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中,你更希望自己是相对独立的还是依赖的一方?对于这个问题,君怡给出的答案是前者。似乎只有独立,才能自由掌握主动权。可真正投入到感情中,她却总是习惯性地依赖:总想老公能随叫随到,花更多时间陪自己;很多事自己都没尝试,就马上找对方帮忙;有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喜好,去讨好对方;一旦被拒绝,就会胡思乱想,或是怀疑自己……带着这样的痛苦,她来到咨询室,寻求我的帮助。“我不想再卑微地依赖别人了,你能帮帮我吗?”都败给了“依赖”两年前,君怡结束了自己3年的婚姻。原因是她“太过黏人”。从恋爱开始,她就非常依赖前夫。因为总担心自己被抛弃,她会反复向对方寻求爱的确认:前夫一旦脱离视线太久,她就会很不安,连环call他回家;工作受委屈,会发消息轰炸前夫,希望他秒回,安慰自己;几乎什么事情都要问对方的意见,没得到答复就拖着不处理……一开始,前夫还愿意迁就她,回应她,照顾她的情绪。可随着时间流逝,他越来越受不了君怡的这种“黏人”。“你没有自己的生活吗?老盯着我干嘛,你看别人家老婆,哪有像你这样的?”然后,变得越发冷淡,拒绝沟通。在不断的冲突之下,这段婚姻最终不欢而散。前夫的决绝,让君怡很长一段时间里一边恨着他,一边攻击太过依赖别人的自己。所以,她决心“封锁”自己的脆弱,逼自己独立起来。她本以为,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最后一定能摆脱依赖,做个“独立女性”。可最近新开始的一段恋情,却又让君怡“摇摆”起来。男友是一个很暖的人,很多时候都能照顾她的情绪。可在这样的温暖里,她却开始害怕起来。害怕自己又忍不住“太黏人”,把对方吓跑。于是,她变得非常拧巴。有时找男友帮忙后,又突然改变想法,决定自己搞定。有一次,她出差回来买了凌晨的机票,就问男友能不能来接机。对方同意后,她又觉得男友第二天还要早起,不该让他这么辛苦。几番犹豫后,她还是独自一人拖着行李箱和疲惫的身躯打车回家。这样的举动让男友不太理解,两人也因此争执过几回。君怡很痛苦:“为什么我就没法摆脱依赖,独立起来,掌握主动权呢?”独立的反义词君怡的疑问,我并没有给出答案。因为依赖本身,就是不可能摆脱的。从出生开始,我们为了生存和成为自己,必须要有所依恋。依赖,就是我们在关系里的一种本能。它从来不是“独立”的反义词。相反,在真正走向独立之前,我们还需要一次次在关系中体验到依赖。并在依赖中,获得疗愈和滋养。离婚后,君怡“独立”的背后,是强行压抑的脆弱和恐惧。因为受过伤害,她对依赖这件事,有了灾难化的想象:一旦我依赖的人离开,我就什么都没有了。于是,干脆谁都不指望了,只靠自己。这样逼着自己去独立,反而让她走上了破坏关系的另一个极端——“假独立”。“假”是因为,这并不是君怡心甘情愿的独立。因为依赖导致对方狠心离开,她才逃避亲密,不再依赖,逼自己做出独立的样子。本质上,是因为对他人、对关系的看法很消极。觉得不会再有人能给自己足够的支持,允许自己脆弱。这样的独立,看起来坚定自信,实际却孤独而悲伤。所以,当时的我问了君怡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独立,一定要掌握主动权呢?”君怡说:“我想让自己在关系里不再这么痛苦难受。独立了就不会难受了。”从她的话里,其实能感受到。她想要的并不是主动权,而是在关系中可以不那么难受。而这,只靠简单粗暴地摆脱依赖,是做不到的。更应该做的,是会回归到君怡自身的感受里。所以,我继续引导她去发现问题的根源:“当你去依赖对方,或是对对方有需求的时候,到底是什么让你感到不舒服,甚至痛苦?”她沉默了片刻,说:“每次想依赖却被拒绝的时候,我除了会难过,还会涌上来一股羞耻感。 好像还有一个声音在说,‘看吧,你的要求就是不会被满足的,你是不值得被爱的’。”当君怡关注到自己的感受时,她就能意识到,导致问题的不是依赖。而是她从未被真正地回应、满足过。因为童年时的需求得不到父母的回应和满足。成年后的她,只要有人给予自己温暖和爱,就会忍不住过度索求。这并不是她的错。