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几乎每个老师都说过的“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如今有科学依据了???一项来自《心理学前沿》的研究显示,从1939年-2022年,大学生的平均智商从139下降到了102,平均每年降0.2。所以,老师每带一届新学生,都感觉不如上一届,不是瞎说啊……对比一下,人类平均智商为100,这意味着现在大学生的智商水平和普通人几乎无异。从好的角度来看,这说明有越来越多人进入到大学中接受教育。但是也有不好的方面,学位是不是变得不值钱了?平均智商下降会不会影响毕业率?这项研究,给出了更全面的分析。基于近1万名本科生数据根据多个公开刊物发表的数据,大学生的平均智商普遍比一般人群高:位于115-130之间。但作者仔细调查发现,这基本都是基于1940s-1950s年代的数据得出来的,参考性已不大。因此,他们决定重新测试一把,将时间跨度从1939年扩展到2022年。并根据韦氏成人智力测验(国际通用智力量表)去筛选大学生(主要为本科生)测试的样本。具体筛选方式就是去几大数据库一通搜索,一开始发现了1666篇符合大致条件的样本,最终经过各种审查后还剩下106份。这106份样本中有102份都来自美国,其余4份来自加拿大,整个样本一共包含9902名学生。然后就是一通分析,包括数据发表年份、测试年份、测试者来自的大学、韦氏成人智力测验版本、测试者人数(包括男女性人数)、平均年龄以及指数得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等等。结果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83年间,本科生们的平均智商下降了17个点,就剩102,只比人类平均水平高一点。用更直观的图来看是这样的:用“急剧下降”(作者原话)来形容完全不为过。据介绍,这一结果也违背了“弗林效应”:1982年Nature的一项研究发现,公众智商测试的结果会逐年增加,且这一现象具有长期性、明显性,在不发达国家也有等特点。最重要的是,该效应并非归因于智商测试的重新校准,而是人的智商实实在在的在上升,有不少研究都复现了这一结果。在此,作者也针对该效应对数据进行了一番调整,但结果仍然不变:(当然,好学校和坏学校之间的差异还是明显的)所以,为什么?为什么大学生真的像老师嘴里说的“一届比一届差”了?如作者所言,一点也不难理解:这是过去80年来教育程度提高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大学的人越来越多,但各智商区间的人群大体比例不变,肯定会有越来越普通智商的人成为了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大学已不再是特殊阶层的“权利”。有外界担忧也佐证:如今的大学其实已经普遍、成熟得像公司,运作方式其实就是“出售学位”。数据显示,1980年,美国四年制全日制大学的学费为每年10231美元(经通货膨胀调整),30年后的2010年则涨至28775美元。最后,这项结果有何启示?在此,作者从各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几个点,仅供参考。第一,大学和教师都必须意识到学生不再是杰出人才,大部分都很普通,所以需要调整课程和学术达标标准。第二,公司雇主需要转变观念,不能盲目认为有大学学历的候选人就比没有的更聪明或有能力。第三,学生也需要认识到,进入大学不再是加入精英群体的邀请。第四,基于受教育程度估计智商的方法不再靠谱。……关于本研究的更多详情可在《心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期刊上进一步查阅。网友:ACT平均成绩也在逐年下降这项研究一经发布很快在网上引发热议。尽管研究给出的数据偏消极,但也恰好说明当下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以进入到大学学习。更多人接受教育,当然是好事。不过这也意味着大学毕业标准在不断下降,这使得学位有时不能成为智商、能力的代表,因为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学位了。同时也带来学历贬值的问题。网友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接受教育。但是也要确保获得学位的人,确实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让大学的标准一味适应学生水平是要出问题的。所以有人说了,要考证啊。比如从医学专业毕业,并不意味着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要有行医证。另外还有人补充,有一些调查显示,学生的SAT、ACT考试成绩也逐年下降。据了解,2023届ACT考试平均综合成绩为19.5分,比22年下降0.3分。