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收到一位用户的私信,内容令人心疼:“我最近确诊了抑郁症,感到好无助。我不敢告诉家里人,怕他们说我装病,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哭,失眠到天亮。多想有个人能陪陪我、帮帮我。但每次遇到困难,我都说不出任何求助的话。小学被同桌霸凌不敢求助,14岁时被表哥摸不敢求助,工作了被领导PUA也不敢求助......以前我觉得都会过去的,但这一次,我好像撑不住了。但我又真的很想做点什么,让自己好起来。”心疼之余,我从这位女生身上,看到了无数人的缩影:任何时候都要独立,不能、也不愿依赖别人;不肯暴露脆弱,更不敢向外界寻求帮助,习惯了什么事都自己承受。这种行为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依赖无能」。别人都以为ta们很坚强、很独立,实际上,ta们内心比任何人都脆弱、无助......也许有人会问:怎么判断自己是依赖无能还是独立?依赖无能,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我们怎样才能摆脱依赖无能?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依赖无能。如果你发现自己或是身边人已经陷入了这样的困境,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帮到你们。依赖无能≠独立首先,根据临床心理学家Jonice Webb的研究总结,如果以下特征你有4点以上吻合,那么你很可能是一个“依赖无能者”:1、有人会用“冷漠”来评价你2、你希望给他人留下独立、强大的印象3、爱你的人曾抱怨你在情感上过于疏离4、你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5、向他人求助,对你来说异常艰难6、在太过亲密的关系中,你会感到不适7、示弱或暴露自己的脆弱,会让你感到极其不舒服8、你时常会感到孤独,即使身边有亲人和朋友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疑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是很独立吗?独立,是外界对依赖无能者最大的误解。包括有些依赖无能者,也是这么误以为的。这让ta们沉浸在「独立的假象」里,浑然不知自己已经伤痕累累。所以,我们必须要认清一个真相:依赖无能,不等于独立。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呢?「独立性」,是指人有较强的独立提出和实施行为的能力,它反映了一个人较高的行为价值和内在稳定性。所以真正独立的人,内心世界往往是平静的、充盈的,ta们很享受这种独立的状态。ta们还会觉得,能够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完成目标,是对自己更有利的,也能让自己更强大。依赖无能者则截然不同。美国心理学家 Janae Weinhold 和 BarryWeinhold(2008)在关于「依赖无能」的书中指出:这个人群对于依靠别人是心怀恐惧的,但又隐约渴望依靠。这种矛盾心理,也是我们常说的「假性独立」。依赖无能者表面常说“我不需要依赖任何人”,并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很自信强大,独立能干。但当脱去那层坚强的外壳时,心中的孤独和恐慌只有自己知道。因此,ta们并不是真的追求和享受独立,而是出于厌恶和恐惧依赖。只有更好地认清依赖无能,我们才能摆脱它,做到真正的独立。是「内在匮乏」依赖无能,是怎么形成的呢?从心理学层面来看,依赖无能的本质,是内心匮乏的体现。大部分不敢依赖别人的人,可能都是没有被好好爱过的人。而匮乏感的根源,大多与原生家庭有关。在以下3种家庭中长大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匮乏感:1.总是对孩子「情感忽视」的家庭内心匮乏的人,不相信自己会被爱和被重视,因为ta们从来没得到过。如果孩子对父母表达情绪和提出需求时,父母只会不耐烦,或者责备孩子不够听话、懂事,看不见孩子的感受。这可能会让孩子习惯被忽视的感觉,觉得求助就会被责备,或者会被拒绝。为了保护自己不再受伤害,于是把内心封闭起来。长大后就成为了别人眼中那个“不愿社交、冷漠、麻木”的人,慢慢地活成了一座孤岛。2.喜欢对孩子「哭穷式教育」的家庭内心匮乏的人,往往舍不得对自己好,并深深地认为自己配不上更好的生活。这可能跟父母总是在孩子面前“哭穷”有关。如果父母一直跟孩子强调家里穷,用不起好东西,不能随便花钱,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感。长大后,ta们会觉得自己配不上更好的生活和优秀的伴侣,更没有资格依赖别人。