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人生脚本”吗? 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曾说:“人生脚本是童年时针对一生的计划,被父母亲所强化,从生活的经验得到证明,经过选择而达到高潮。” 所以人生脚本(也称为剧本),就是你内在关系模式的隐喻,它由你儿童时期的经历、和父母的互动模式构成。长大后,你会不断重复上演这个剧本。 换句话说,成年后的生活,哪怕充满痛苦委屈和迫不得已,但很大程度上都是你亲手选的,只是你不自知。 之所以不自知,是因为看不清自己的人生剧本;之所以痛苦却无法改变,是因为没有在看清剧本后,改写它。 曾经的我,在十几年的婚姻里,不断陷入不幸的漩涡,却无力拯救自己。直至一切破碎,让我痛不欲生。直到我用残余的力气,求助心理咨询,才找到自己不幸的根源,让自己的隐藏多年却不自知的剧本得以被看见和改写。 写下自己的故事,揭开自己的伤疤给大家看,并不容易。但我仍然坚持落笔,一是想梳理自己的成长,二是也想告诉大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本,如果你总是得不到幸福,你总是面对着同样的痛苦,很可能就跟这个剧本有关。给自己一个机会,去看见它,改写它,是我们重新拥有幸福的源泉。换来了什么?十几年前,我为了爱情背井离乡,来到丈夫的城市生活。 可结婚15年里,他背叛了我3次。 前两次,他还找找借口,说说好听的话挽回一下。第三次,面对我的失望,他毫无悔意,还讥讽我:“这么多次了,你不是应该早就习惯了吗?还有什么可伤心的?” 我们的婚姻彻底破碎了。而且,当初我为他贷下的巨额贷款,也全都成了我的负债。他说会还,但从第三个月开始,就一直拖延,直至我再也联系不上他。 15天里,我暴瘦了30斤,每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都忍不住嚎啕大哭。 无助的我曾拿着手机,却不知道该打电话给谁。是给8年未联系的父亲,还是整天打麻将的母亲?都不行。 我只能再次放下手机,这种绝望就像被关在没有门窗的小黑屋里,里面只我一人,无处可逃。 哭了整整一个月后,我意识到自己病了。 我止不住哭泣,并且除了哭不会做其它事情,每天我只能睡3、4个小时,最痛苦的是每次睡醒的那一刻,因为我是被心脏剧烈的疼痛痛醒的。 可是,我不能倒下去啊!我还有女儿,孩子不能没有妈妈。 身心俱疲的我回到家乡,挂了精神病院的号。当拿到重度抑郁症的鉴定报告时,心里反而是一种轻松:“看吧,我就知道自己是病了,所以会不停的哭,就因为病了才会这么痛苦……” 我在家乡找了工作,可每个月的收入,却远远填补不了负债的窟窿。与此同时,我内心的窟窿也越来越大:我为婚姻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会换来这样的结果?我做错了什么?我想不明白。 偶然有一次,我看到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女主被丈夫出轨的故事,唤起了我的共鸣。 我反复地阅读这本书,在幽暗的日子里,这本书成为了我唯一的光,让迷路的我重新找到了方向,也让我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求助心理咨询师。原来是内在关系模式 第一次咨询前,我很紧张,怕自己忘记要咨询的内容,还记在笔记本上。 可咨询开始后,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感觉,咨询师是那么温柔和包容,我好像被她看见并允许了一切,紧张的感觉消失了。 我不再需要事先准备的笔记本,而是在老师的陪伴下,诉说15年婚姻的经历:一次次隐忍对方的夜不归宿,一次次妥协对方的出轨,还不惜代价为他贷巨额贷款…… 我想要一个答案:“我到底错在哪里,让这个男人如此绝情?” 咨询师轻声告诉我:“你没有错,那不是你的错。” 看起来只是很普通的一句话,可听到的那一刻,我感觉内心有个开关被打开了。 随之而来的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痛苦,那是一种从内而外、痛彻心扉的委屈,久违的委屈、愤怒、不甘。 这种委屈,不是对前夫的,而是对父母的。 我好像打开了内心的潘多拉魔盒,情绪不断从里面喷涌而出,嘴里小声地重复着:“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只是个孩子,为什么要我这样委屈自己,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 后来我明白,心理咨询,不是给人讲道理的,也不是听完我的倾诉然后给我提建议的。 