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个好朋友Z再次和我抱怨起她的爱情故事。年过30的她,一直在渴望着爱情,但是两次的失败恋情,让她陷入困境。第一段恋情:大学刚毕业的她,经人介绍认识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男人,据说家庭条件不错,并承诺婚后带她去国外生活。最后,这个男人玩了个人间蒸发,她失落近一年,差点患上抑郁症,才开启新生活。第二段恋情:走出第一段伤感的恋情后,她重新振作起来,换了一个城市,工作和生活慢慢步入正轨,渴望爱情的她遇到了第二任男友,结识三个月后,便走进婚姻殿堂,但婚后不到半年,离婚收场。现在的她,很困惑,不知自己能否再次遇到那个对的男人。在我看来,Z之所以两次恋情都是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她太信任“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这个信条了。而知名心理学者武志红老师在《走出人格陷阱》一书中告诉我们:“付出,就会有回报,在爱情里基本不成立”。今天的文章,我就结合朋友Z的经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说为什么在爱情里,付出后很难有回报。01为爱不顾一切地付出,很可能是在满足自己的自恋武老师认为:为爱不顾一切地付出,这种想法,看似非常伟大,其实是一种很深的自恋。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没有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她是自顾自地付出。她的付出是她自己的需要,未必是恋人的需要。我朋友Z就是这样的。她和第一任男友确定恋爱关系后,知道结婚后会定居国外,就把工作辞了,做起了“全职太太”,因为在她看来,这样做可以让对方看到自己的付出;从未做过饭的她,也学着做起各种面点,目的是给男友制造惊喜,但这样做的结果,并没有换来对方更强烈的爱,反而变得越来越淡,最后人间蒸发。她和第二任男友也是这样的做法,她害怕男友离开自己,变得特别依赖对方。男友一旦外出,会不断地打电话或发微信,直到对方回复。在她看来。这样做就是在表达自己的爱。同时,她不管对方要不要,喜不喜欢,总是花钱给对方买礼物,包括衣服、鞋子和手机等。她喜欢付出,甘愿付出,但为什么结果会这样呢?她时常问我这个问题。有一次,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愿意付出呢?她回答说,因为爱对方啊!我又问她,那为什么你的付出,没有好的回报呢?是不是你付出的问题呢?她犹豫了一下说,有可能,因为我付出时很少问他们喜不喜欢,需不需要。在我看来,她的付出是为了自己的需要,害怕对方不爱自己,但对方未必需要她辞职,也未必需要她买衣服或鞋子。给对方不需要的,就是在为爱减分。02甘愿为爱付出的人,很可能隐藏着“问心无愧”的心理那些习惯付出的人,可能在原生家庭养成了习惯。就像武老师说的:“付出是他们的需要,是他们价值感的重要来源,是他们的强迫性习惯。”我这个朋友Z在家里是长女,还有一个弟弟,她就是父母眼里的乖乖女,外人眼里懂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习惯了顺从和付出。听她说,小时候她经常帮妈妈带弟弟,还要承担家里的家务活,上了初中后,有时还得请假帮父母秋收,那时候的她,心里就种下了“听话、顺从、付出”的种子,直到现在,她还是习惯付出,和朋友、同事都是如此,很少计较。她这种大方的性格,可能朋友或同事比较喜欢,但和男友相处,会让对方感觉到压力。因为在她内心,很可能隐藏这样的逻辑:“我既然已经做得这么完美了,表示我可以问心无愧了,那么我们的关系中再有什么问题,都不是我的责任,而是你的责任了。”我想,她的第一任男友很可能就是被她的付出“吓跑”的。现在的她,还想不通为什么对方要离开自己,她总是以“我是好人,而你是坏蛋”这样的逻辑来抱怨对方。可见,付出太多,在爱情里未必是一件好事。03真正的爱情里,相互理解是关键前面说了,甘愿付出,会让我们看不到对方的需求,只是在满足自己的自恋,也会让我们有一种“问心无愧”的想法,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难道不付出吗?首先,爱情里需要付出,但理解是前提,也是关键。爱情是需要经营的,这意味着彼此都要为之付出,但付出需要先理解对方,放下自己,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因为真爱是需要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进而看到对方的真实需要。我朋友Z,是付出着,但并没有考虑到对方的真实需求。就像她和第一任男友相处时,辞职前也没有和对方商量,只是她觉得自己应该辞职,但这或许就是让对方倍感压力的原因。而与第二任男友闪婚闪离中,除了她内心的恐惧外,也是不理解对方导致的。比如她总是给对方买礼物,但她很少问对方喜不喜欢,总觉得我花钱买的,应该喜欢。其次,恋爱中的人,需要有自省的能力。自省能力是最重要的人格特质。