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理咨询效果的研究中,有个概念叫“渡渡鸟效应”,指的是研究证明:不同心理疗法之间,不存在疗效上的显著差异。也就是说,虽然个别研究证明,某种疗法疗效更优,比如有些研究证明,CBT对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其他心理疗法,但这样的研究结论,未得到重复研究的证明。目前业界比较公认的观点,是认为诸如咨访(咨询师-来访者)关系这样的共同因素,或者说通用因素,才是导致心理咨询起效的关键,而非不同心理疗法的技术差异等独特因素。研究表明,咨访关系占心理咨询疗效约50%的作用。咨访关系为何重要,可以有很多角度理解。比如良好咨访关系奠定的安全、信任氛围,有利于促进来访者改变;良好咨询关系必定包含有效共情,共情本身具有疗愈作用(详见《“理解”的疗愈功能》一文)。今天想从“容错率”的角度,谈谈咨访关系的重要性。共情既是心理咨询的基础,也是心理咨询的核心。最早在心理咨询领域强调共情重要性,从而使“共情”概念传播开来的心理学大家罗杰斯,用中国文化来说,其对于共情、咨访关系促进来访者改变,已至“道”的境界,无须其他咨询技术。这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对于绝大多数从业者来说,难以企及,后辈从业者不得不学习技术,因为持续、足够准确的共情,并非易事。情感是“情境的涌现”。情感的情境性,意味着情感(本文指真实情感,不考虑伪装的情感)是当下、即刻、鲜活的体验,而非可预见、表演的体验;情感的涌现性,意味着情感是过去、现在、未来(比如预期未来产生的情感)的结合体,是大量、复杂信息在身心系统汇集而成的质变产物。我们常说情感是非理性的,因为情感不像理智可控,有些捉摸不定。情感的“情境涌现性”特质,决定了情感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共情的困难性。虽然研究表明,人类存在镜像神经元这类生理构造,天生具备“感同身受”以相互理解的共情基础,但这套“共情机制”能够发挥的功效程度(比如发挥出20%的水平,还是80%的水平),受后天成长环境和当下状态影响。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没有两个人的成长经历完全相同。即使是双胞胎,成长环境极其相同,经历也有差异。经验的差异性,使得我们理解他人时,本质上是“共情性猜测”:带着可能性,以猜测尝试共情他人。本质上,我们只能尽可能贴近他人的情感体验,无法“复制对方感受”,100%准确共情。当然,令人感受到被共情,无须100%准确的共情,只须达到会被对方感受到共情的“基准”就行。这个“基准”是多大程度?60%?80?95?每个人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被共情的基准也不一样。比如一个人被领导骂了和失恋时两种情形,我们常识性知道,后者需要的共情程度要深些。因为共情实质上是“共情性猜测”,从业者对来访者的共情是否准确,是否有效,由来访者的感受决定。“猜测”必然有“猜对”和“猜错”的时候。也就是说,心理咨询中,共情不准确是必然存在的情形,即使是罗杰斯这样的宗师,也无法避免。来访者是否能涵容从业者共情不准确,即心理咨询中共情不准确的容错率高不高,取决于咨访关系:咨访关系稳固,共情不准确的容错率高;咨访关系差,共情不准确的容错率低。如果心理咨询的容错率低,从业者一旦出现共情不准确,来访者感到不被理解,便可能结束咨询;如果心理咨询的容错率低,从业者共情不准确的试错机会,相对多些。容错率的高低,由共情奠定的咨访关系质量决定。心理咨询容错率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咨询技术的运用。除了催眠大师艾瑞克森,经常体现出对运用技术的效果的预见性,而有意识的使用某些技术,未见其他人可以保证运用某种技术,一定能让来访者改变。从业者使用某些技术干预,是试图使来访者有所改变的尝试,通常无法保证有效,需要根据来访者反应,调整干预方式。既是尝试,便存在有效和无效的情况。无效的干预,有时候是因为从业者技术操作不当,有时候并非是技术无用,可能只是时机不对。来访者是否能够涵容从业者的无效干预,是否会因为无效干预感到难受,或者觉得没用而认为从业者没有能力帮到自己,从而结束咨询,同样取决于心理咨询的容错率。如果咨访关系稳固,容错率高,来访者便能容纳从业者无效的干预尝试,愿意继续咨询;如果咨访关系差,容错率低,从业者的无效干预,便可能导致来访者结束咨询。除了共情是否准确、干预是否有效等,心理咨询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确定性(详见《心理咨询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一文)。因为不确定,对于从业者来说,如何促进来访者改变的咨询过程,便存在很多“尝试”。尝试便一定存在“试对”和“试错”。