是让我们在深深被包容的环境中,打开心扉,去面对自己埋藏在心底的东西,去感受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平时,这些感受被我们的防御机制挡在了门外,我们对此毫无察觉。 现在,我感受到了埋藏已久的感受,可我依然不太清晰:说着婚姻的伤痛,为何会让我想起儿时的委屈? 我只是顺着感受,打开尘封的记忆: 从4岁开始学习乐器起,我就处处委屈自己讨好父母,忍着练琴的累和痛、忍着不要好吃的、忍着想要出去玩的冲动,只为了爸妈夸我一句“懂事”。 可我只是一个孩子,只是一个孩子啊!爸爸妈妈,我只是一个想要被爱的孩子啊…… 我痛哭流涕,感受着撕心裂肺的痛。咨询结束后,内心却有了一丝丝不一样的轻松,曾经感觉憋闷的胸口,感觉有了一丝丝的裂缝。 因为,这次咨询让我觉察到,我之所以在婚姻中如此受伤却不能自拔,是在不断重演儿时的剧本:不断讨好,来换取认可和爱。我隐忍对方的出轨、牺牲自己的自尊、冒着巨大的风险贷款,都是像小时候一样,重复扮演着“讨好者”的角色。 结果也如此相似,小时候我没得到父母的爱,婚后我也没得到伴侣的爱,我却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好。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人总想把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任何一段关系中,不断重复构建相似的关系。 如果我不破解这个剧本,我的人生就会不断重复这样的剧情。 我决定了,我要坚持心理咨询,直到我彻底破解这个剧本,哪怕过程艰难。改写既定的模式 为了节约支出,我和女儿住在母亲家里,一边还债一边抚养女儿,每天加班到深夜,经常累到没力气吃饭,直接睡着。 我以为,我的辛苦,妈妈看在眼里,会对我有一丝心疼。 可有一次,钱实在过于紧张,我想借信用贷周转的时候,她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指责我:为什么要贷款?贷款还不上怎么办?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情?你知不知道你这一屁股债,让我天天睡不好吃不好…… 我想要的安慰和鼓励,全都变成了刀子,扎在我身上。 即使在咨询中我有了觉察,那一刻还是止不住的难过。随着咨询的深入,潜意识逐渐浮出水面,有一次我看见自己的内在小孩,在创伤原地等着妈妈回来。 咨询师温柔地解释着:“妈妈不会回来了,无论等多久都等不来了。” 我的委屈爆发了,哭喊着:“我要妈妈,我就要妈妈,妈妈会回来的,我的妈妈爱我,她会回来的……” 在情绪逐渐平复后,我又喃喃自语到:“妈妈没回来是迷路了,妈妈也不是万能的,妈妈老了她没有魔法门,她回不来这,不是不爱我,是妈妈也有做不到的时候,妈妈也是可怜的,她也没有妈妈爱,她也许也在某个问题等着她的妈妈……”之后,我仿佛看到了不一样的母亲,一个蓬头垢面却依然要强的小女孩,那个想要有人爱却不肯说出口,宁愿恨也不开口表达的小女孩。 我只剩下了心疼。我的妈妈,也是一个一辈子都没有等到爱的女人。 我不仅看见了自己的剧本,也看见了妈妈的剧本,也因此,接受和理解了“妈妈不是不爱我,只是没能力爱我”这个事实。 我的内心小孩长大了,她不再倔强地等在原地,而是自己站了起来,去寻找出路。对剧本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觉察后,我也看到了和女儿之间的问题。 儿时的记忆中,母亲是冷漠的,我曾暗暗发誓,有了女儿一定要好好待她,决不能让我的孩子经历同样的痛苦。 可是,我却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个剧本搬到了和女儿的相处中。 面对她的不听话,我抓狂、暴怒;她顶嘴的时候,我甚至想让她消失。女儿哭着求我,让我对她好一点,不要这么冷漠。可我却心冷如铁,面无表情。 那时的我,情感是被冰冻起来的。我忘记了,小时候,我也是这样求爸爸妈妈。 因为我小时候的无助、恐惧、不被爱,内化到了我的潜意识里,哪怕父母不在身边,内在的“剧情”仍然影响着我。 在这个剧情里,我既扮演那个恐惧无助的小女孩,也扮演冷漠暴躁的父母。 在咨询中,我的情感再次流动了,我崩溃于自己对待女儿的方式,我非常想好好抱抱她,想给她温暖,可是,我做不到! 咨询师让我看到内在遍体鳞伤、奄奄一息的自己,这样的我还有什么力气去爱女儿,怎么能去拥抱别人? 幸好随着咨询的进行,我逐渐觉察、治愈、修复了自身。 