同时这种自卑感带来的自尊心,让ta们不敢展示自己的脆弱。如果依靠别人,就显得自己很无能,更加被人看不起。于是不断说服自己:不用靠依赖别人,也能过得很好。3.一直给孩子制造「亏欠感」的家庭内心匮乏的人,总是害怕麻烦别人,觉得依赖别人就是在亏欠别人。“我们为你牺牲了这么多”、“我们养你这么大不容易”、“没有你我会过得更好”......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如果父母一直跟孩子强调,是ta们亏欠了父母,ta们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和痛苦。那么,长大后ta们就会因为不想亏欠别人,而不敢求助。只要内心冒出想依赖他人的想法,就会觉得很羞耻、自责。有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期,就感受到父母深厚的爱,就会幸福指数高、自我效能感好,人缘也会好。假如一个人在童年期,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呵护,ta的内心就会被惶恐、贫乏、无助这些负面的事物笼罩。即使长大了,内心的匮乏感也是根深蒂固的。想得到爱,但又不敢伸手去要,别人主动给了,又会本能地往外推。就像《人间失格》书里写的:“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被幸福所伤。”在关系里往往两败俱伤虽然「依赖无能者」不是自愿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但如果自己长大后一直不寻求改变,不仅伤害自己,也可能会伤害身边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起我的前同事“小陈”。我们曾经一起负责一个新项目,确定好各自的分工后,强调如果遇到什么问题一定要提出来,多沟通。整个项目过程,我都觉得很顺利,甚至已经觉得奖金在望。但没想到,就在我信心满满地将项目方案发给客户后,很快就被领导痛批了一顿。原来,小陈的某个关键数据算错了,让公司损失了一大笔钱。怎么回事?汇报进度的时候,他不是说没问题的吗?怎么会出现这么重大的错误?追问之下,他才道出实情:“当时有个数据我不是很确定,但我看你一直很忙,我怕耽误你的时间,不想麻烦你,所以选择相信自己。”听完,我很愤怒,也很无奈。后来由于损失实在太大,我和他直接被公司辞退了。所以,“不想麻烦别人”,乍一听好像是为别人着想。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始终是一个群居的社会化动物,需要彼此支持才能前进。靠自己独立完成所有事情,往往不太现实。反而越怕麻烦别人,越可能给别人添麻烦。因此,依赖无能者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有“逃避人际交换“的倾向。由于无法与他人建立深刻的联结,在团队合作中,ta们往往可能变成那个“好心办坏事”的人。或者说,ta们不适合、也不喜欢团队协作。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我闺蜜和她男友身上。闺蜜前阵子委屈地跟我说:“我和他差点分手了!”以前就一直听闺蜜说,她男朋友很“冷漠”。遇到什么困难和麻烦,从来不会跟她说,都是一个人默默解决。刚开始闺蜜觉得他这样很“酷”,很有担当。但久而久之,她就发现“问题”了。前段时间,男友心情不好,每天回到家里都是垂头丧气的。闺蜜感受到了,很想帮他,但他来来去去都是那一句:“你上班都这么累了,没必要再为我操心,我自己能解决。”于是在那半个月里,他每天都焦虑、失眠。闺蜜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用分手逼他:“两个人在一起不就是要互相依靠的吗?如果什么都是你一个人能行,那还要我干嘛!”他这才肯说,自己的父亲生病了,想来他们所在的大城市看病,但一直约不上号。眼看父亲病情越来越严重,自己却无能为力,不知如何是好。闺蜜听了,大骂他一顿后说道:“那你怎么不告诉我,一起想想办法呢?”最后,虽然事情解决了,闺蜜对这段关系却更加失望了。虽然依赖无能者并不是真的想伤害对方,或者不重视这段感情。但不可否认的是,ta们的习惯性回避,让伴侣实实在在地受到了伤害。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我们不是人类的唯一成员,周围还有许多其他成员。我们生活着,与他们发生关联。个体的缺点和种种限制使得他不可能独立完成自己的目标。如果他独自生活,自己想方设法处理问题,那么他只会自取灭亡。”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依赖无能,已经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受到了伤害,那么你是时候做出改变了。