所以,我鼓励她勇敢、坦然地去依赖,比如:换灯泡、换桶装水时,可以撒娇让男友来帮忙;累了一天后,可以让男友帮自己按按摩,捶捶肩;想不到要吃什么时,可以让男友给出选择或做决定……试着在这其中去关注自己的感受,体验被爱的感觉,还有被拒绝后的刺痛。并逐渐去发现:被拒绝,并不代表我不好,我不值得。 被拒绝的刺痛,也不会毁灭我们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里,君怡不仅能不断积累正向体验,疗愈过去的自己。更能体会到自我的价值,看到自己在关系中的能动性。当然,依赖并不等同于索取。依赖是适度的,是把对方当“人”看,可以互相满足,互相提供能量的;而索取,是过度的,是把对方当“工具”,只有单向的压榨。只有适度的依赖,才能让我们在关系里,变得更亲密。活得更舒展?如果你也希望能更自在地依赖你的另一半,不妨试试做以下3件事:a.正视依赖,无需全盘否定自己我们要意识到一件事:我们所做的行为,并不代表我这个人的全部。也就是说,我们依赖别人,并不代表我就是无能的、脆弱的、缺乏安全感的、失败的人。依赖,是我们的本能。依赖对方,是一种能让我们更舒服地享受亲密关系的行为。并不能作为任何对我们自己的评价。b.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当我们因依赖他人而感到难受时,更多地回到自身的感受,去体会:我的不舒服,是因为什么?被对方拒绝时,我是能够接受的,还是会十分难受?我有没有只管让对方满足自己,并没有看到他的需求?如果能看见自己内心缺失的那部分,就能更好地“对症下药”。或是意识到自己过度索求后,及时刹车,减少对对方的伤害。c.多和对方好好聊一聊每个人的养育环境、成长过程都不相同。自然就会导致每个人对付出和索取的需求不同。比如,君怡因为自己童年时期缺爱,所以有很多的脆弱需要男友接住。相应地,她会对男友提出很多的需求,男友也总会尽可能地满足。但反过来,男友却很少依赖她,希望她做点什么。这一度让君怡想不通甚至愧疚:是不是为了满足自己,他有很多需求都憋在了心里?但两人好好聊完后,她才知道:男友是童年时就内心富足的人,总能被父母及时回应,并温暖照顾。所以,成年后的他并不需要在关系里通过索取来确认自己的价值,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需求要满足。当彼此被看见后,君怡也就放下了那份莫名的“愧疚”,安心地在关系中汲取力量,获得滋养。所以,当关系出现裂痕时,不妨跟对方面对面好好聊一聊。说出你的想法、你的困扰,也听听对方是怎么说的。我们就能减少因各种“内心戏”导致的退缩与恐惧。也许,他并不像我们小时候的父母。他是真的愿意让我们依赖,也真的能让我们依赖。或许,受过伤的你,还没有勇气开始一段新的关系。又或许,因为被伤得太深,压抑得太久,你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表达情绪与需求。如果你愿意,可以借助专业的力量,比如心理咨询。在咨询室里,你可以像君怡一样,安全释放自己的情绪与脆弱。也可以在咨询师的帮助下,从更深的角度看到依赖背后的本质。从“我不好,我不值得,我不被爱”的痛苦感受中走出来,更客观地看待依赖,享受关系。除此之外,与咨询师之间的咨访关系,也能让你体验到所有情绪被接住的感觉。让你相信:这世上总有一个地方,能让你放心依靠。这样的信念,也能给到你更多的心理能量,迈过挫折与伤痛。去大胆地伸出双手,表达依赖,拥抱他人的爱吧!世界和我爱着你。梅禹龙本文的观点和素材来自梅禹龙老师的直播讲述。梅禹龙老师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从业超过5年,服务时长超过1700小时,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梅老师擅长以心理动力取向、整合取向、经典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来访者解决婚姻问题、心理创伤、抑郁焦虑、个人成长等议题。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扰,可以点击下图和梅禹龙老师聊聊。