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感情世界里,爱情一直为人称颂。伟大的爱情“直叫人生死相许”,从古至今都令人动容。 但是,在隐秘的角落里,有一种感情始终躲躲藏藏,不敢 “浮”出水面,那就是同性恋人群,以及其他性少数人群(LGBTQ)。 最近,翻看我的邮箱,发现有一封特别的来信吸引了我: “老师,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我,是我3年前向您救助的小江(化名)。 我是同性恋,当时我特别苦恼、抑郁,一度想要放弃自己。因为父母无法接受,我也不敢告诉我的亲友和同事,这样的感情无法见人。 后来,在不经意中找到您,帮助我从困境中看到了希望,摆脱了痛苦。现在我生活得不错,和伴侣幸福地生活着,父母也理解了我们……“ 我想起三年前,第一次见到小江的情景,他被痛苦折磨得消瘦不堪,眼神里藏着躲闪的光。 我很开心得知现在的他,终于找到了幸福。 他的幸福,来源于与自己的和解。 小江说:“我希望老师把我的故事写成文章,告诉更多如我一般的人,我们同样有幸福的权利,我们同样可以找到我们的幸福!” 希望小江的故事,能照亮那一个个隐秘的角落,让藏在其间不敢站出来的人也得到寻找幸福的勇气。 那时的我,是被自己打败了 很多时候,一个人不是被别人打败的,首先打败我们的,是我们自己。 小江有一张俊俏的脸庞,第一次咨询时,他就告诉我他是gay,但他诉说的方式是痛苦的。 他说:我的父母知道我是同性恋后,以死相逼,爸爸甚至要断绝父子关系。 我问他:你多大的时候确定自己是同性恋? 他说:我很早就知道了,18岁吧,我知道自己从小到大都没有喜欢过女生。我曾经看着周围的男同学和女生恋爱,我也想尝试,但我没感觉。 我很尊重他,就如尊重每一个人一样。在对方已知自己的性取向的前提下,再讨论这样的问题,就是对对方的不尊重、施压甚至羞辱。 不讨论,本身就是对他们的认同。就如,站在你面前的异性恋者,你也不用讨论。 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终究是个群体动物,需要社会支持,也就意味着离不开他人的认同。 他说:我一直想要的是父母的认同,但父母终究给不了,至少目前是给不了的。 我说:得不到他们的认同会怎样? 他说:我会觉得活着没意思,因为我不如别人,我不是正常人。 我说:那怎么办呢? 他陷入了沉思,看着我,似乎在寻找答案。 我又问他:你觉得你能改变父母的观点吗? 他说:我不知道,可能挺难的。我自己现在也很痛苦,他们的不支持让我更痛苦。但我想如果我真的过得幸福,我自己也有底气。他们也可能会慢慢理解吧。 我说:是啊,所以对你来说,找到你自己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对吗? 他说:是的。原来我最需要的是先关注自己,先认同自己。 在性少数群体的社会支持系统中,其实最需要的是自我认同。 我告诉小江,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你是什么角色,自我认同都是你立足于世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你处于不败之地的“武器”。 因为打败你自己的,首先是你自己。 不管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拥有自我认同,才有完整的自我,在人格发展中也是健全、积极、向上的。 我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小江走进咨询室的目的,是想得到父母的认同。 但是在咨询过程中,我陪他去发现,我们无法改变和控制别人的想法,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于是,小江决定先认同自己,决心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接下来的三年里,咨询师带领着他,通过精神分析/心理分析、认知行为疗法、OH卡、绘画等方法,探索潜意识中的自我,探索自我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我说,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就需要接纳自我。接纳就意味着:我也许天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自我认同中,有着诸多困扰和烦恼的那个人,就是我。在个人成长中,父母不认同的那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我无法完成自我认同,需要接受心理咨询的那个人,就是真实的现在的我。……当他认识到这些,他在我面前不可自抑地哭了。 他说:我原来也可以和别人一样,做一个有自我的人。我可以拥有同样的爱。