可以说,心理咨询过程必定充满着“错误”——无关从业者是新手还是专家——即使是对来访者帮助很大的有效咨询过程,也必定充满“错误”。来访者能否涵容从业者犯错,心理咨询的容错率高低,便取决于咨访关系的质量。 你可能想看: 为什么妈妈的性格,决定孩子的命运? 接纳自己的局限,接纳人生的无常,才是真正地接纳自己。 “我的心理咨询是否还奏效?”|如何评估心理咨询的进展 判断心理咨询是否取得了进展,取决于问题是否正在被解决,并且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 如何界定心理障碍|《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一直致力于如何准确地描述正常与障碍以及它们的界限。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在努力下,也已经取得了一些共识。 未成年人面临心理咨询的11个常见问题 从长远来说,更是支撑人生发展的基础,是一生的基石,在人生的某些阶段,遇到困境是正常的 你永远无法劝退一个热爱心理咨询的人 “作为一名咨询师最根本的满足感在于有机会靠诚实、好奇、以及受他人之托努力去做正确的事情来谋生。” 你知道宠物辅助治疗吗?|宠物正成为传统青少年心理咨询的补充 研究表明,宠物辅助治疗对青少年的发展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尤其是那些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青少年。 一文读懂 | 完整心理咨询的四个阶段都有什么? 完整的心理咨询过程一般会包含评估、干预、修通(领悟)与结束这四个阶段。 没学过心理学,可以做心理咨询师吗?|《心理咨询师执业之路》 与不少人轻松宜人的想象不同,心理咨询是一个在情绪和智力上都有较高强度的行业。 心理咨询指南:心理咨询到底靠什么在起效? 心理咨询提供的是一个新的体验,通过咨访关系这个新的客体关系实现。 青少年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室中,那些被疯狂内卷后累垮了的孩子 大家还记得自己在中小学时课间的十分钟是如何度过的吗?是到不同班级找同学串班,是在操场上和伙伴开心的奔跑,是与好友玩各自课间小游戏,踢毽子、翻花绳、跳房子......回想起来,那十分钟里充满了欢笑和热...
咨访关系质量,决定心理咨询的容错率
2024-06-12 | 浏览: 22
对于心理咨询效果的研究中,有个概念叫“渡渡鸟效应”,指的是研究证明:
也就是说,虽然个别研究证明,某种疗法疗效更优,比如有些研究证明,CBT对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其他心理疗法,但这样的研究结论,未得到重复研究的证明。
目前业界比较公认的观点,是认为诸如咨访(咨询师-来访者)关系这样的共同因素,或者说通用因素,才是导致心理咨询起效的关键,而非不同心理疗法的技术差异等独特因素。
研究表明,咨访关系占心理咨询疗效约50%的作用。咨访关系为何重要,可以有很多角度理解。
比如良好咨访关系奠定的安全、信任氛围,有利于促进来访者改变;良好咨询关系必定包含有效共情,共情本身具有疗愈作用(详见《“理解”的疗愈功能》一文)。
今天想从“容错率”的角度,谈谈咨访关系的重要性。
共情既是心理咨询的基础,也是心理咨询的核心。
最早在心理咨询领域强调共情重要性,从而使“共情”概念传播开来的心理学大家罗杰斯,用中国文化来说,其对于共情、咨访关系促进来访者改变,已至“道”的境界,无须其他咨询技术。
这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对于绝大多数从业者来说,难以企及,后辈从业者不得不学习技术,因为持续、足够准确的共情,并非易事。
情感是“情境的涌现”。
情感的情境性,意味着情感(本文指真实情感,不考虑伪装的情感)是当下、即刻、鲜活的体验,而非可预见、表演的体验;
情感的涌现性,意味着情感是过去、现在、未来(比如预期未来产生的情感)的结合体,是大量、复杂信息在身心系统汇集而成的质变产物。
我们常说情感是非理性的,因为情感不像理智可控,有些捉摸不定。
情感的“情境涌现性”特质,决定了情感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共情的困难性。
虽然研究表明,人类存在镜像神经元这类生理构造,天生具备“感同身受”以相互理解的共情基础,但这套“共情机制”能够发挥的功效程度(比如发挥出20%的水平,还是80%的水平),受后天成长环境和当下状态影响。
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
没有两个人的成长经历完全相同。即使是双胞胎,成长环境极其相同,经历也有差异。
经验的差异性,使得我们理解他人时,本质上是“共情性猜测”:
本质上,我们只能尽可能贴近他人的情感体验,无法“复制对方感受”,100%准确共情。
当然,令人感受到被共情,无须100%准确的共情,只须达到会被对方感受到共情的“基准”就行。
这个“基准”是多大程度?