是能独立,也敢依赖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过度独立,还是过度依赖,都是不利于发展关系的。只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才是健康、平衡、美好的。相互依存,就是双方能够以平等的、不苛刻的方式相互依赖。简单来说就是:无论你想不想依赖别人,都是因为你想要这样做,而不是必须这样做。这里有3点建议,希望能帮到你:a.学会自我接纳不敢依赖别人,往往很害怕被别人看见脆弱的、无助的、受伤的自己。而自我接纳,意味着接受“生命的有限性”,真实面对自己的一切不完美。不够幸福的原生家庭,不够优秀的能力,不够完美的性格......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的:“每个人都有自卑的一面。自卑的人不一定非要变得自信,接纳自己的自卑就好了。”自我接纳程度越高的人,就越容易成功和幸福。勇敢放开那个理想的自我,以换取真正的自我。这是赢得关系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先看见自己,才能让自己被看见。b.尝试勇敢表达需求依赖无能者不敢开口表达自己的需求,可能是总把结果想得太坏:害怕麻烦别人、害怕被拒绝、害怕被人认为无能......虽然,可能是因为过去受到的伤害,导致你有这样的想法,但当你面对不同的人和事,得到的答案也会不一样。所以,在求助前,试着抛弃那些消极的想法,学会积极设想:我有这个需求,是很正常的;ta之前说过有困难可以找ta,所以我求助代表我很信任ta;如果ta愿意帮我,我就解决了一大烦恼;就算ta拒绝帮我,也不代表我有问题……只有勇敢地表达出来,才能证明你的担心是不是多余的。如果对方是能够接纳你、让你依赖的,你们的关系反而会更近一步。但如果Ta的表现是冷漠的,甚至是伤害你的,也没关系。你可以疏离这段糟糕的、让你内耗的关系,建立其他和自己更吻合的人际关系。虽然这种关系可遇不可求,但请不要轻易放弃这种可能性。c.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练习依赖比如在赶时间的时候,请求司机开快一点;在姨妈痛的时候,麻烦室友帮你倒一杯热水......从这些小事开始尝试依赖别人,你会觉得事情比自己想的更简单,从而更有动力。也要比一开始就让对方帮自己一个大忙,带来更少的愧疚感。心理学家Bianca(2012)在研究中指出:充足的信任和情感连接,是一段好的亲密关系的重要特征。而依赖和被依赖,就能产生这种信任感和情感连接。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也会在你向ta寻求依靠的过程中获得安全感,增加对这段关系的信心。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因为有了爱,我对你才有了进一步的需要。所以,真正内心成熟的人,都很敢主动依赖。写在最后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意思就是,敢于与人群保持距离的人,就像凶猛强大的野兽,也像自足而充盈的神灵:勇敢、强大、自立而充盈。所以无论是独立还是依赖,不管你的选择如何,没有人能平衡得刚刚好。我想,这才是生活最可爱的地方。不必拘泥于如何做一个独立的人,或者规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勇敢一点,坚持做你自己,坚持让自己开心就好了。最后请记住,你从不孤单。世界和我爱着你。 你可能想看: 关系咨询|怀疑自己爱无能,我和TA的关系还有救吗? 幸福的爱情不是天赐的礼物,良好的亲密是双方用心建立起来的。关系中的人需要一起努力,才能互相支持着走下去。 恋爱让人变成诗人,失恋让人变成哲学家 爱情,一部分只能如诗一般进行抽象表达,但还有一部分则是属于哲学反思的范畴。 “我说了我很累、我不想,老公还是趴到我的身上” 性爱里的隐性攻击,带来的伤害更具致命性 结婚3年,我是如何一步步把老公“作”没的? 只有适度的依赖,才能让我们在关系里,变得更亲密. 和一个爱无能的伴侣结婚,是什么样的体验?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面对问题。 我就是不想结婚,有错吗? 我的咨询室里走进过不少咨询“恐婚”的来访者,她们有着相似的共性:渴望爱,也渴望温暖,却很难进入一段婚姻关系。 30岁不结婚的女人,会变成什么样? 婚姻对我来说,是一个未知的、巨大的危险。 「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 点我看共和国长子成人之路 研究证明,以具有吸引力的身体形象为原型塑造的中性消费品包装会产生有利的产品评价。 回避型依恋的爱情观:适度依赖、各自优秀 回避型依恋的感情观其实很简单:适度依赖,各自优秀。 “结婚不到5年,我天天都巴不得离婚” 没有新鲜感的婚姻,如何维系?