其中数学、阅读和科学科目的平均分均低于大学入学基准线。ACT CEO表示,这已经是连续第六年平均分下降,每个学科的平均分都是如此。达到四项基准的学生人数比例也在下降,从2022年的22.1%下降到2023年的20.8%。不过这些调查都局限于北美的数据。亚洲也是如此吗?尤其是东亚?有人提出质疑。还有人给出新的理解角度:相比于“大学生变得更笨”这种结论,我更觉得这能说明集体的平均智商更高了。这听起来是个好进展。但不管咋说,“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有科学依据了(doge)~ 你可能想看: 大学生智商一代不如一代,最新研究证实“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 几乎每个老师都说过的“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如今有科学依据了? 研究证明:赞扬与责备的比例超过5:1,婚姻更能保持稳定 只有在赞扬被不断延续,责备被小心控制的情况下,才能把握住幸福婚姻的那个关键点。 智商越高,收入越高吗?我挖出了IQ测试的黑历史…… IQ测试真的有价值吗?它能预测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它对一个人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我见过最毒的关系,它排第一 好的关系不应该是事事都要争对错输赢,而是我们都不完美,但愿意陪彼此修缮自我,共同成长。 感觉不被珍惜,是我本身的问题还是不幸运而已? | 咨询师请回答vol.08 爱情是一种双向互惠的爱,彼此为父母,彼此为小孩,彼此为情侣,双方都可以撒娇,可以生气,可以任性,但也双方都有义务道歉,安慰,讨好对方。 我又失忆了?!海马:是我要歇了 对你的海马好一点,跟暂时性失忆说拜拜! 当放纵自己时,我们是不能还是不想控制? 与意志和动机途径相一致,更高的自我控制要求导致更多的疲劳,而疲劳反过来又导致更多的违背意图。 《十二夜》:我们是如何从相爱走到相看两生厌的? 有人曾经犀利地评价过林爱华的《十二夜》,说它是最写实的“爱情悲惨片”,看完以后会让观看者觉得爱情不过如此。 焦虑型依恋,最擅长谈内耗式恋爱的人 Ta们总表现出来的愤怒和焦虑,其实是用来掩饰内心深处害怕被抛弃的恐惧。 伴侣之间,最怕这3种虚假沟通 好的亲密关系,需要回应,更需要觉察。
大学生智商一代不如一代,最新研究证实“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
2024-06-12 | 浏览: 22
万万没想到……
几乎每个老师都说过的“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如今有科学依据了???
一项来自《心理学前沿》的研究显示,从1939年-2022年,大学生的平均智商从139下降到了102,平均每年降0.2。
所以,老师每带一届新学生,都感觉不如上一届,不是瞎说啊……
对比一下,人类平均智商为100,这意味着现在大学生的智商水平和普通人几乎无异。
从好的角度来看,这说明有越来越多人进入到大学中接受教育。
但是也有不好的方面,学位是不是变得不值钱了?平均智商下降会不会影响毕业率?
这项研究,给出了更全面的分析。
基于近1万名本科生数据
根据多个公开刊物发表的数据,大学生的平均智商普遍比一般人群高:
位于115-130之间。
但作者仔细调查发现,这基本都是基于1940s-1950s年代的数据得出来的,参考性已不大。
因此,他们决定重新测试一把,将时间跨度从1939年扩展到2022年。
并根据韦氏成人智力测验(国际通用智力量表)去筛选大学生(主要为本科生)测试的样本。
具体筛选方式就是去几大数据库一通搜索,一开始发现了1666篇符合大致条件的样本,最终经过各种审查后还剩下106份。
这106份样本中有102份都来自美国,其余4份来自加拿大,整个样本一共包含9902名学生。
然后就是一通分析,包括数据发表年份、测试年份、测试者来自的大学、韦氏成人智力测验版本、测试者人数(包括男女性人数)、平均年龄以及指数得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等等。
结果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
83年间,本科生们的平均智商下降了17个点,就剩102,只比人类平均水平高一点。
用更直观的图来看是这样的:
用“急剧下降”(作者原话)来形容完全不为过。
据介绍,这一结果也违背了“弗林效应”:
1982年Nature的一项研究发现,公众智商测试的结果会逐年增加,且这一现象具有长期性、明显性,在不发达国家也有等特点。
最重要的是,该效应并非归因于智商测试的重新校准,而是人的智商实实在在的在上升,有不少研究都复现了这一结果。
在此,作者也针对该效应对数据进行了一番调整,但结果仍然不变:
(当然,好学校和坏学校之间的差异还是明显的)
所以,为什么?为什么大学生真的像老师嘴里说的“一届比一届差”了?
