大,婚后他姑妈依旧跟我们生活在一起,即使我们都两个孩子了还是这样……我的一双鞋放门边,他姑妈总去穿,我很生气,告诉她我再买一双给她,可过几天她还是会穿我的……我跟他讲了很多次,他都不能理解……”
这位妻子一边哭一边诉说着十几年夫妻关系中的诸多委屈,她压抑了很多情绪。一边的先生喃喃解释道:“在我两三岁的时候,父亲突然去世,是我姑妈把我养大的,所以我对她无比感恩,我觉得我的东西就是她的,所以我没有这样的边界……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穿一下鞋子她就能歇斯底里”……
咨询师在与他们的互动过程中发现,他们之间有大量淤积的情绪未能表达,以至于都分手了还要找一个“第三者”去诊断到底是谁有问题”
四个“看不见”,操纵着你的亲密关系
NO.1亲密关系中看不见的“小事不小”
引子案例中的妻子很无助,她没有被理解,同时在无助之下也非常焦虑,所以整个婚姻和生活是非常失控的状态。
在关系里面,多数争吵都是油盐酱醋、鸡毛蒜皮这些小事,比如例子中姑妈穿了妻子的鞋子。似乎爆炸性的情绪与事件本身是不成正比的,但这个小事一发生,当事人就非常暴躁……
往往也正是这时需要双方去反思:到底是什么引发了如此巨大的情绪?事实是,这些小事只是情绪爆发的导火线而已,此前已经经历了一个积累的过程。
有一些人在情绪爆发后可以冷静下来,拥有理智去判断和澄清一些事实,比如在导火线里是否有一些误会?若确实有误会,那就去澄清这个误会;若没有误会,则是由于自身内在发生变化而引起很多猜想才导致的争吵,这就非常有必要去核实。
也有很多时候,亲密关系中的彼此生活在难以放弃掉“应该得到什么”,“必须要得到什么”这样一个非常全能和理想化的背景中。这些“应该”与“不应该”正是让彼此无法过好这一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双方在相处过程中都非常委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要求和期待,可总是每每落空……当彼此不能接受对方不同的地方包括感受时,无疑是“火星撞了地球”,数不清的导火线慢慢发酵,最终被所谓的一件“小事”点燃爆炸,于是,关系面临破裂。
NO.2看不见的“幽灵”——过去的沟通模式和需求
其实在亲密关系中有一个“幽灵”,就是双方分别在原生家庭里的沟通模式,甚至是在原生家庭中被忽略掉的需要和渴求,这些往往会在亲密关系中被唤醒和点燃。
似乎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不足以让人发那么大的脾气,但为什么一触即发、大动肝火呢?实际上,他曾经是一个受伤害的孩子,需要疗愈。
往往早年的一些缺失会在亲密关系中重演,重演的开端就是大量情绪涌出来,这个过程当中很难静下来体会当下自己的状态:清楚在关系中要什么;要对方怎样对待我;不论对方是拒绝还是不拒绝,我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渴求……
每个人过往的感受都很容易被触发出来,所谓“道理都懂,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但在关系中还是有必要有意识地建设这样一个涵容的空间——允许不同,允许对方和自己有时像受伤的孩子一样流淌情绪。
NO.3看不见的“能力”——情感链接与消化
不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份亲密关系,它有没有建设性或者可持续性主要在于其是否具备了“情感消化”“、“情感链接”的功能。这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似乎中国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不能够哭,对那些负面的情绪非常排斥,要去批判……所以很多人未能发展出承载关系中情感的能力。
在关系中,要有能力去承载不同,消化一些让人难受、痛苦的情绪。为什么家庭生活中会有那么多的冲突,痛苦和分离?就是因为很多人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在关系破裂的那一刻就转头离开了。
不管是个别治疗、夫妻治疗,或者是团体治疗,这样的情况常常在呈现、天天在上演。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停下来,但其实这个暂停键还是挺难按下去的,需要我们去学习、觉察和意识,才能慢慢拥有承载关系中情感的能力。
NO.4看不见的“空间”——涵容差异性
“当初我们不是因为相爱才在一起的吗?你说要照顾我,怎么生活在一起后,你就变了呢”——这是亲密关系中最常听到的控诉。
两个成熟的个体进到关系中,这份亲密关系才会比较长久,但同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从不同的家庭而来,每个家庭都有它自身的互动模式,比如有些家庭会更融合一些,而有些家庭更疏离、独立。组建一个新的家庭,关系里的两个人能否涵容这种差异性是非常重要的。
亲密关系的三种互动模式,你是哪一种?