和爸爸通话时,当听到他又在重复几十年不变的台词:“你好好的吧”,我会打断他,表达我的感受:这句话让我不舒服,听起来像是在划分界限。我想听的是鼓励,我希望你可以跟我说:“你真棒,加油!等等”。 爸爸真的像牙牙学语的孩子一样,学习着我教给他的这些“新台词”。 听到他说这些的时候,我非常触动,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了爸爸的爱。 我也终于“看见”,在女儿出生后,我的妈妈一直用赎罪的方式,替我当着妈妈,接管了我女儿的一切。她在用她的方式爱我。现在,我也能好好地拥抱我的女儿了。我能平静地面对她对我的控诉和愤怒,用温暖的心去好好爱她。在父母面前,我不再是受伤的、无助的小孩;在女儿面前,我不再是暴怒的、冷漠的妈妈。讨好和拒绝的剧本,彻底被我抛弃掉了,不会再在我的人生上演。 我长出了自爱的力量,不再想着用讨好去换取他人的爱。 自我的内在充满爱,那么,与谁在一起都是可以感受到爱的,我不需要找别人来爱自己,更不是只有哪个人才会给我想要的爱。 爱一直在心底,并不在任何人那里。 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爱和被爱的力量。- The End -如果,你也一直深陷于相似的痛苦,却不明白原因;如果你一直在追求幸福,却总是求而不得,……那么说明是时候走进咨询室,去看见和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了。 要相信,你的人生将是充满可能性的,而不是困在一种痛苦里; 更要相信,你是值得爱与幸福的,只要你愿意踏出改变这一步。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我们为你推荐一位精准匹配的咨询师。金俐延(金艳芬)金老师是中科院心理健康指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拥有充分的心理咨询理论基础;从业将近12年,积累个案时长4000小时+,实践经验丰富。她擅长用经典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心理动力学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进行咨询,并适时结合其它流派的精髓,以帮助来访者认识到心理情结所在,修通匮乏、创伤的部分,进而达到人格的完善。同时,老师还擅长解决伴侣沟通、婚外情(三角关系)、亲密关系、家庭冲突等婚姻家庭问题,以及社交恐惧、人际关系冲突、不会拒绝、社会适应难等人际关系问题。 来访者真实评价:为了鼓励求助意愿,金老师特意开通了10个半价咨询名额,让你的求助第一步,迈得更轻松一些。原价600元/次的咨询,现仅需300元/次。↓ 点击下图,向金俐延(金艳芬)老师求助 ↓ 你可能想看: “老公出轨、意外流产”:为什么我全身心信任与付出,却换来背叛与欺骗? 正是借由心理咨询这道光,我才开始真正走出黑暗,走向真正属于我的人生坦途。 “离婚9年,我才真正理解自己婚姻破裂的真相” 婚姻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我们客观公平看待婚姻中双方真实的行为,可能会帮助还没有离婚的你修复好和伴侣的关系。 边缘性出轨:ta是在出轨的边缘试探,还是正常社交活动 亲密关系中,很多伴侣间会有亲密的人在出轨的边缘试探。 出轨是因为不爱了吗?不,他们会一边爱一边出轨 出轨是满足他多重欲望的一种方法——他爱伴侣,想和伴侣继续在一起,想要单偶制带来的社会认可,同时,他也想要和其他人发生性关系。 一种新型婚姻正在兴起:无性无爱,却更幸福? 活得自洽而满足,充盈而喜悦,就是属于你的美丽人生。 婚姻里有这种上瘾性行为,比出轨还可怕 为什么越喜欢对方就越“作”,直至把对方“作”走? 婚姻的危险之出轨 出轨,不论是精神出轨还是身体出轨,对我们个人和婚姻都是有着致命的伤害。 婚姻里,到底要不要原谅出轨的另一半? 无论谁伤害了你,原谅的路都是你一个人的修行。这条通往纯净与和解的心灵朝圣之旅,终归需要你独自上路,一个人去走完! 习惯安慰他人,却总苛责自己? 为什么我们难以像安慰朋友一样安慰自己呢?这或许与我们今天要提到的美丽的混乱效应(Beautiful Mess Effect)有关。 创伤性联结:一种不健康的依恋关系,却常被误以为是爱情 一段健康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是可以给双方都带来愉悦和幸福感的。
忍他出轨、为他贷款,却换来婚姻破碎和痛不欲生
2024-06-13 | 浏览: 21
你知道“人生脚本”吗?