“结婚1年,老公变成陌生人”:依赖无能,有多可怕?
2024-06-13 | 浏览: 20
前两天,收到一位用户的私信,内容令人心疼:
心疼之余,我从这位女生身上,看到了无数人的缩影:
任何时候都要独立,不能、也不愿依赖别人;
不肯暴露脆弱,更不敢向外界寻求帮助,习惯了什么事都自己承受。
这种行为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依赖无能」。
别人都以为ta们很坚强、很独立,实际上,ta们内心比任何人都脆弱、无助......
也许有人会问: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依赖无能。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是身边人已经陷入了这样的困境,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帮到你们。
依赖无能≠独立首先,根据临床心理学家Jonice Webb的研究总结,如果以下特征你有4点以上吻合,那么你很可能是一个“依赖无能者”:
1、有人会用“冷漠”来评价你
2、你希望给他人留下独立、强大的印象
3、爱你的人曾抱怨你在情感上过于疏离
4、你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向他人求助,对你来说异常艰难
6、在太过亲密的关系中,你会感到不适
7、示弱或暴露自己的脆弱,会让你感到极其不舒服
8、你时常会感到孤独,即使身边有亲人和朋友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疑惑:
独立,是外界对依赖无能者最大的误解。
包括有些依赖无能者,也是这么误以为的。
这让ta们沉浸在「独立的假象」里,浑然不知自己已经伤痕累累。
所以,我们必须要认清一个真相:
依赖无能,不等于独立。
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独立性」,是指人有较强的独立提出和实施行为的能力,它反映了一个人较高的行为价值和内在稳定性。
所以真正独立的人,内心世界往往是平静的、充盈的,ta们很享受这种独立的状态。
ta们还会觉得,能够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完成目标,是对自己更有利的,也能让自己更强大。
依赖无能者则截然不同。
美国心理学家 Janae Weinhold 和 BarryWeinhold(2008)在关于「依赖无能」的书中指出:
这个人群对于依靠别人是心怀恐惧的,但又隐约渴望依靠。
这种矛盾心理,也是我们常说的「假性独立」。
依赖无能者表面常说“我不需要依赖任何人”,并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很自信强大,独立能干。
但当脱去那层坚强的外壳时,心中的孤独和恐慌只有自己知道。
因此,ta们并不是真的追求和享受独立,而是出于厌恶和恐惧依赖。
只有更好地认清依赖无能,我们才能摆脱它,做到真正的独立。
是「内在匮乏」依赖无能,是怎么形成的呢?
