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亲密关系,应该指两个人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两个人之间可以有各种可能性,今天讨论的主要指恋人之间,夫妻之间的情感关系。有一些人无法在恋爱或婚姻中去和所爱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体验,做到彼此陪伴,相互信任,共同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也包括性爱和身体的部分,那可能代表他们某种程度上存在亲密感的缺失,在人群中面对亲密关系中心生恐惧,那些渴望爱却不敢走近的人,要如何才能自救?我无法建立与他人的亲密关系默默是一个体制内女生,论外在条件和内涵气质都很好,但她的婚姻大事却一直挺让人犯愁,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每一段恋爱都无法超过三个月,具体表现为,她完全无法和异性深入相处,每当一段感情稍有起色,对方主动向她示好,她就会出现各种理由去选择逃避,导致关系无疾而终。程序员小A,在一线城市过着简单的生活,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火锅,身边几乎没有熟人。从童年起他就非常害羞,为了不受伤害或者批评,他会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每当有人约他去聚会都会让他极度恐慌,一旦被迫进入聚会场合就非常不舒服,他就急急忙忙地挣脱而出,离开聚会现场,并且拒绝再见到他的好友。亲密关系恐惧是如何形成的?对于绝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不是不想同他人建立关系,而是太害怕自己受到伤害,所以那些在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回避和拒绝,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而已。为什么自己既害怕关系又渴望关系?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形成了亲密关系中的回避和拒绝,自己明明不想要这样处理,但却一次次的重复某种熟悉的模式?1、婴儿期的不安全依恋,导致对亲密关系的逃避在亲密关系恐惧的人群中,大部分有回避型的人格特征,他们在婴儿期并未得到父母无条件的满足和关爱,父母的态度可能反复无常或冷漠疏离。这些人于是养成把情感和自身需要压抑在内心不去表达的习惯,对于父母的存在表现都是冷漠的。回避型的人不习惯依赖他人,对亲密关系有抵触心理。其实他们内心深处非常渴望爱,只是这种感受在婴儿时期就被压抑和隐藏,他们不敢让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呆太久,因为怕自己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所以他会不断暗示自己不需要爱人或被爱,只要一个人过就好。2、父母的关系模式,树立了坏的榜样父母的关系可以为我们在成年期的亲密关系行为埋下种子。对于那些父母经常吵架,或有婚外情或离婚,其子女可能会对情感问题有所顾忌,为自己的亲密关系增添很多焦虑。特别是关系混乱而糟糕的家庭,许多人希望自己的生活永远不要像父母一样。有些家庭中存在父母对子女的过度干涉,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边界,孩子不能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从而难以在成长中独立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成年后,面对自己的亲密伴侣的亲密行为,他们会感受被控制以及失去自我的恐慌。3、个人成长经历的特殊性成长中曾经经历过很大的挫折或者创伤体验,比如:失恋,重大的创伤事件、最爱的人离世等,导致一个人不再敢于打开自己,相信亲密关系。从某种程度来说,那些过往经历中遭遇过创伤或打击的人群会形成一种应激反应,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和回避也许是一种保护机制,它曾经的存在让某个阶段的你免受伤害,但也导致了现在的它可能会形成某种重复性的模式,一直存在于你的身上。4、遗传基因心理学家发现,某些回避型人格障碍,可能与先天的气质因素相关,就是说你啥都没做,周围环境也还OK,但你还是很害羞,对亲密关系有一种畏惧和逃避的状态。患者自救指南1、不要强迫自己做出改变对于亲密关系恐惧人群来说,不要逼迫自己做出改变,在关系中越是靠近越想逃离,越会产生更多焦虑感,在没有做好梳理、觉察、接纳等等铺垫时,千万不要强迫自己像别人一样。要学习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欣赏自己,相信自己在关系中是值得被爱的,同时也要尝试理解当下的自己行为的成因,可以允许自己在关系中以真实自我的状态存在。2、给自己预留出合适的私人空间拥有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但对于亲密关系恐惧人群来说,拥有一定的私人空间同等重要,良好关系的建立或许是生命的滋养,但现实生活不仅仅是理想的画面,有些关系确实也会造成危险和恐惧。如何在不安全的世界中寻找到一份确定性和踏实感,属于自己的空间很重要,注意边界的保护,留出足够的个人空间可以让亲密关系恐惧者积蓄更多的能量,应对外在世界挑战。