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曾说:“人生脚本是童年时针对一生的计划,被父母亲所强化,从生活的经验得到证明,经过选择而达到高潮。”
所以人生脚本(也称为剧本),就是你内在关系模式的隐喻,它由你儿童时期的经历、和父母的互动模式构成。长大后,你会不断重复上演这个剧本。
换句话说,成年后的生活,哪怕充满痛苦委屈和迫不得已,但很大程度上都是你亲手选的,只是你不自知。
之所以不自知,是因为看不清自己的人生剧本;之所以痛苦却无法改变,是因为没有在看清剧本后,改写它。
曾经的我,在十几年的婚姻里,不断陷入不幸的漩涡,却无力拯救自己。
直至一切破碎,让我痛不欲生。直到我用残余的力气,求助心理咨询,才找到自己不幸的根源,让自己的隐藏多年却不自知的剧本得以被看见和改写。
写下自己的故事,揭开自己的伤疤给大家看,并不容易。但我仍然坚持落笔,一是想梳理自己的成长,二是也想告诉大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本,如果你总是得不到幸福,你总是面对着同样的痛苦,很可能就跟这个剧本有关。
给自己一个机会,去看见它,改写它,是我们重新拥有幸福的源泉。
换来了什么?十几年前,我为了爱情背井离乡,来到丈夫的城市生活。
可结婚15年里,他背叛了我3次。
前两次,他还找找借口,说说好听的话挽回一下。第三次,面对我的失望,他毫无悔意,还讥讽我:“这么多次了,你不是应该早就习惯了吗?还有什么可伤心的?”
我们的婚姻彻底破碎了。而且,当初我为他贷下的巨额贷款,也全都成了我的负债。他说会还,但从第三个月开始,就一直拖延,直至我再也联系不上他。
15天里,我暴瘦了30斤,每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都忍不住嚎啕大哭。
无助的我曾拿着手机,却不知道该打电话给谁。是给8年未联系的父亲,还是整天打麻将的母亲?都不行。
我只能再次放下手机,这种绝望就像被关在没有门窗的小黑屋里,里面只我一人,无处可逃。
哭了整整一个月后,我意识到自己病了。
我止不住哭泣,并且除了哭不会做其它事情,每天我只能睡3、4个小时,最痛苦的是每次睡醒的那一刻,因为我是被心脏剧烈的疼痛痛醒的。
可是,我不能倒下去啊!我还有女儿,孩子不能没有妈妈。
身心俱疲的我回到家乡,挂了精神病院的号。当拿到重度抑郁症的鉴定报告时,心里反而是一种轻松:“看吧,我就知道自己是病了,所以会不停的哭,就因为病了才会这么痛苦……”
我在家乡找了工作,可每个月的收入,却远远填补不了负债的窟窿。
与此同时,我内心的窟窿也越来越大:我为婚姻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会换来这样的结果?我做错了什么?我想不明白。
偶然有一次,我看到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女主被丈夫出轨的故事,唤起了我的共鸣。
我反复地阅读这本书,在幽暗的日子里,这本书成为了我唯一的光,让迷路的我重新找到了方向,也让我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求助心理咨询师。
原来是内在关系模式第一次咨询前,我很紧张,怕自己忘记要咨询的内容,还记在笔记本上。
可咨询开始后,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感觉,咨询师是那么温柔和包容,我好像被她看见并允许了一切,紧张的感觉消失了。
我不再需要事先准备的笔记本,而是在老师的陪伴下,诉说15年婚姻的经历:一次次隐忍对方的夜不归宿,一次次妥协对方的出轨,还不惜代价为他贷巨额贷款……
我想要一个答案:“我到底错在哪里,让这个男人如此绝情?”
咨询师轻声告诉我:“你没有错,那不是你的错。”
看起来只是很普通的一句话,可听到的那一刻,我感觉内心有个开关被打开了。
随之而来的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痛苦,那是一种从内而外、痛彻心扉的委屈,久违的委屈、愤怒、不甘。
这种委屈,不是对前夫的,而是对父母的。
我好像打开了内心的潘多拉魔盒,情绪不断从里面喷涌而出,嘴里小声地重复着:“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只是个孩子,为什么要我这样委屈自己,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
后来我明白,心理咨询,不是给人讲道理的,也不是听完我的倾诉然后给我提建议的。
是让我们在深深被包容的环境中,打开心扉,去面对自己埋藏在心底的东西,去感受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受。
平时,这些感受被我们的防御机制挡在了门外,我们对此毫无察觉。
现在,我感受到了埋藏已久的感受,可我依然不太清晰:说着婚姻的伤痛,为何会让我想起儿时的委屈?
