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的故事,似乎可以用兰因絮果来概括。这四个字是说,男女姻缘,初时美好,最终离散。两个陌生人,如果突然让他们破除陌生这堵墙,感到密切,感到融洽,那么这一时刻是他们生活中最兴奋、最激动的。这种突然产生亲近感的奇迹会使他们非常容易地相爱,由此度过一段甜蜜美好的时光。然而,当他们越来越熟悉时,他们的亲密感逐渐祛魅,失去了神秘的色彩,直到他们对立、失望和相互厌倦,扼杀了最初的激情。那个曾经最吸引人的特质,最后会变得讨厌,似乎,最开始的吸引力是致命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何相爱容易、相守难?理想化同样一个人,情浓之时觉得对方处处都好,而时间长了之后对那些曾经喜欢的特点感到厌烦,其中作祟的错觉机制便是理想化(idealization)。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理想化是将我们最美好的愿望投射到所钟爱之人身上,并同时压制消极情感的双重过程。恋人将他们的“自我理想(ego ideal)”——他们自己追求健全人格的想法——投射到所钟爱之人身上。无论恋人希望得到什么,TA都会幻想所钟爱之人也是如此。该过程的第二阶段是心理反向形成(reaction-formation)。反向形成是一种防御机制,一个人无意识地把不想要的或引起焦虑不舒服的冲动,以相反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免受伤害。将钟爱之人理想化是克制自己侵犯性的一种方式,那些总是强调说他们的伴侣如何“优秀”的人可能在保护自己免受愤怒和怨恨等情绪的困扰。有人说,坠入爱河是在唤醒童年的浪漫追求。我们的童年经历也会影响到我们的亲密关系。那些渴望获得表扬最后却希望落空的孩子,在成年以后也渴望获得别人的关注;那些对父母价值的认识出现痛苦幻灭的人,有可能去寻找一个值得敬仰的人并以他为榜样。我们的不安全感越强烈,越会迫切地寻找可供我们进行理想化的人。我们遇到了某个具体的人,把那个人的真实品格和包含我们美好期待的品质融合到了一起,一个理想的伴侣就出现了,随后我们与之坠入情网。理想化的对象可能会因自己被披上华丽的外衣而感到荣幸,也可能会因为这种完美滤镜而感到惶恐,最终,无法避免地通往幻灭。有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两个问题引起对理想化过程的重视:“为什么你认为你需要自己的伴侣如此优秀?你能猜到你一直试图在自己的生活中弥补什么吗?”在关系中,伴侣们拥有幻想应是被允许的,恋爱期间的感知是真实的,那些感知都是对自我、伴侣,以及婚姻关系最美好的追求。伴侣们并非是因为拥有理想化的期望值而受到羁绊。他们之所以受到羁绊,是因为他们不会以心平气和的方式讨论对于彼此期望,是因为他们因配偶未能实现自己的某个不切实际的理想而指责对方。良好的沟通是重要的。某种期望(“我一直希望……”),而非归咎责任(“你从来没有……”),是奠定婚姻期间伴侣之间相互适应的基石。激情退去Sternberg提出的爱情三元论认为,爱情是一个三角形,不等长的三边分别是激情、亲密和承诺,若是三个要素都具备,那便是完美之爱。相爱之初,伴侣常常追求着爱情中的激情,而随着关系的进一步深入,随着从恋爱走向婚姻,激情逐渐消退,若是没有亲密和承诺,关系就会逐渐分崩离析。当热恋的激情逐渐退去,当两个相爱的人决定共享生活与未来时,他们必须经历一段艰难的调整期,之后才能完成从恋人到真正伴侣的转变。他们要学会适应彼此的行为方式,但成功的适应并不需要一味地妥协。当把关系看作一个整体,他们便会认识到他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进而改变对方——重要的不是他们是谁,而是他们在做什么。雾里看花大多数人在长大后都会离开父母的家,然后跨进广阔的社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当恋爱期开始时,我们竭尽全力展示最好的自己。到了后来,我们性格中被掩盖的部分显露出来,我们在自己的伴侣面前暴露出几个不同的自我,我们曾经做出的承诺也历经考验。我们对于对方的理解,似乎始终是雾里看花,朦朦胧胧,看不真切。关系中的二人需要一个机会,了解各自都有不同的行事风格和期待值。他们没有对错之分,他们只是不同而已。他们所经历的某些矛盾,可能最终会被证明,是对方与自己的想象有所不同而导致的结果。这一点可以帮助他们做出切合实际的期望,而不是指责伴侣辜负了他们的好意。埃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这样写道:“爱是一门艺术,正像生活是一门艺术一样。