为了鼓励求助意愿,梅老师特地开通5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40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200元。如果你愿意,不妨来聊聊↓ 你可能想看: 特别的来信:作为同性恋,我是怎么找到我的幸福的? 同性恋感情模式也许仍然还在隐秘的世界隐秘的角落,但是如果善于经营,你的内心同样会溢满阳光。 “结婚1年,老公变成陌生人”:依赖无能,有多可怕? “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成年人的分享欲是怎么没的?|关于分享欲消失的三件事 只有把分享和让人满意的回应进行解绑,更多地容纳关系中发生的失望,我们才能重新获得分享所带来的乐趣与鲜活感吧。 “结婚不到5年,我天天都巴不得离婚” 没有新鲜感的婚姻,如何维系? “结婚6年,我们冷战了3年”:远离这种攻击性行为,婚姻才能更长久 冷暴力换不来被爱,只会让彼此两败俱伤。 心理咨询师是如何进行心理学诊断的? 了解来访者今天前来求助的原因,并进一步询问怎么今天才来寻求帮助呢? 抱怨是如何让你的大脑产生消极情绪的?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表明,抱怨会使海马体收缩——海马体是大脑中对解决问题和智慧思维至关重要的区域。 家庭是如何塑造我们的?探索系统家庭疗法 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作用、沟通方式以及扮演的角色都在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的个性和世界观。 心理咨询师是如何 “读心” 的? 心理咨询师会“读心术”,和来访者聊几句,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还能“对症下药”,给出专业建议。这是真的么? 大脑是如何让我们恋爱的? 爱情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灵去看的,因此长翅膀的丘比特被画成瞎子。
结婚3年,我是如何一步步把老公“作”没的?
2024-06-13 | 浏览: 20
在感情中,你更希望自己是相对独立的还是依赖的一方?
对于这个问题,君怡给出的答案是前者。
似乎只有独立,才能自由掌握主动权。
可真正投入到感情中,她却总是习惯性地依赖:
带着这样的痛苦,她来到咨询室,寻求我的帮助。
“我不想再卑微地依赖别人了,你能帮帮我吗?”
都败给了“依赖”两年前,君怡结束了自己3年的婚姻。
原因是她“太过黏人”。
从恋爱开始,她就非常依赖前夫。
因为总担心自己被抛弃,她会反复向对方寻求爱的确认:
一开始,前夫还愿意迁就她,回应她,照顾她的情绪。
可随着时间流逝,他越来越受不了君怡的这种“黏人”。
“你没有自己的生活吗?老盯着我干嘛,你看别人家老婆,哪有像你这样的?”
然后,变得越发冷淡,拒绝沟通。
在不断的冲突之下,这段婚姻最终不欢而散。
前夫的决绝,让君怡很长一段时间里一边恨着他,一边攻击太过依赖别人的自己。
所以,她决心“封锁”自己的脆弱,逼自己独立起来。
她本以为,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最后一定能摆脱依赖,做个“独立女性”。
可最近新开始的一段恋情,却又让君怡“摇摆”起来。
男友是一个很暖的人,很多时候都能照顾她的情绪。
可在这样的温暖里,她却开始害怕起来。
害怕自己又忍不住“太黏人”,把对方吓跑。
于是,她变得非常拧巴。
有时找男友帮忙后,又突然改变想法,决定自己搞定。
有一次,她出差回来买了凌晨的机票,就问男友能不能来接机。
对方同意后,她又觉得男友第二天还要早起,不该让他这么辛苦。
几番犹豫后,她还是独自一人拖着行李箱和疲惫的身躯打车回家。
这样的举动让男友不太理解,两人也因此争执过几回。
君怡很痛苦:
“为什么我就没法摆脱依赖,独立起来,掌握主动权呢?”