60%?80?95?
每个人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被共情的基准也不一样。
比如一个人被领导骂了和失恋时两种情形,我们常识性知道,后者需要的共情程度要深些。
因为共情实质上是“共情性猜测”,从业者对来访者的共情是否准确,是否有效,由来访者的感受决定。
“猜测”必然有“猜对”和“猜错”的时候。也就是说,心理咨询中,共情不准确是必然存在的情形,即使是罗杰斯这样的宗师,也无法避免。
来访者是否能涵容从业者共情不准确,即心理咨询中共情不准确的容错率高不高,取决于咨访关系:
如果心理咨询的容错率低,从业者一旦出现共情不准确,来访者感到不被理解,便可能结束咨询;
如果心理咨询的容错率低,从业者共情不准确的试错机会,相对多些。
容错率的高低,由共情奠定的咨访关系质量决定。
心理咨询容错率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咨询技术的运用。
除了催眠大师艾瑞克森,经常体现出对运用技术的效果的预见性,而有意识的使用某些技术,未见其他人可以保证运用某种技术,一定能让来访者改变。
从业者使用某些技术干预,是试图使来访者有所改变的尝试,通常无法保证有效,需要根据来访者反应,调整干预方式。
既是尝试,便存在有效和无效的情况。
无效的干预,有时候是因为从业者技术操作不当,有时候并非是技术无用,可能只是时机不对。
来访者是否能够涵容从业者的无效干预,是否会因为无效干预感到难受,或者觉得没用而认为从业者没有能力帮到自己,从而结束咨询,同样取决于心理咨询的容错率。
如果咨访关系稳固,容错率高,来访者便能容纳从业者无效的干预尝试,愿意继续咨询;
如果咨访关系差,容错率低,从业者的无效干预,便可能导致来访者结束咨询。
除了共情是否准确、干预是否有效等,心理咨询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确定性(详见《心理咨询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一文)。
因为不确定,对于从业者来说,如何促进来访者改变的咨询过程,便存在很多“尝试”。
尝试便一定存在“试对”和“试错”。
可以说,心理咨询过程必定充满着“错误”——无关从业者是新手还是专家——即使是对来访者帮助很大的有效咨询过程,也必定充满“错误”。
来访者能否涵容从业者犯错,心理咨询的容错率高低,便取决于咨访关系的质量。
为什么妈妈的性格,决定孩子的命运?
接纳自己的局限,接纳人生的无常,才是真正地接纳自己。
“我的心理咨询是否还奏效?”|如何评估心理咨询的进展
判断心理咨询是否取得了进展,取决于问题是否正在被解决,并且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
如何界定心理障碍|《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一直致力于如何准确地描述正常与障碍以及它们的界限。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在努力下,也已经取得了一些共识。
未成年人面临心理咨询的11个常见问题
从长远来说,更是支撑人生发展的基础,是一生的基石,在人生的某些阶段,遇到困境是正常的
你永远无法劝退一个热爱心理咨询的人
“作为一名咨询师最根本的满足感在于有机会靠诚实、好奇、以及受他人之托努力去做正确的事情来谋生。”
你知道宠物辅助治疗吗?|宠物正成为传统青少年心理咨询的补充
研究表明,宠物辅助治疗对青少年的发展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尤其是那些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青少年。
一文读懂 | 完整心理咨询的四个阶段都有什么?
完整的心理咨询过程一般会包含评估、干预、修通(领悟)与结束这四个阶段。
没学过心理学,可以做心理咨询师吗?|《心理咨询师执业之路》
与不少人轻松宜人的想象不同,心理咨询是一个在情绪和智力上都有较高强度的行业。
心理咨询指南:心理咨询到底靠什么在起效?
心理咨询提供的是一个新的体验,通过咨访关系这个新的客体关系实现。
青少年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室中,那些被疯狂内卷后累垮了的孩子
大家还记得自己在中小学时课间的十分钟是如何度过的吗?是到不同班级找同学串班,是在操场上和伙伴开心的奔跑,是与好友玩各自课间小游戏,踢毽子、翻花绳、跳房子......回想起来,那十分钟里充满了欢笑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