从心理学层面来看,依赖无能的本质,是内心匮乏的体现。
大部分不敢依赖别人的人,可能都是没有被好好爱过的人。
而匮乏感的根源,大多与原生家庭有关。
在以下3种家庭中长大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匮乏感:
1.总是对孩子「情感忽视」的家庭
内心匮乏的人,不相信自己会被爱和被重视,因为ta们从来没得到过。
如果孩子对父母表达情绪和提出需求时,父母只会不耐烦,或者责备孩子不够听话、懂事,看不见孩子的感受。
这可能会让孩子习惯被忽视的感觉,觉得求助就会被责备,或者会被拒绝。
为了保护自己不再受伤害,于是把内心封闭起来。
长大后就成为了别人眼中那个“不愿社交、冷漠、麻木”的人,慢慢地活成了一座孤岛。
2.喜欢对孩子「哭穷式教育」的家庭
内心匮乏的人,往往舍不得对自己好,并深深地认为自己配不上更好的生活。
这可能跟父母总是在孩子面前“哭穷”有关。
如果父母一直跟孩子强调家里穷,用不起好东西,不能随便花钱,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长大后,ta们会觉得自己配不上更好的生活和优秀的伴侣,更没有资格依赖别人。
同时这种自卑感带来的自尊心,让ta们不敢展示自己的脆弱。
如果依靠别人,就显得自己很无能,更加被人看不起。
于是不断说服自己:不用靠依赖别人,也能过得很好。
3.一直给孩子制造「亏欠感」的家庭
内心匮乏的人,总是害怕麻烦别人,觉得依赖别人就是在亏欠别人。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
如果父母一直跟孩子强调,是ta们亏欠了父母,ta们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和痛苦。
那么,长大后ta们就会因为不想亏欠别人,而不敢求助。
只要内心冒出想依赖他人的想法,就会觉得很羞耻、自责。
有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期,就感受到父母深厚的爱,就会幸福指数高、自我效能感好,人缘也会好。
假如一个人在童年期,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呵护,ta的内心就会被惶恐、贫乏、无助这些负面的事物笼罩。
即使长大了,内心的匮乏感也是根深蒂固的。
想得到爱,但又不敢伸手去要,别人主动给了,又会本能地往外推。
就像《人间失格》书里写的:
在关系里往往两败俱伤虽然「依赖无能者」不是自愿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但如果自己长大后一直不寻求改变,不仅伤害自己,也可能会伤害身边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想起我的前同事“小陈”。
我们曾经一起负责一个新项目,确定好各自的分工后,强调如果遇到什么问题一定要提出来,多沟通。
整个项目过程,我都觉得很顺利,甚至已经觉得奖金在望。
但没想到,就在我信心满满地将项目方案发给客户后,很快就被领导痛批了一顿。
原来,小陈的某个关键数据算错了,让公司损失了一大笔钱。
怎么回事?汇报进度的时候,他不是说没问题的吗?怎么会出现这么重大的错误?
追问之下,他才道出实情:
听完,我很愤怒,也很无奈。
后来由于损失实在太大,我和他直接被公司辞退了。
所以,“不想麻烦别人”,乍一听好像是为别人着想。
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始终是一个群居的社会化动物,需要彼此支持才能前进。
靠自己独立完成所有事情,往往不太现实。
反而越怕麻烦别人,越可能给别人添麻烦。
因此,依赖无能者最大的问题就是:
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有“逃避人际交换“的倾向。
由于无法与他人建立深刻的联结,在团队合作中,ta们往往可能变成那个“好心办坏事”的人。
或者说,ta们不适合、也不喜欢团队协作。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我闺蜜和她男友身上。
闺蜜前阵子委屈地跟我说:“我和他差点分手了!”
以前就一直听闺蜜说,她男朋友很“冷漠”。
遇到什么困难和麻烦,从来不会跟她说,都是一个人默默解决。
刚开始闺蜜觉得他这样很“酷”,很有担当。
但久而久之,她就发现“问题”了。
前段时间,男友心情不好,每天回到家里都是垂头丧气的。
闺蜜感受到了,很想帮他,但他来来去去都是那一句:
“你上班都这么累了,没必要再为我操心,我自己能解决。”
于是在那半个月里,他每天都焦虑、失眠。
闺蜜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用分手逼他:
他这才肯说,自己的父亲生病了,想来他们所在的大城市看病,但一直约不上号。
眼看父亲病情越来越严重,自己却无能为力,不知如何是好。
闺蜜听了,大骂他一顿后说道:
最后,虽然事情解决了,闺蜜对这段关系却更加失望了。
虽然依赖无能者并不是真的想伤害对方,或者不重视这段感情。
但不可否认的是,ta们的习惯性回避,让伴侣实实在在地受到了伤害。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依赖无能,已经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受到了伤害,那么你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是能独立,也敢依赖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过度独立,还是过度依赖,都是不利于发展关系的。
只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才是健康、平衡、美好的。
相互依存,就是双方能够以平等的、不苛刻的方式相互依赖。
简单来说就是:
无论你想不想依赖别人,都是因为你想要这样做,而不是必须这样做。
这里有3点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a.学会自我接纳
不敢依赖别人,往往很害怕被别人看见脆弱的、无助的、受伤的自己。
而自我接纳,意味着接受“生命的有限性”,真实面对自己的一切不完美。
不够幸福的原生家庭,不够优秀的能力,不够完美的性格......