独立的反义词君怡的疑问,我并没有给出答案。
因为依赖本身,就是不可能摆脱的。
从出生开始,我们为了生存和成为自己,必须要有所依恋。
依赖,就是我们在关系里的一种本能。
它从来不是“独立”的反义词。
相反,在真正走向独立之前,我们还需要一次次在关系中体验到依赖。
并在依赖中,获得疗愈和滋养。
离婚后,君怡“独立”的背后,是强行压抑的脆弱和恐惧。
因为受过伤害,她对依赖这件事,有了灾难化的想象:
一旦我依赖的人离开,我就什么都没有了。
于是,干脆谁都不指望了,只靠自己。
这样逼着自己去独立,反而让她走上了破坏关系的另一个极端——“假独立”。
“假”是因为,这并不是君怡心甘情愿的独立。
因为依赖导致对方狠心离开,她才逃避亲密,不再依赖,逼自己做出独立的样子。
本质上,是因为对他人、对关系的看法很消极。
觉得不会再有人能给自己足够的支持,允许自己脆弱。
这样的独立,看起来坚定自信,实际却孤独而悲伤。
所以,当时的我问了君怡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独立,一定要掌握主动权呢?”
君怡说:“我想让自己在关系里不再这么痛苦难受。独立了就不会难受了。”
从她的话里,其实能感受到。
她想要的并不是主动权,而是在关系中可以不那么难受。
而这,只靠简单粗暴地摆脱依赖,是做不到的。
更应该做的,是会回归到君怡自身的感受里。
所以,我继续引导她去发现问题的根源:
“当你去依赖对方,或是对对方有需求的时候,到底是什么让你感到不舒服,甚至痛苦?”
她沉默了片刻,说:
“每次想依赖却被拒绝的时候,我除了会难过,还会涌上来一股羞耻感。
好像还有一个声音在说,‘看吧,你的要求就是不会被满足的,你是不值得被爱的’。”
当君怡关注到自己的感受时,她就能意识到,导致问题的不是依赖。
而是她从未被真正地回应、满足过。
因为童年时的需求得不到父母的回应和满足。
成年后的她,只要有人给予自己温暖和爱,就会忍不住过度索求。
这并不是她的错。
所以,我鼓励她勇敢、坦然地去依赖,比如:
试着在这其中去关注自己的感受,体验被爱的感觉,还有被拒绝后的刺痛。
并逐渐去发现:
被拒绝,并不代表我不好,我不值得。
被拒绝的刺痛,也不会毁灭我们的关系。
在这样的关系里,君怡不仅能不断积累正向体验,疗愈过去的自己。
更能体会到自我的价值,看到自己在关系中的能动性。
当然,依赖并不等同于索取。
依赖是适度的,是把对方当“人”看,可以互相满足,互相提供能量的;
而索取,是过度的,是把对方当“工具”,只有单向的压榨。
只有适度的依赖,才能让我们在关系里,变得更亲密。
活得更舒展?如果你也希望能更自在地依赖你的另一半,不妨试试做以下3件事:
a.正视依赖,无需全盘否定自己
我们要意识到一件事:
我们所做的行为,并不代表我这个人的全部。
也就是说,我们依赖别人,并不代表我就是无能的、脆弱的、缺乏安全感的、失败的人。
依赖,是我们的本能。
依赖对方,是一种能让我们更舒服地享受亲密关系的行为。
并不能作为任何对我们自己的评价。
b.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当我们因依赖他人而感到难受时,更多地回到自身的感受,去体会:
如果能看见自己内心缺失的那部分,就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或是意识到自己过度索求后,及时刹车,减少对对方的伤害。
c.多和对方好好聊一聊
每个人的养育环境、成长过程都不相同。
自然就会导致每个人对付出和索取的需求不同。
比如,君怡因为自己童年时期缺爱,所以有很多的脆弱需要男友接住。
相应地,她会对男友提出很多的需求,男友也总会尽可能地满足。
但反过来,男友却很少依赖她,希望她做点什么。
这一度让君怡想不通甚至愧疚:是不是为了满足自己,他有很多需求都憋在了心里?