曾经,我想消失在这个世界,谁也不爱。这个世界让我痛苦而难堪,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人,我是个另类。 他说:谢谢老师,您让我明白,虽然我是同性恋,但我和其他人一样,我也只是普通人。我和其他人一样,我们都有幸福的权利。 后来,他慢慢明白,沉溺痛苦没有用,他说:“我只有成为自己,寻找自己的幸福,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当他这样去做的时候,他眼里的躲闪的目光消失了,变成了从容、自信,半年后,他找到他的另一半。 一个人,终其一生,成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哪一类人群。 小江谈恋爱之后,他也说服父母带到了我的咨询室。他的父母并非不讲道理的人,只是他们无法理解同性恋的感情,但是在咨询过程中,他们发现是否理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目标是否一致。 小江父母:我无法接受我的儿子同性恋。 咨询师:为什么呢? 小江父母:我们没见过,也无法接受。 咨询师:你们爱孩子(小江)吗? 小江父母:当然爱。 咨询师:那你们爱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呢? 他们陷入了沉思。 在这样的启发下,他们明白了爱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幸福,但幸福有很多种形态,我们无论谁都不能剥夺孩子幸福的权利。 他们点头表示认可。 此后,小江与父母的矛盾逐步和解,之后开始着手策划如果结婚及下一代的事情。 但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文化多元,情感多元,性也是多元的。 在我所了解的同性情感里,他们的苦恼在于:90%不被家人特别是父母接纳,有一半左右不被周围亲友、同事接纳。 那在无法改变和控制别人的想法的前提下,性少数群体该怎么做呢?以下几点很重要: ① 接纳自己的不同 自我认同仍然是最重要的。如果自己都不认同自我身份,又何来他人的认同呢? 作为父母,他们无法理解自己的子女为什么会变成同性恋;而在他们的世界里,似乎也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情感模式,所以在子女向他们出柜时往往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不相信而否认——我的孩子怎么可能是同性恋呢?不可能,绝不可能。惊讶而大跌眼镜——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愤怒而无法沟通——彻底否认,拒绝沟通。沉默而受伤——逐渐接受,内心受伤,但很无奈。再到逐渐接受现实——多数父母最后只能接受,孩子开心幸福就好;有极少数父母自始至终也无法接受,他们觉得孩子毁了,自己也毁了。 在很多情况下,同性恋都是不被承认的。 但作为同性恋者,自己首先得认可自己,那就是: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具备丰富感情的人,我们都有爱和幸福的权利。我不需要求得所有人的认同,但我仍然一样可以活得精彩。 古今中外,世界上的同性恋名人有不少,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意大利达芬奇、俄国柴可夫斯基、英国的莎士比亚、中国的张国荣等都是,他们都在自己的个人发展上获得巨大的成就,光华璀璨。 ② 我的人生,理所应当由我说了算 基于个体的自我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显得特别重要,不管是“同”还是“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内在的光,自我闪耀。 经过咨询探讨,小江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应该在意他人怎么看我,我的评价应该由我说了算。在今后的人生里,我需要构建属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付诸行动”。 在如何付诸行动实践自我的问题上,老子《道德经》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而去之。” 我们需要追求的,便是“上士”的做法,给自己确定一个方向,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实现目标便指日可待。勤行二字,应该时刻牢记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并践行一生,才可以成为“上士”。