如果我们想知道如何爱,就必须遵循我们学习其他任何艺术的同样方法,诸如学习音乐、绘画、木工或医学技艺及工程艺术的方法。”相爱容易相守难,不知你是否有那些埋藏在心底的故事? 你可能想看: 女性视角的情感,我想和你要“爱”,你却和我讲“钱” 这里的“爱”和“钱”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爱与钱,而代表的是情感和理智(物质)。本文尝试从女性视角,来看看在婚恋情感中,女人要什么,男人该给什么。 我想和你恋爱,你是谁不重要|解忧杂货铺 爱情也许就是最纯粹的喜欢,那种恰巧的温柔,和眼里的星光。 想让婚姻更长久?这种能力,比相爱更重要 安全感过低或过高,都会让我们丧失“现实检验能力”。 相遇不易,相守更难:婚姻这场长跑该如何坚守? 有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为什么原来那么相爱的人会选择离婚?为什么离婚变得越来越容易?我们的婚姻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越是想抓住关系,越容易体验到被抛弃 改变的过程,是一个打碎过去的自已,重新组合的过程。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精神出轨? 鉴定伴侣是否精神出轨,就看这3点。 研究发现|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出轨? 心理学有没有什么研究说明哪些情况下人的出轨概率会变高? 明明和TA在一起很痛苦,为何就是离不开? 觉察出自己在关系背后的真正需要,才能走出“有毒”的关系。 亲密关系丨“我和TA又为同一件事吵了起来……” 如果你也和伴侣反复陷入相同的争执,有什么更好的处理方式吗? 当代中年夫妻婚姻现状:“我想要,但我不说” “想处理好和伴侣的关系,首先要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
相爱容易相守难:我想和Ta长久相爱
2024-06-13 | 浏览: 21
《如懿传》的故事,似乎可以用兰因絮果来概括。这四个字是说,男女姻缘,初时美好,最终离散。
两个陌生人,如果突然让他们破除陌生这堵墙,感到密切,感到融洽,那么这一时刻是他们生活中最兴奋、最激动的。这种突然产生亲近感的奇迹会使他们非常容易地相爱,由此度过一段甜蜜美好的时光。
然而,当他们越来越熟悉时,他们的亲密感逐渐祛魅,失去了神秘的色彩,直到他们对立、失望和相互厌倦,扼杀了最初的激情。那个曾经最吸引人的特质,最后会变得讨厌,似乎,最开始的吸引力是致命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何相爱容易、相守难?
理想化同样一个人,情浓之时觉得对方处处都好,而时间长了之后对那些曾经喜欢的特点感到厌烦,其中作祟的错觉机制便是理想化(idealization)。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理想化是将我们最美好的愿望投射到所钟爱之人身上,并同时压制消极情感的双重过程。恋人将他们的“自我理想(ego ideal)”——他们自己追求健全人格的想法——投射到所钟爱之人身上。无论恋人希望得到什么,TA都会幻想所钟爱之人也是如此。
该过程的第二阶段是心理反向形成(reaction-formation)。反向形成是一种防御机制,一个人无意识地把不想要的或引起焦虑不舒服的冲动,以相反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免受伤害。将钟爱之人理想化是克制自己侵犯性的一种方式,那些总是强调说他们的伴侣如何“优秀”的人可能在保护自己免受愤怒和怨恨等情绪的困扰。
有人说,坠入爱河是在唤醒童年的浪漫追求。我们的童年经历也会影响到我们的亲密关系。那些渴望获得表扬最后却希望落空的孩子,在成年以后也渴望获得别人的关注;那些对父母价值的认识出现痛苦幻灭的人,有可能去寻找一个值得敬仰的人并以他为榜样。
我们的不安全感越强烈,越会迫切地寻找可供我们进行理想化的人。我们遇到了某个具体的人,把那个人的真实品格和包含我们美好期待的品质融合到了一起,一个理想的伴侣就出现了,随后我们与之坠入情网。
理想化的对象可能会因自己被披上华丽的外衣而感到荣幸,也可能会因为这种完美滤镜而感到惶恐,最终,无法避免地通往幻灭。
有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两个问题引起对理想化过程的重视:“为什么你认为你需要自己的伴侣如此优秀?你能猜到你一直试图在自己的生活中弥补什么吗?”