如作者所言,一点也不难理解: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大学的人越来越多,但各智商区间的人群大体比例不变,肯定会有越来越普通智商的人成为了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大学已不再是特殊阶层的“权利”。
有外界担忧也佐证:如今的大学其实已经普遍、成熟得像公司,运作方式其实就是“出售学位”。
数据显示,1980年,美国四年制全日制大学的学费为每年10231美元(经通货膨胀调整),30年后的2010年则涨至28775美元。
最后,这项结果有何启示?
在此,作者从各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几个点,仅供参考。
第一,大学和教师都必须意识到学生不再是杰出人才,大部分都很普通,所以需要调整课程和学术达标标准。
第二,公司雇主需要转变观念,不能盲目认为有大学学历的候选人就比没有的更聪明或有能力。
第三,学生也需要认识到,进入大学不再是加入精英群体的邀请。
第四,基于受教育程度估计智商的方法不再靠谱。
……
关于本研究的更多详情可在《心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期刊上进一步查阅。
网友:ACT平均成绩也在逐年下降
这项研究一经发布很快在网上引发热议。
尽管研究给出的数据偏消极,但也恰好说明当下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以进入到大学学习。更多人接受教育,当然是好事。
不过这也意味着大学毕业标准在不断下降,这使得学位有时不能成为智商、能力的代表,因为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学位了。同时也带来学历贬值的问题。
网友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接受教育。但是也要确保获得学位的人,确实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
让大学的标准一味适应学生水平是要出问题的。
所以有人说了,要考证啊。比如从医学专业毕业,并不意味着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要有行医证。
另外还有人补充,有一些调查显示,学生的SAT、ACT考试成绩也逐年下降。
据了解,2023届ACT考试平均综合成绩为19.5分,比22年下降0.3分。其中数学、阅读和科学科目的平均分均低于大学入学基准线。
ACT CEO表示,这已经是连续第六年平均分下降,每个学科的平均分都是如此。
达到四项基准的学生人数比例也在下降,从2022年的22.1%下降到2023年的20.8%。
不过这些调查都局限于北美的数据。
亚洲也是如此吗?尤其是东亚?有人提出质疑。
还有人给出新的理解角度:
但不管咋说,“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有科学依据了(doge)~
大学生智商一代不如一代,最新研究证实“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
几乎每个老师都说过的“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如今有科学依据了?
研究证明:赞扬与责备的比例超过5:1,婚姻更能保持稳定
只有在赞扬被不断延续,责备被小心控制的情况下,才能把握住幸福婚姻的那个关键点。
智商越高,收入越高吗?我挖出了IQ测试的黑历史……
IQ测试真的有价值吗?它能预测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它对一个人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我见过最毒的关系,它排第一
好的关系不应该是事事都要争对错输赢,而是我们都不完美,但愿意陪彼此修缮自我,共同成长。
感觉不被珍惜,是我本身的问题还是不幸运而已? | 咨询师请回答vol.08
爱情是一种双向互惠的爱,彼此为父母,彼此为小孩,彼此为情侣,双方都可以撒娇,可以生气,可以任性,但也双方都有义务道歉,安慰,讨好对方。
我又失忆了?!海马:是我要歇了
对你的海马好一点,跟暂时性失忆说拜拜!
当放纵自己时,我们是不能还是不想控制?
与意志和动机途径相一致,更高的自我控制要求导致更多的疲劳,而疲劳反过来又导致更多的违背意图。
《十二夜》:我们是如何从相爱走到相看两生厌的?
有人曾经犀利地评价过林爱华的《十二夜》,说它是最写实的“爱情悲惨片”,看完以后会让观看者觉得爱情不过如此。
焦虑型依恋,最擅长谈内耗式恋爱的人
Ta们总表现出来的愤怒和焦虑,其实是用来掩饰内心深处害怕被抛弃的恐惧。
伴侣之间,最怕这3种虚假沟通
好的亲密关系,需要回应,更需要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