自省,意味着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能够推己及人,以及换位思考,这对恋爱中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朋友Z就缺少这样的自省能力,她对于这两段失败的恋情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抱怨对方做得不好比较多,而这就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比如,她可以想想自己这么甘愿付出背后的原因,抑或想想对方为什么会不辞而别,再或考虑考虑闪婚闪离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等等。再次,爱情里,学会尊重自己内心的感觉。武老师说:“发自内心的感觉,是我们判断事物唯一可靠的凭仗。”在爱情里,感觉比教条更真实,更可靠。但有的人会刻意隐瞒或逃避自己真实的感觉,以至于感觉不到,而这是自欺欺人的做法。就像我朋友Z,在与这两任男友相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对方已经有改变的迹象,只是她忽略了自己的不好感受,只想着感情按照自己的方式进展,那么问题迟早会暴露出来。真实的感受,有时是不好的,但这正是双方相互了解、不断磨合的机会。有时候,爱情里真实的不愉快感受,就是两个人感情升温的开始。写在最后爱情是人生中的头号难题,是最大的快乐源泉,也是最大的痛苦源泉,所以围绕着爱情的危险教条非常多,但我们不能把教条当成绝对,因为爱情里的真实感觉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恋爱中的我们,需要自省能力,这样才有可能“越付出,越有回报”。 你可能想看: “老公出轨、意外流产”:为什么我全身心信任与付出,却换来背叛与欺骗? 正是借由心理咨询这道光,我才开始真正走出黑暗,走向真正属于我的人生坦途。 爱情里,来“讨债”的伴侣 | 一周全球心理学新鲜事 关系的自我实现预言可能会影响积极的感知。反之,也可能是成立的。 爱情里总有“第三者”,究竟怎么了? 喜欢用“抢赢了”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源于童年父爱的匮乏。 咨询师该如何面对来访者的流失? | 来访者放弃你,可能是因为.... 触及他人痛苦的体验才是改变的关键。 伴侣越来越不爱你,可能是你教的 试着在面对当前困扰的问题时,和对方进行不防御的沟通。 抱怨找不到“对的人”,或许是陷入了爱情陷阱 《爱的陷阱》一书就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最常见的四种爱情陷阱。今天的文章,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些陷阱,然后想想如何跳出陷阱。 感到小鹿乱撞不一定是爱情来了,还可能是...... 什么是吊桥效应呢? 小心掉入这个“为了别人付出”的陷阱 愿你的每一份付出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哪怕是为了他人也能心甘情愿! 为什么你付出了满满的爱,别人体会到的却是伤害? 你渴望爱与被爱,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实,你从任何关系里接收到的只是伤害,所以你反馈给别人的也只会是伤害。 婚姻里,为什么伴侣总是不认可自己的付出? 无论伴侣是否认可你,最终决定你感觉好坏的是你是否认可自己。
爱情里越付出,可能越得不到回报
2024-06-13 | 浏览: 20
前段时间,一个好朋友Z再次和我抱怨起她的爱情故事。
年过30的她,一直在渴望着爱情,但是两次的失败恋情,让她陷入困境。
第一段恋情:大学刚毕业的她,经人介绍认识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男人,据说家庭条件不错,并承诺婚后带她去国外生活。最后,这个男人玩了个人间蒸发,她失落近一年,差点患上抑郁症,才开启新生活。
第二段恋情:走出第一段伤感的恋情后,她重新振作起来,换了一个城市,工作和生活慢慢步入正轨,渴望爱情的她遇到了第二任男友,结识三个月后,便走进婚姻殿堂,但婚后不到半年,离婚收场。
现在的她,很困惑,不知自己能否再次遇到那个对的男人。
在我看来,Z之所以两次恋情都是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她太信任“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这个信条了。
而知名心理学者武志红老师在《走出人格陷阱》一书中告诉我们:“付出,就会有回报,在爱情里基本不成立”。
今天的文章,我就结合朋友Z的经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说为什么在爱情里,付出后很难有回报。
01
为爱不顾一切地付出,
很可能是在满足自己的自恋
武老师认为:
我朋友Z就是这样的。
她喜欢付出,甘愿付出,但为什么结果会这样呢?她时常问我这个问题。
有一次,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愿意付出呢?
她回答说,因为爱对方啊!
我又问她,那为什么你的付出,没有好的回报呢?是不是你付出的问题呢?