影响亲密关系重要的一点是你是否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自身的感受、情绪以及需要。以下三种亲密关系的互动模式,你是哪一种呢?
NO.1“刺猬”式表达
有些家人之间有很多情绪的积累,碰在一起的每个人都像刺猬一样,把“防卫”的刺朝向对方,相互攻击,有些甚至直接付诸行动,所以大家没法好好说话……每个人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无法说事情,持续损害着亲密关系的家人间硝烟不断。
NO.2“无硝烟”式表达
有的亲密关系彼此是不争吵的,双方默默承受着,然后关系就破裂了,似乎都不明白为什么就离婚了。这种典型的状况会出现是因为他们在婚姻当中学会了否认——否认自己的需要,否认自己的期待。
NO.3“病痛”式表达
有的人是没有办法用言语表达情绪、满足自己需要,这部分会涉及到之前谈论过的“心身疾病“,详细请见《心身疾病是被我们创造出来的!?》(点击可阅读)
关系中表达情绪的正确方式,是三份“知觉”
NO.1先知先觉
寻求化解之道前,人要存有一份信念:请保有接纳的态度——要允许和容纳各种各样的存在、问题和矛盾,以及双方的情绪……
“感受出现后,不要立马用防御排到身外,而是要允许自己的情绪得以理解,逐渐让整个关系得到容纳“,这是谈论、沟通或者情绪管理的一个核心。可以审时度势做一些有弹性的回应,并非逼着自己硬着头皮去解决、面对什么。而所有这些话术或者谈判的技巧却又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在于你的内心是否去看到对方是一个真实的人。
同样,也要允许有一个空间或者容器去消化和允许这个存在。所以,情绪最重要的不是说了什么话或做了什么事,而是感觉到被接纳、被允许和被理解。
NO.2正知正觉
两个人正面交锋时,彼此都在非常高浓度、激烈的情绪状态中,那时是很难体会情绪的,也很难表达情绪,更难以体会情绪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心路历程和故事……所以,这种情况下是无法理性沟通的,都被淹没在情绪的世界中。要想彼此能够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表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回归自身。在关系当中,你有着怎样的情绪和感受?自己在哪里?要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负责任。
从这个案例看,录音和回放其实是对容纳情绪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了创造,争吵过的双方像看电影一样,看看那种状况下自己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是如何“演绎”自己的。关于情绪的觉察和体验,我们经常后知后觉,若能“先知先觉,当知当觉”就更好了,但不论哪一种,有了情绪就去接纳和觉察却是最重要的。
NO.3后知后觉
当情绪出来时,或崩溃或愤怒或无助,我们做不到留有一个空间,吵了闹了后该怎么办?只有三个字——接受它。不要尝试干掉这些情绪,而是先去接纳自己的状态,比如吵闹之后开始后悔,那试着停在“后悔”的这种感觉里,感受下自身是不是很内疚,是不是很想去补救,如果这个时候去补救又会怎么样……这就是一份可供觉察的空间。
在亲密关系的互动中,当你朝对方吼、有特别大的烦躁和愤怒出现时,若停下来去体会,那一定是吞噬性的情绪在表达某种深深的渴望和呐喊——“你多么忽视我,我说了这么多次你还没有听到……我更多在意的是你没那么在意我……”
若这种渴求未被觉察而是像利箭一样直接向对方发出后,那一定是一种指责的声音,然后周而复始,关系当中开始出现恶性循环。
当互相可以有这样的心理去面对对方时,他们也就有了能力涵容和体会自己——原来自身有如此多的故事在言说。
在伴侣关系中,只要两个人一起寻求帮助,甚至只是一个人愿意去改善,那对这份亲密关系也会有非常大的扰动。
有的夫妻会控诉另一方,“你看你一天天这个样子,一回家就掉着脸……是你让我不开心的……”,“是你让我变成现在的样子……“
实际上当人的内心真正强大时,不管对方脸色好不好,自己都会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开心不开心跟对方没一点关系”……亲密关系的表达还是要回到自己内在。
慢慢你会发现我们所有的情绪反应和模式都来源于自己的成长经历。不管怎么样,我们是有能力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任的,而不是去抨击或者攻击别人,比如“正是因为你,我现在才变成这样……”,要明白对方只是触发了自身很多内在的感受,是不需要为我们的感受负责任的。
问答:
Q:我曾尝试过以“我”开头去表达,但是对方也不一定能听懂,好好说话是想让对方知道我的需求,但他不接,我还能怎么好好表达呢?