3、学会自我照顾自我关怀亲密关系恐惧者除了向外探索关系的走向,也要回归内在心灵世界,敢于直面过往的忧伤和恐惧,可以倾听内心不同的声音,学习安抚照顾自己的心灵。充分评估和了解自己所处状态,如果是情况严重或缺少更多资源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心理咨询的支持和帮助。轻微的话,自己调整状态。多了解相关信息和资料,学习更多的应对策略和关系处理技巧。回想过往经历中重要事件和记忆,试着解开自己的心结开始寻找原因,对症下药,调整自己状态、尝试慢慢从过往经历中走出来。4、敢于在关系中表达真实的自己在亲密关系中要学习勇敢地表达自己,在足够安全和信任的情况下,向对方坦白实情,表明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尝试和对方一起面对和解决,也要对自己当前行为有认知。如果你经常在亲密关系中,习惯性否认和回避,可能会有消极的自我认知:“我无法建立亲密关系,我就是注定孤独的人”,我们要积极觉察这一部分,并对其一一进行纠正和认知重塑。要信任关系中的另一半,练习阅读他人的情绪,然后与伴侣核实,弄明白自己的问题,并想办法去主动解决。5、寻找发掘自身资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亲密恐惧者往往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成就动机,或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或者是团队中很好的带领者。如果你能够看到并珍惜自身资源,并能够客观稳定的评价自身的价值,无条件积极关注并爱自己,用爱和自信融化关系中的回避和恐惧,终会得到一段安全而稳定的亲密关系。 你可能想看: 为什么很多人渴望爱,却又不敢构建亲密关系? 为什么会存在即想去构建亲密关系,但又恐惧亲密关系呢? 亲密关系中的争吵,多数源于渴望爱 吵架,不是为了赢,而是增进彼此的了解,让彼此变得更好。 不想彼此厌倦,亲密关系中一定要做好这6件事 一段好的亲密关系,却不见得需要彼此完全相投,但却需要做好这六件事情,希望可以为大家带来更多的觉察和方法。 母单29年,我因为抵触性关系恐婚丨解忧杂货铺 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对父母的催婚抵触情绪呢? 解读亲密关系中的危险信号:如何识别有毒的亲密关系? 我怎么样才能判断自己是不是在一段有毒的亲密关系里? 走近科学之“留一口”——你的饭搭子吃饭总爱剩一口吗? 从饮食这一可以控制的方面着手,试图通过对食物的控制来平衡自己的内心。 真正的心理咨询,能让你学着做好这件“人生最重要的事” 是在抑郁、心理问题最严重的时候去心理咨询,还是平常时候去? 成绩出来那几天,我都不敢看… ︱ 信息回避是怎么回事? 研究者发现,人们通常会回避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信息,即使这些信息有着潜在的好处。 结婚前一定要聊的10件事,很多人都不敢开口 愿你的婚姻能成为滋养你的关系,让你更有力量去面对这个世界。 亲密关系中的浪漫关系攻击:攻击、破坏关系的背后 在亲密关系中总会有许多“相爱相杀”的行为,这是一种“浪漫关系攻击”。
渴望爱却不敢走近?收好这份“亲密关系恐”自救指南
2024-06-13 | 浏览: 21
所谓亲密关系,应该指两个人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两个人之间可以有各种可能性,今天讨论的主要指恋人之间,夫妻之间的情感关系。
有一些人无法在恋爱或婚姻中去和所爱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体验,做到彼此陪伴,相互信任,共同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也包括性爱和身体的部分,那可能代表他们某种程度上存在亲密感的缺失,在人群中面对亲密关系中心生恐惧,那些渴望爱却不敢走近的人,要如何才能自救?
我无法建立与他人的亲密关系默默是一个体制内女生,论外在条件和内涵气质都很好,但她的婚姻大事却一直挺让人犯愁,熟悉她的人都知道。
她的每一段恋爱都无法超过三个月,具体表现为,她完全无法和异性深入相处,每当一段感情稍有起色,对方主动向她示好,她就会出现各种理由去选择逃避,导致关系无疾而终。
程序员小A,在一线城市过着简单的生活,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火锅,身边几乎没有熟人。从童年起他就非常害羞,为了不受伤害或者批评,他会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每当有人约他去聚会都会让他极度恐慌,一旦被迫进入聚会场合就非常不舒服,他就急急忙忙地挣脱而出,离开聚会现场,并且拒绝再见到他的好友。
亲密关系恐惧是如何形成的?对于绝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不是不想同他人建立关系,而是太害怕自己受到伤害,所以那些在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回避和拒绝,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而已。
为什么自己既害怕关系又渴望关系?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形成了亲密关系中的回避和拒绝,自己明明不想要这样处理,但却一次次的重复某种熟悉的模式?