在关系中,伴侣们拥有幻想应是被允许的,恋爱期间的感知是真实的,那些感知都是对自我、伴侣,以及婚姻关系最美好的追求。
伴侣们并非是因为拥有理想化的期望值而受到羁绊。他们之所以受到羁绊,是因为他们不会以心平气和的方式讨论对于彼此期望,是因为他们因配偶未能实现自己的某个不切实际的理想而指责对方。
良好的沟通是重要的。某种期望(“我一直希望……”),而非归咎责任(“你从来没有……”),是奠定婚姻期间伴侣之间相互适应的基石。
激情退去Sternberg提出的爱情三元论认为,爱情是一个三角形,不等长的三边分别是激情、亲密和承诺,若是三个要素都具备,那便是完美之爱。
相爱之初,伴侣常常追求着爱情中的激情,而随着关系的进一步深入,随着从恋爱走向婚姻,激情逐渐消退,若是没有亲密和承诺,关系就会逐渐分崩离析。
当热恋的激情逐渐退去,当两个相爱的人决定共享生活与未来时,他们必须经历一段艰难的调整期,之后才能完成从恋人到真正伴侣的转变。
他们要学会适应彼此的行为方式,但成功的适应并不需要一味地妥协。当把关系看作一个整体,他们便会认识到他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进而改变对方——重要的不是他们是谁,而是他们在做什么。
雾里看花大多数人在长大后都会离开父母的家,然后跨进广阔的社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当恋爱期开始时,我们竭尽全力展示最好的自己。
到了后来,我们性格中被掩盖的部分显露出来,我们在自己的伴侣面前暴露出几个不同的自我,我们曾经做出的承诺也历经考验。
我们对于对方的理解,似乎始终是雾里看花,朦朦胧胧,看不真切。关系中的二人需要一个机会,了解各自都有不同的行事风格和期待值。他们没有对错之分,他们只是不同而已。
他们所经历的某些矛盾,可能最终会被证明,是对方与自己的想象有所不同而导致的结果。这一点可以帮助他们做出切合实际的期望,而不是指责伴侣辜负了他们的好意。
埃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这样写道:
相爱容易相守难,不知你是否有那些埋藏在心底的故事?
女性视角的情感,我想和你要“爱”,你却和我讲“钱”
这里的“爱”和“钱”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爱与钱,而代表的是情感和理智(物质)。本文尝试从女性视角,来看看在婚恋情感中,女人要什么,男人该给什么。
我想和你恋爱,你是谁不重要|解忧杂货铺
爱情也许就是最纯粹的喜欢,那种恰巧的温柔,和眼里的星光。
想让婚姻更长久?这种能力,比相爱更重要
安全感过低或过高,都会让我们丧失“现实检验能力”。
相遇不易,相守更难:婚姻这场长跑该如何坚守?
有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为什么原来那么相爱的人会选择离婚?为什么离婚变得越来越容易?我们的婚姻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越是想抓住关系,越容易体验到被抛弃
改变的过程,是一个打碎过去的自已,重新组合的过程。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精神出轨?
鉴定伴侣是否精神出轨,就看这3点。
研究发现|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出轨?
心理学有没有什么研究说明哪些情况下人的出轨概率会变高?
明明和TA在一起很痛苦,为何就是离不开?
觉察出自己在关系背后的真正需要,才能走出“有毒”的关系。
亲密关系丨“我和TA又为同一件事吵了起来……”
如果你也和伴侣反复陷入相同的争执,有什么更好的处理方式吗?
当代中年夫妻婚姻现状:“我想要,但我不说”
“想处理好和伴侣的关系,首先要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