许新颜:你尝试以“我”开头时,其实有一个特别重的期待在:原来我说的你听不懂,那我现在换一个更耐心、更nice的方式,你这下肯定听懂了吧……
在表达的过程中,是要允许沟而不通的……为什么要一遍一遍地让对方听懂呢?你有听懂你自己吗?
很多女人一遍遍地唠叨,其实她的话连自己都没真正去确认过,所以她需要在关系中通过对方的确认来确认自身。
当你没有让对方听懂时,你感受到挫败、伤心、失望和难过,那是因为你的以“我”为开头带着很多功利和控制,并没有真正去表达真实的自己。
带着期待去表达、没有回到自身的感受中,对方听不懂是正常的,对方听不懂也是非常有权利的。
张红云:我们带着期待用新方法与对方沟通,对方还是听不懂……其实听得懂、听不懂都没关系。
当你一定要他听懂的时候,你有一个强烈的期待在:希望他懂,这也正是你们成为一对亲密的恋人的原因。
但请允许他听不懂,因为你们是两个人。要允许沟而不通,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一个可以沟通的氛围和空间,若一定要“沟通便通“,那对方是很害怕的。
没学过心理学,可以做心理咨询师吗?|《心理咨询师执业之路》
与不少人轻松宜人的想象不同,心理咨询是一个在情绪和智力上都有较高强度的行业。
“婚后老公突然变了一个人,我到底要不要离婚?”
关系是由两个不完美的人,在一起互动、碰撞、塑造而成,问题的产生,不止与一个人有关。
婚后老公好像变了一个人,我到底要不要离婚?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结婚后要不要跟父母住一起 | 浅谈原生家庭干涉
虽然原生家庭干涉对婚姻有很多的消极影响,但寻找原生家庭与婚姻的平衡点仍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我们和家庭一起成长的好机会!
李亚敏:从新手到年度优秀咨询师,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养成记
咨询就是两颗心灵的碰撞,当两个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架起来,疗愈也就开始慢慢的发生。
不是一群人坐在一起聊天!关于团体心理咨询,你需要知道这些
加入一个团体缓解了他们的孤单感和羞耻感,让能量开始涌动。
“我的心理咨询是否还奏效?”|如何评估心理咨询的进展
判断心理咨询是否取得了进展,取决于问题是否正在被解决,并且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
心理咨询指南:心理咨询到底靠什么在起效?
心理咨询提供的是一个新的体验,通过咨访关系这个新的客体关系实现。
青少年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室中,那些被疯狂内卷后累垮了的孩子
大家还记得自己在中小学时课间的十分钟是如何度过的吗?是到不同班级找同学串班,是在操场上和伙伴开心的奔跑,是与好友玩各自课间小游戏,踢毽子、翻花绳、跳房子......回想起来,那十分钟里充满了欢笑和热...
第一批结婚的00后,开始离婚了?
大部分的婚姻,之所以会不幸福,是因为从结婚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