普通人却自以为是,只是抱着嘲笑的态度学“道”,以为自己的水平已经很高了。 有了良好的自我价值感,才能做到“自我闪耀”,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实现个人价值。 ③ 寻找支持,求助心理咨询,兑现“幸福权利”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利。性少数群体也一样。 作为性少数的TA们,每个人都有着“有趣的灵魂”,但是,在当下甚至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TA们都可能无法得到如异性恋人群一样的无差别对待,所以,TA们需要求助心理咨询也许会更多。 一是,通过心理咨询,解决当下的心理困扰,包括工作、学习、人际关系、情绪困扰等,从而拥有健康的身心状态。 二是,通过心理咨询,让性少数人群形成稳定的自我,借助心理咨询师的客体,获得良好的心理支持,拥有在社会中立足的内在心理力量。 三是,通过心理咨询,TA们能认识到自我价值,进行个人成长。其实,不管哪个人群,作为人的个体人格发展是心理咨询的终极目的。 所以,只要你坚定自己的选择,有良好的自我认同,做好人格发展,善于经营,你也一样可以拥有幸福的未来。 在当下,同性恋感情模式也许仍然还在隐秘的世界隐秘的角落,但是如果善于经营,你的内心同样会溢满阳光。 特别说明:近期发现有外网或平台抄袭本人文章并不尊重原创版权的现象,在此说明非经本人同意,除壹心理平台外,其他私自抄袭或转载本人文章的均视为著作侵权,本人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你可能想看: 性心理咨询:我是同性恋,如何告诉家人真相? 出柜的最大压力往往来自家庭。 如何培养出一个有幸福感的孩子?幸福的5个元素 全面的幸福是这五个方面的充分发挥和蓬勃发展。 失恋35天后,我终于找到了最爱我的人 我是完整的、稳定的,不再依赖别人的爱而存在。 结婚3年,我是如何一步步把老公“作”没的? 只有适度的依赖,才能让我们在关系里,变得更亲密. 爱情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么结束的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有人为之喜,有人为之忧;有人为之欢笑,有人为之泪流;有人为之振奋,有人为之消沉;有人飞蛾扑火,有人隔岸观灯。 “我说了我很累、我不想,老公还是趴到我的身上” 性爱里的隐性攻击,带来的伤害更具致命性 朋友圈点赞少,我就特别难受,怎么办?| 度量社会的数字焦虑 这些看似清晰的数字,会不会只是我们自以为掌控生活的幻觉? 五个维度助你获得长久而持续的幸福感 持续的幸福感需要个人在五个维度上的平衡和满足。 如何能获得持续的幸福?| 了解积极心理PERMA模型 人生虽有终点,但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无限可能。 研究发现|经营幸福婚姻的路子找到了! 结果显示,一个人的抑郁水平和神经质水平越高,婚姻质量越低,婚姻越不稳定。
特别的来信:作为同性恋,我是怎么找到我的幸福的?
2024-06-13 | 浏览: 28
在人类的感情世界里,爱情一直为人称颂。伟大的爱情“直叫人生死相许”,从古至今都令人动容。
但是,在隐秘的角落里,有一种感情始终躲躲藏藏,不敢 “浮”出水面,那就是同性恋人群,以及其他性少数人群(LGBTQ)。
最近,翻看我的邮箱,发现有一封特别的来信吸引了我:
我想起三年前,第一次见到小江的情景,他被痛苦折磨得消瘦不堪,眼神里藏着躲闪的光。
我很开心得知现在的他,终于找到了幸福。
他的幸福,来源于与自己的和解。
小江说:“我希望老师把我的故事写成文章,告诉更多如我一般的人,我们同样有幸福的权利,我们同样可以找到我们的幸福!”
希望小江的故事,能照亮那一个个隐秘的角落,让藏在其间不敢站出来的人也得到寻找幸福的勇气。
很多时候,一个人不是被别人打败的,首先打败我们的,是我们自己。
小江有一张俊俏的脸庞,第一次咨询时,他就告诉我他是gay,但他诉说的方式是痛苦的。
他说:我的父母知道我是同性恋后,以死相逼,爸爸甚至要断绝父子关系。
我问他:你多大的时候确定自己是同性恋?
他说:我很早就知道了,18岁吧,我知道自己从小到大都没有喜欢过女生。我曾经看着周围的男同学和女生恋爱,我也想尝试,但我没感觉。
我很尊重他,就如尊重每一个人一样。在对方已知自己的性取向的前提下,再讨论这样的问题,就是对对方的不尊重、施压甚至羞辱。
不讨论,本身就是对他们的认同。就如,站在你面前的异性恋者,你也不用讨论。
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终究是个群体动物,需要社会支持,也就意味着离不开他人的认同。
他说:我一直想要的是父母的认同,但父母终究给不了,至少目前是给不了的。
我说:得不到他们的认同会怎样?