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的:
自我接纳程度越高的人,就越容易成功和幸福。
勇敢放开那个理想的自我,以换取真正的自我。
这是赢得关系的必要条件。
我们必须先看见自己,才能让自己被看见。
b.尝试勇敢表达需求
依赖无能者不敢开口表达自己的需求,可能是总把结果想得太坏:
害怕麻烦别人、害怕被拒绝、害怕被人认为无能......
虽然,可能是因为过去受到的伤害,导致你有这样的想法,但当你面对不同的人和事,得到的答案也会不一样。
所以,在求助前,试着抛弃那些消极的想法,学会积极设想:
我有这个需求,是很正常的;
只有勇敢地表达出来,才能证明你的担心是不是多余的。
如果对方是能够接纳你、让你依赖的,你们的关系反而会更近一步。
但如果Ta的表现是冷漠的,甚至是伤害你的,也没关系。
你可以疏离这段糟糕的、让你内耗的关系,建立其他和自己更吻合的人际关系。
虽然这种关系可遇不可求,但请不要轻易放弃这种可能性。
c.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练习依赖
比如在赶时间的时候,请求司机开快一点;
在姨妈痛的时候,麻烦室友帮你倒一杯热水......
从这些小事开始尝试依赖别人,你会觉得事情比自己想的更简单,从而更有动力。
也要比一开始就让对方帮自己一个大忙,带来更少的愧疚感。
心理学家Bianca(2012)在研究中指出:
充足的信任和情感连接,是一段好的亲密关系的重要特征。
而依赖和被依赖,就能产生这种信任感和情感连接。
一个真正爱你的人,也会在你向ta寻求依靠的过程中获得安全感,增加对这段关系的信心。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
因为有了爱,我对你才有了进一步的需要。
所以,真正内心成熟的人,都很敢主动依赖。
写在最后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意思就是,敢于与人群保持距离的人,就像凶猛强大的野兽,也像自足而充盈的神灵:
勇敢、强大、自立而充盈。
所以无论是独立还是依赖,不管你的选择如何,没有人能平衡得刚刚好。
我想,这才是生活最可爱的地方。
不必拘泥于如何做一个独立的人,或者规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勇敢一点,坚持做你自己,坚持让自己开心就好了。
最后请记住,你从不孤单。
世界和我爱着你。
关系咨询|怀疑自己爱无能,我和TA的关系还有救吗?
幸福的爱情不是天赐的礼物,良好的亲密是双方用心建立起来的。关系中的人需要一起努力,才能互相支持着走下去。
恋爱让人变成诗人,失恋让人变成哲学家
爱情,一部分只能如诗一般进行抽象表达,但还有一部分则是属于哲学反思的范畴。
“我说了我很累、我不想,老公还是趴到我的身上”
性爱里的隐性攻击,带来的伤害更具致命性
结婚3年,我是如何一步步把老公“作”没的?
只有适度的依赖,才能让我们在关系里,变得更亲密.
和一个爱无能的伴侣结婚,是什么样的体验?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面对问题。
我就是不想结婚,有错吗?
我的咨询室里走进过不少咨询“恐婚”的来访者,她们有着相似的共性:渴望爱,也渴望温暖,却很难进入一段婚姻关系。
30岁不结婚的女人,会变成什么样?
婚姻对我来说,是一个未知的、巨大的危险。
「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 点我看共和国长子成人之路
研究证明,以具有吸引力的身体形象为原型塑造的中性消费品包装会产生有利的产品评价。
回避型依恋的爱情观:适度依赖、各自优秀
回避型依恋的感情观其实很简单:适度依赖,各自优秀。
“结婚不到5年,我天天都巴不得离婚”
没有新鲜感的婚姻,如何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