我只是顺着感受,打开尘封的记忆:
从4岁开始学习乐器起,我就处处委屈自己讨好父母,忍着练琴的累和痛、忍着不要好吃的、忍着想要出去玩的冲动,只为了爸妈夸我一句“懂事”。
可我只是一个孩子,只是一个孩子啊!爸爸妈妈,我只是一个想要被爱的孩子啊……
我痛哭流涕,感受着撕心裂肺的痛。咨询结束后,内心却有了一丝丝不一样的轻松,曾经感觉憋闷的胸口,感觉有了一丝丝的裂缝。
因为,这次咨询让我觉察到,我之所以在婚姻中如此受伤却不能自拔,是在不断重演儿时的剧本:
不断讨好,来换取认可和爱。
我隐忍对方的出轨、牺牲自己的自尊、冒着巨大的风险贷款,都是像小时候一样,重复扮演着“讨好者”的角色。
结果也如此相似,小时候我没得到父母的爱,婚后我也没得到伴侣的爱,我却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好。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人总想把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任何一段关系中,不断重复构建相似的关系。
如果我不破解这个剧本,我的人生就会不断重复这样的剧情。
我决定了,我要坚持心理咨询,直到我彻底破解这个剧本,哪怕过程艰难。
改写既定的模式为了节约支出,我和女儿住在母亲家里,一边还债一边抚养女儿,每天加班到深夜,经常累到没力气吃饭,直接睡着。
我以为,我的辛苦,妈妈看在眼里,会对我有一丝心疼。
可有一次,钱实在过于紧张,我想借信用贷周转的时候,她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指责我:为什么要贷款?贷款还不上怎么办?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情?你知不知道你这一屁股债,让我天天睡不好吃不好……
我想要的安慰和鼓励,全都变成了刀子,扎在我身上。
即使在咨询中我有了觉察,那一刻还是止不住的难过。
随着咨询的深入,潜意识逐渐浮出水面,有一次我看见自己的内在小孩,在创伤原地等着妈妈回来。
咨询师温柔地解释着:“妈妈不会回来了,无论等多久都等不来了。”
我的委屈爆发了,哭喊着:“我要妈妈,我就要妈妈,妈妈会回来的,我的妈妈爱我,她会回来的……”
在情绪逐渐平复后,我又喃喃自语到:“妈妈没回来是迷路了,妈妈也不是万能的,妈妈老了她没有魔法门,她回不来这,不是不爱我,是妈妈也有做不到的时候,妈妈也是可怜的,她也没有妈妈爱,她也许也在某个问题等着她的妈妈……”
之后,我仿佛看到了不一样的母亲,一个蓬头垢面却依然要强的小女孩,那个想要有人爱却不肯说出口,宁愿恨也不开口表达的小女孩。
我只剩下了心疼。我的妈妈,也是一个一辈子都没有等到爱的女人。
我不仅看见了自己的剧本,也看见了妈妈的剧本,也因此,接受和理解了“妈妈不是不爱我,只是没能力爱我”这个事实。
我的内心小孩长大了,她不再倔强地等在原地,而是自己站了起来,去寻找出路。
对剧本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觉察后,我也看到了和女儿之间的问题。
儿时的记忆中,母亲是冷漠的,我曾暗暗发誓,有了女儿一定要好好待她,决不能让我的孩子经历同样的痛苦。
可是,我却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个剧本搬到了和女儿的相处中。
面对她的不听话,我抓狂、暴怒;她顶嘴的时候,我甚至想让她消失。女儿哭着求我,让我对她好一点,不要这么冷漠。可我却心冷如铁,面无表情。
那时的我,情感是被冰冻起来的。我忘记了,小时候,我也是这样求爸爸妈妈。
因为我小时候的无助、恐惧、不被爱,内化到了我的潜意识里,哪怕父母不在身边,内在的“剧情”仍然影响着我。
在这个剧情里,我既扮演那个恐惧无助的小女孩,也扮演冷漠暴躁的父母。
在咨询中,我的情感再次流动了,我崩溃于自己对待女儿的方式,我非常想好好抱抱她,想给她温暖,可是,我做不到!