她犹豫了一下说,有可能,因为我付出时很少问他们喜不喜欢,需不需要。
在我看来,她的付出是为了自己的需要,害怕对方不爱自己,但对方未必需要她辞职,也未必需要她买衣服或鞋子。
给对方不需要的,就是在为爱减分。
02
甘愿为爱付出的人,
很可能隐藏着“问心无愧”的心理
那些习惯付出的人,可能在原生家庭养成了习惯。
就像武老师说的:“付出是他们的需要,是他们价值感的重要来源,是他们的强迫性习惯。”
我这个朋友Z在家里是长女,还有一个弟弟,她就是父母眼里的乖乖女,外人眼里懂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习惯了顺从和付出。
听她说,小时候她经常帮妈妈带弟弟,还要承担家里的家务活,上了初中后,有时还得请假帮父母秋收,那时候的她,心里就种下了“听话、顺从、付出”的种子,直到现在,她还是习惯付出,和朋友、同事都是如此,很少计较。
她这种大方的性格,可能朋友或同事比较喜欢,但和男友相处,会让对方感觉到压力。
因为在她内心,很可能隐藏这样的逻辑:“我既然已经做得这么完美了,表示我可以问心无愧了,那么我们的关系中再有什么问题,都不是我的责任,而是你的责任了。”
我想,她的第一任男友很可能就是被她的付出“吓跑”的。
现在的她,还想不通为什么对方要离开自己,她总是以“我是好人,而你是坏蛋”这样的逻辑来抱怨对方。
可见,付出太多,在爱情里未必是一件好事。
03
真正的爱情里,
相互理解是关键
前面说了,甘愿付出,会让我们看不到对方的需求,只是在满足自己的自恋,也会让我们有一种“问心无愧”的想法,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难道不付出吗?
首先,爱情里需要付出,但理解是前提,也是关键。
爱情是需要经营的,这意味着彼此都要为之付出,但付出需要先理解对方,放下自己,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
因为真爱是需要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进而看到对方的真实需要。
我朋友Z,是付出着,但并没有考虑到对方的真实需求。就像她和第一任男友相处时,辞职前也没有和对方商量,只是她觉得自己应该辞职,但这或许就是让对方倍感压力的原因。而与第二任男友闪婚闪离中,除了她内心的恐惧外,也是不理解对方导致的。比如她总是给对方买礼物,但她很少问对方喜不喜欢,总觉得我花钱买的,应该喜欢。
其次,恋爱中的人,需要有自省的能力。
自省能力是最重要的人格特质。自省,意味着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能够推己及人,以及换位思考,这对恋爱中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朋友Z就缺少这样的自省能力,她对于这两段失败的恋情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抱怨对方做得不好比较多,而这就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比如,她可以想想自己这么甘愿付出背后的原因,抑或想想对方为什么会不辞而别,再或考虑考虑闪婚闪离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等等。
再次,爱情里,学会尊重自己内心的感觉。
武老师说:“发自内心的感觉,是我们判断事物唯一可靠的凭仗。”
在爱情里,感觉比教条更真实,更可靠。但有的人会刻意隐瞒或逃避自己真实的感觉,以至于感觉不到,而这是自欺欺人的做法。
就像我朋友Z,在与这两任男友相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对方已经有改变的迹象,只是她忽略了自己的不好感受,只想着感情按照自己的方式进展,那么问题迟早会暴露出来。
真实的感受,有时是不好的,但这正是双方相互了解、不断磨合的机会。
有时候,爱情里真实的不愉快感受,就是两个人感情升温的开始。
写在最后
爱情是人生中的头号难题,是最大的快乐源泉,也是最大的痛苦源泉,所以围绕着爱情的危险教条非常多,但我们不能把教条当成绝对,因为爱情里的真实感觉很重要。
更重要的是,恋爱中的我们,需要自省能力,这样才有可能“越付出,越有回报”。
“老公出轨、意外流产”:为什么我全身心信任与付出,却换来背叛与欺骗?
正是借由心理咨询这道光,我才开始真正走出黑暗,走向真正属于我的人生坦途。
爱情里,来“讨债”的伴侣 | 一周全球心理学新鲜事
关系的自我实现预言可能会影响积极的感知。反之,也可能是成立的。
爱情里总有“第三者”,究竟怎么了?
喜欢用“抢赢了”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源于童年父爱的匮乏。
咨询师该如何面对来访者的流失? | 来访者放弃你,可能是因为....
触及他人痛苦的体验才是改变的关键。
伴侣越来越不爱你,可能是你教的
试着在面对当前困扰的问题时,和对方进行不防御的沟通。
抱怨找不到“对的人”,或许是陷入了爱情陷阱
《爱的陷阱》一书就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最常见的四种爱情陷阱。今天的文章,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些陷阱,然后想想如何跳出陷阱。
感到小鹿乱撞不一定是爱情来了,还可能是......
什么是吊桥效应呢?
小心掉入这个“为了别人付出”的陷阱
愿你的每一份付出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哪怕是为了他人也能心甘情愿!
为什么你付出了满满的爱,别人体会到的却是伤害?
你渴望爱与被爱,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实,你从任何关系里接收到的只是伤害,所以你反馈给别人的也只会是伤害。
婚姻里,为什么伴侣总是不认可自己的付出?
无论伴侣是否认可你,最终决定你感觉好坏的是你是否认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