1、婴儿期的不安全依恋,导致对亲密关系的逃避
在亲密关系恐惧的人群中,大部分有回避型的人格特征,他们在婴儿期并未得到父母无条件的满足和关爱,父母的态度可能反复无常或冷漠疏离。这些人于是养成把情感和自身需要压抑在内心不去表达的习惯,对于父母的存在表现都是冷漠的。
回避型的人不习惯依赖他人,对亲密关系有抵触心理。其实他们内心深处非常渴望爱,只是这种感受在婴儿时期就被压抑和隐藏,他们不敢让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呆太久,因为怕自己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所以他会不断暗示自己不需要爱人或被爱,只要一个人过就好。
2、父母的关系模式,树立了坏的榜样
父母的关系可以为我们在成年期的亲密关系行为埋下种子。对于那些父母经常吵架,或有婚外情或离婚,其子女可能会对情感问题有所顾忌,为自己的亲密关系增添很多焦虑。特别是关系混乱而糟糕的家庭,许多人希望自己的生活永远不要像父母一样。
有些家庭中存在父母对子女的过度干涉,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边界,孩子不能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从而难以在成长中独立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成年后,面对自己的亲密伴侣的亲密行为,他们会感受被控制以及失去自我的恐慌。
3、个人成长经历的特殊性
成长中曾经经历过很大的挫折或者创伤体验,比如:失恋,重大的创伤事件、最爱的人离世等,导致一个人不再敢于打开自己,相信亲密关系。
从某种程度来说,那些过往经历中遭遇过创伤或打击的人群会形成一种应激反应,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和回避也许是一种保护机制,它曾经的存在让某个阶段的你免受伤害,但也导致了现在的它可能会形成某种重复性的模式,一直存在于你的身上。
4、遗传基因
心理学家发现,某些回避型人格障碍,可能与先天的气质因素相关,就是说你啥都没做,周围环境也还OK,但你还是很害羞,对亲密关系有一种畏惧和逃避的状态。
患者自救指南1、不要强迫自己做出改变
对于亲密关系恐惧人群来说,不要逼迫自己做出改变,在关系中越是靠近越想逃离,越会产生更多焦虑感,在没有做好梳理、觉察、接纳等等铺垫时,千万不要强迫自己像别人一样。
要学习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欣赏自己,相信自己在关系中是值得被爱的,同时也要尝试理解当下的自己行为的成因,可以允许自己在关系中以真实自我的状态存在。
2、给自己预留出合适的私人空间
拥有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但对于亲密关系恐惧人群来说,拥有一定的私人空间同等重要,良好关系的建立或许是生命的滋养,但现实生活不仅仅是理想的画面,有些关系确实也会造成危险和恐惧。
如何在不安全的世界中寻找到一份确定性和踏实感,属于自己的空间很重要,注意边界的保护,留出足够的个人空间可以让亲密关系恐惧者积蓄更多的能量,应对外在世界挑战。
3、学会自我照顾自我关怀
亲密关系恐惧者除了向外探索关系的走向,也要回归内在心灵世界,敢于直面过往的忧伤和恐惧,可以倾听内心不同的声音,学习安抚照顾自己的心灵。
充分评估和了解自己所处状态,如果是情况严重或缺少更多资源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心理咨询的支持和帮助。轻微的话,自己调整状态。多了解相关信息和资料,学习更多的应对策略和关系处理技巧。
回想过往经历中重要事件和记忆,试着解开自己的心结开始寻找原因,对症下药,调整自己状态、尝试慢慢从过往经历中走出来。
4、敢于在关系中表达真实的自己
在亲密关系中要学习勇敢地表达自己,在足够安全和信任的情况下,向对方坦白实情,表明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尝试和对方一起面对和解决,也要对自己当前行为有认知。
如果你经常在亲密关系中,习惯性否认和回避,可能会有消极的自我认知:“我无法建立亲密关系,我就是注定孤独的人”,我们要积极觉察这一部分,并对其一一进行纠正和认知重塑。
要信任关系中的另一半,练习阅读他人的情绪,然后与伴侣核实,弄明白自己的问题,并想办法去主动解决。
5、寻找发掘自身资源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亲密恐惧者往往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成就动机,或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或者是团队中很好的带领者。
如果你能够看到并珍惜自身资源,并能够客观稳定的评价自身的价值,无条件积极关注并爱自己,用爱和自信融化关系中的回避和恐惧,终会得到一段安全而稳定的亲密关系。
为什么很多人渴望爱,却又不敢构建亲密关系?
为什么会存在即想去构建亲密关系,但又恐惧亲密关系呢?
亲密关系中的争吵,多数源于渴望爱
吵架,不是为了赢,而是增进彼此的了解,让彼此变得更好。
不想彼此厌倦,亲密关系中一定要做好这6件事
一段好的亲密关系,却不见得需要彼此完全相投,但却需要做好这六件事情,希望可以为大家带来更多的觉察和方法。
母单29年,我因为抵触性关系恐婚丨解忧杂货铺
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对父母的催婚抵触情绪呢?
解读亲密关系中的危险信号:如何识别有毒的亲密关系?
我怎么样才能判断自己是不是在一段有毒的亲密关系里?
走近科学之“留一口”——你的饭搭子吃饭总爱剩一口吗?
从饮食这一可以控制的方面着手,试图通过对食物的控制来平衡自己的内心。
真正的心理咨询,能让你学着做好这件“人生最重要的事”
是在抑郁、心理问题最严重的时候去心理咨询,还是平常时候去?
成绩出来那几天,我都不敢看… ︱ 信息回避是怎么回事?
研究者发现,人们通常会回避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信息,即使这些信息有着潜在的好处。
结婚前一定要聊的10件事,很多人都不敢开口
愿你的婚姻能成为滋养你的关系,让你更有力量去面对这个世界。
亲密关系中的浪漫关系攻击:攻击、破坏关系的背后
在亲密关系中总会有许多“相爱相杀”的行为,这是一种“浪漫关系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