但两人好好聊完后,她才知道:
男友是童年时就内心富足的人,总能被父母及时回应,并温暖照顾。
所以,成年后的他并不需要在关系里通过索取来确认自己的价值,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需求要满足。
当彼此被看见后,君怡也就放下了那份莫名的“愧疚”,安心地在关系中汲取力量,获得滋养。
所以,当关系出现裂痕时,不妨跟对方面对面好好聊一聊。
说出你的想法、你的困扰,也听听对方是怎么说的。
我们就能减少因各种“内心戏”导致的退缩与恐惧。
也许,他并不像我们小时候的父母。
他是真的愿意让我们依赖,也真的能让我们依赖。
或许,受过伤的你,还没有勇气开始一段新的关系。
又或许,因为被伤得太深,压抑得太久,你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表达情绪与需求。
如果你愿意,可以借助专业的力量,比如心理咨询。
在咨询室里,你可以像君怡一样,安全释放自己的情绪与脆弱。
也可以在咨询师的帮助下,从更深的角度看到依赖背后的本质。
从“我不好,我不值得,我不被爱”的痛苦感受中走出来,更客观地看待依赖,享受关系。
除此之外,与咨询师之间的咨访关系,也能让你体验到所有情绪被接住的感觉。
让你相信:这世上总有一个地方,能让你放心依靠。
这样的信念,也能给到你更多的心理能量,迈过挫折与伤痛。
去大胆地伸出双手,表达依赖,拥抱他人的爱吧!
世界和我爱着你。
梅禹龙本文的观点和素材来自梅禹龙老师的直播讲述。
梅禹龙老师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从业超过5年,服务时长超过1700小时,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
梅老师擅长以心理动力取向、整合取向、经典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来访者解决婚姻问题、心理创伤、抑郁焦虑、个人成长等议题。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扰,可以点击下图和梅禹龙老师聊聊。
为了鼓励求助意愿,梅老师特地开通5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40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200元。
如果你愿意,不妨来聊聊↓
特别的来信:作为同性恋,我是怎么找到我的幸福的?
同性恋感情模式也许仍然还在隐秘的世界隐秘的角落,但是如果善于经营,你的内心同样会溢满阳光。
“结婚1年,老公变成陌生人”:依赖无能,有多可怕?
“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成年人的分享欲是怎么没的?|关于分享欲消失的三件事
只有把分享和让人满意的回应进行解绑,更多地容纳关系中发生的失望,我们才能重新获得分享所带来的乐趣与鲜活感吧。
“结婚不到5年,我天天都巴不得离婚”
没有新鲜感的婚姻,如何维系?
“结婚6年,我们冷战了3年”:远离这种攻击性行为,婚姻才能更长久
冷暴力换不来被爱,只会让彼此两败俱伤。
心理咨询师是如何进行心理学诊断的?
了解来访者今天前来求助的原因,并进一步询问怎么今天才来寻求帮助呢?
抱怨是如何让你的大脑产生消极情绪的?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表明,抱怨会使海马体收缩——海马体是大脑中对解决问题和智慧思维至关重要的区域。
家庭是如何塑造我们的?探索系统家庭疗法
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作用、沟通方式以及扮演的角色都在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的个性和世界观。
心理咨询师是如何 “读心” 的?
心理咨询师会“读心术”,和来访者聊几句,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还能“对症下药”,给出专业建议。这是真的么?
大脑是如何让我们恋爱的?
爱情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灵去看的,因此长翅膀的丘比特被画成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