他说:我会觉得活着没意思,因为我不如别人,我不是正常人。
我说:那怎么办呢?
他陷入了沉思,看着我,似乎在寻找答案。
我又问他:你觉得你能改变父母的观点吗?
他说:我不知道,可能挺难的。我自己现在也很痛苦,他们的不支持让我更痛苦。但我想如果我真的过得幸福,我自己也有底气。他们也可能会慢慢理解吧。
我说:是啊,所以对你来说,找到你自己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对吗?
他说:是的。原来我最需要的是先关注自己,先认同自己。
在性少数群体的社会支持系统中,其实最需要的是自我认同。
我告诉小江,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你是什么角色,自我认同都是你立足于世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你处于不败之地的“武器”。
因为打败你自己的,首先是你自己。
不管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拥有自我认同,才有完整的自我,在人格发展中也是健全、积极、向上的。
小江走进咨询室的目的,是想得到父母的认同。
但是在咨询过程中,我陪他去发现,我们无法改变和控制别人的想法,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于是,小江决定先认同自己,决心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接下来的三年里,咨询师带领着他,通过精神分析/心理分析、认知行为疗法、OH卡、绘画等方法,探索潜意识中的自我,探索自我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我说,要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就需要接纳自我。
接纳就意味着:
我也许天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自我认同中,有着诸多困扰和烦恼的那个人,就是我。
在个人成长中,父母不认同的那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
我无法完成自我认同,需要接受心理咨询的那个人,就是真实的现在的我。
……
当他认识到这些,他在我面前不可自抑地哭了。
他说:我原来也可以和别人一样,做一个有自我的人。我可以拥有同样的爱。曾经,我想消失在这个世界,谁也不爱。这个世界让我痛苦而难堪,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人,我是个另类。
他说:谢谢老师,您让我明白,虽然我是同性恋,但我和其他人一样,我也只是普通人。我和其他人一样,我们都有幸福的权利。
后来,他慢慢明白,沉溺痛苦没有用,他说:“我只有成为自己,寻找自己的幸福,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当他这样去做的时候,他眼里的躲闪的目光消失了,变成了从容、自信,半年后,他找到他的另一半。
一个人,终其一生,成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哪一类人群。
小江谈恋爱之后,他也说服父母带到了我的咨询室。他的父母并非不讲道理的人,只是他们无法理解同性恋的感情,但是在咨询过程中,他们发现是否理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目标是否一致。
小江父母:我无法接受我的儿子同性恋。
咨询师:为什么呢?
小江父母:我们没见过,也无法接受。
咨询师:你们爱孩子(小江)吗?
小江父母:当然爱。
咨询师:那你们爱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呢?
他们陷入了沉思。
在这样的启发下,他们明白了爱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幸福,但幸福有很多种形态,我们无论谁都不能剥夺孩子幸福的权利。
他们点头表示认可。
此后,小江与父母的矛盾逐步和解,之后开始着手策划如果结婚及下一代的事情。
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文化多元,情感多元,性也是多元的。
在我所了解的同性情感里,他们的苦恼在于:90%不被家人特别是父母接纳,有一半左右不被周围亲友、同事接纳。
那在无法改变和控制别人的想法的前提下,性少数群体该怎么做呢?以下几点很重要:
① 接纳自己的不同
自我认同仍然是最重要的。如果自己都不认同自我身份,又何来他人的认同呢?