咨询师让我看到内在遍体鳞伤、奄奄一息的自己,这样的我还有什么力气去爱女儿,怎么能去拥抱别人?
幸好随着咨询的进行,我逐渐觉察、治愈、修复了自身。
和爸爸通话时,当听到他又在重复几十年不变的台词:“你好好的吧”,我会打断他,表达我的感受:这句话让我不舒服,听起来像是在划分界限。我想听的是鼓励,我希望你可以跟我说:“你真棒,加油!等等”。
爸爸真的像牙牙学语的孩子一样,学习着我教给他的这些“新台词”。
听到他说这些的时候,我非常触动,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了爸爸的爱。
我也终于“看见”,在女儿出生后,我的妈妈一直用赎罪的方式,替我当着妈妈,接管了我女儿的一切。她在用她的方式爱我。
现在,我也能好好地拥抱我的女儿了。我能平静地面对她对我的控诉和愤怒,用温暖的心去好好爱她。
在父母面前,我不再是受伤的、无助的小孩;在女儿面前,我不再是暴怒的、冷漠的妈妈。
讨好和拒绝的剧本,彻底被我抛弃掉了,不会再在我的人生上演。
我长出了自爱的力量,不再想着用讨好去换取他人的爱。
自我的内在充满爱,那么,与谁在一起都是可以感受到爱的,我不需要找别人来爱自己,更不是只有哪个人才会给我想要的爱。
爱一直在心底,并不在任何人那里。
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爱和被爱的力量。
- The End -
如果,你也一直深陷于相似的痛苦,却不明白原因;如果你一直在追求幸福,却总是求而不得,……那么说明是时候走进咨询室,去看见和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了。
要相信,你的人生将是充满可能性的,而不是困在一种痛苦里;
更要相信,你是值得爱与幸福的,只要你愿意踏出改变这一步。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我们为你推荐一位精准匹配的咨询师。
金俐延(金艳芬)金老师是中科院心理健康指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拥有充分的心理咨询理论基础;从业将近12年,积累个案时长4000小时+,实践经验丰富。
她擅长用经典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心理动力学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进行咨询,并适时结合其它流派的精髓,以帮助来访者认识到心理情结所在,修通匮乏、创伤的部分,进而达到人格的完善。
同时,老师还擅长解决伴侣沟通、婚外情(三角关系)、亲密关系、家庭冲突等婚姻家庭问题,以及社交恐惧、人际关系冲突、不会拒绝、社会适应难等人际关系问题。
来访者真实评价:
为了鼓励求助意愿,金老师特意开通了10个半价咨询名额,让你的求助第一步,迈得更轻松一些。原价600元/次的咨询,现仅需300元/次。
↓ 点击下图,向金俐延(金艳芬)老师求助 ↓
“老公出轨、意外流产”:为什么我全身心信任与付出,却换来背叛与欺骗?
正是借由心理咨询这道光,我才开始真正走出黑暗,走向真正属于我的人生坦途。
“离婚9年,我才真正理解自己婚姻破裂的真相”
婚姻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我们客观公平看待婚姻中双方真实的行为,可能会帮助还没有离婚的你修复好和伴侣的关系。
边缘性出轨:ta是在出轨的边缘试探,还是正常社交活动
亲密关系中,很多伴侣间会有亲密的人在出轨的边缘试探。
出轨是因为不爱了吗?不,他们会一边爱一边出轨
出轨是满足他多重欲望的一种方法——他爱伴侣,想和伴侣继续在一起,想要单偶制带来的社会认可,同时,他也想要和其他人发生性关系。
一种新型婚姻正在兴起:无性无爱,却更幸福?
活得自洽而满足,充盈而喜悦,就是属于你的美丽人生。
婚姻里有这种上瘾性行为,比出轨还可怕
为什么越喜欢对方就越“作”,直至把对方“作”走?
婚姻的危险之出轨
出轨,不论是精神出轨还是身体出轨,对我们个人和婚姻都是有着致命的伤害。
婚姻里,到底要不要原谅出轨的另一半?
无论谁伤害了你,原谅的路都是你一个人的修行。这条通往纯净与和解的心灵朝圣之旅,终归需要你独自上路,一个人去走完!
习惯安慰他人,却总苛责自己?
为什么我们难以像安慰朋友一样安慰自己呢?这或许与我们今天要提到的美丽的混乱效应(Beautiful Mess Effect)有关。
创伤性联结:一种不健康的依恋关系,却常被误以为是爱情
一段健康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是可以给双方都带来愉悦和幸福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