作为父母,他们无法理解自己的子女为什么会变成同性恋;而在他们的世界里,似乎也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情感模式,所以在子女向他们出柜时往往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不相信而否认——我的孩子怎么可能是同性恋呢?不可能,绝不可能。
惊讶而大跌眼镜——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愤怒而无法沟通——彻底否认,拒绝沟通。
沉默而受伤——逐渐接受,内心受伤,但很无奈。
再到逐渐接受现实——多数父母最后只能接受,孩子开心幸福就好;有极少数父母自始至终也无法接受,他们觉得孩子毁了,自己也毁了。
在很多情况下,同性恋都是不被承认的。
但作为同性恋者,自己首先得认可自己,那就是: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具备丰富感情的人,我们都有爱和幸福的权利。我不需要求得所有人的认同,但我仍然一样可以活得精彩。
古今中外,世界上的同性恋名人有不少,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意大利达芬奇、俄国柴可夫斯基、英国的莎士比亚、中国的张国荣等都是,他们都在自己的个人发展上获得巨大的成就,光华璀璨。
② 我的人生,理所应当由我说了算
基于个体的自我发展,在任何时候都显得特别重要,不管是“同”还是“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内在的光,自我闪耀。
经过咨询探讨,小江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不应该在意他人怎么看我,我的评价应该由我说了算。在今后的人生里,我需要构建属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付诸行动”。
在如何付诸行动实践自我的问题上,老子《道德经》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而去之。”
我们需要追求的,便是“上士”的做法,给自己确定一个方向,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实现目标便指日可待。勤行二字,应该时刻牢记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并践行一生,才可以成为“上士”。普通人却自以为是,只是抱着嘲笑的态度学“道”,以为自己的水平已经很高了。
有了良好的自我价值感,才能做到“自我闪耀”,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实现个人价值。
③ 寻找支持,求助心理咨询,兑现“幸福权利”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利。性少数群体也一样。
作为性少数的TA们,每个人都有着“有趣的灵魂”,但是,在当下甚至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TA们都可能无法得到如异性恋人群一样的无差别对待,所以,TA们需要求助心理咨询也许会更多。
一是,通过心理咨询,解决当下的心理困扰,包括工作、学习、人际关系、情绪困扰等,从而拥有健康的身心状态。
二是,通过心理咨询,让性少数人群形成稳定的自我,借助心理咨询师的客体,获得良好的心理支持,拥有在社会中立足的内在心理力量。
三是,通过心理咨询,TA们能认识到自我价值,进行个人成长。其实,不管哪个人群,作为人的个体人格发展是心理咨询的终极目的。
所以,只要你坚定自己的选择,有良好的自我认同,做好人格发展,善于经营,你也一样可以拥有幸福的未来。
在当下,同性恋感情模式也许仍然还在隐秘的世界隐秘的角落,但是如果善于经营,你的内心同样会溢满阳光。
特别说明:近期发现有外网或平台抄袭本人文章并不尊重原创版权的现象,在此说明非经本人同意,除壹心理平台外,其他私自抄袭或转载本人文章的均视为著作侵权,本人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性心理咨询:我是同性恋,如何告诉家人真相?
出柜的最大压力往往来自家庭。
如何培养出一个有幸福感的孩子?幸福的5个元素
全面的幸福是这五个方面的充分发挥和蓬勃发展。
失恋35天后,我终于找到了最爱我的人
我是完整的、稳定的,不再依赖别人的爱而存在。
结婚3年,我是如何一步步把老公“作”没的?
只有适度的依赖,才能让我们在关系里,变得更亲密.
爱情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么结束的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有人为之喜,有人为之忧;有人为之欢笑,有人为之泪流;有人为之振奋,有人为之消沉;有人飞蛾扑火,有人隔岸观灯。
“我说了我很累、我不想,老公还是趴到我的身上”
性爱里的隐性攻击,带来的伤害更具致命性
朋友圈点赞少,我就特别难受,怎么办?| 度量社会的数字焦虑
这些看似清晰的数字,会不会只是我们自以为掌控生活的幻觉?
五个维度助你获得长久而持续的幸福感
持续的幸福感需要个人在五个维度上的平衡和满足。
如何能获得持续的幸福?| 了解积极心理PERMA模型
人生虽有终点,但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无限可能。
研究发现|经营幸福婚姻的路子找到了!
结果显示,一个人的抑郁水平和神经质水平越高,婚姻质量越低,婚姻越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